武昌造船廠

武昌造船廠

武昌造船廠是中國內地最大的現代化綜合性造船企業,隸屬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位於武漢長江大橋上游1.5公里處的南岸,始建於1934年。工廠占地面積1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5.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3.8億元,建有大型裝焊廠房約4萬平方米,擁有各類先進成套設備2500多台(套),年鋼材投料量達6萬噸。具有300噸室內、200噸室外起重能力。擁有7座室內船台,3座5000至8000噸級露天船台,5座專用碼頭,2條船舶縱向下水滑道,可供8000噸級以下各類艦船下水、起坡和特大型設備、機電產品的水陸聯運。

工廠簡介

武昌造船廠是中國內地最大的現代化綜合性造船企業,隸屬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位於武漢長江大橋上游1.5公里處的南岸,始建於1934年。
武昌造船武昌造船

工廠占地面積1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5.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3.8億元,建有大型裝焊廠房約4萬平方米,擁有各類先進成套設備2500多台(套),年鋼材投料量達6萬噸。具有300噸室內、200噸室外起重能力。擁有7座室內船台,3座5000至8000噸級露天船台,5座專用碼頭,2條船舶縱向下水滑道,可供8000噸級以下各類艦船下水、起坡和特大型設備、機電產品的水陸聯運。
工廠在“船舶為本、多種經營”的指導思想下,自行設計建造了1000m3液化氣船,先後建造了國內最大的1750m3/h絞吸式挖泥船、5000噸級油輪以及海監船漁政船、貨櫃船、汽車滾裝船、高速客船、豪華旅遊船、旅遊觀光潛艇等。工廠大力開發非船產品,取得一、二、三類壓力容器製造許可證、設計資格認可和多項成套設備的製造安裝許可證。開發的產品涉及到大型橋樑、航天、水電、石化、冶金、高層建築鋼結構、港口機械、成套設備製造等眾多領域,屬於國家重點工程的有西昌衛星發射塔架、酒泉航天發射中心技術廠房標準機械設備及加注系統、葛洲壩船閘、三峽大壩永久船閘閘門、北京京廣大廈以及西陵長江大橋、廈門海滄大橋、江陰長江大橋、武漢白沙洲大橋、重慶鵝公岩長江大橋、宜昌長江大橋、重慶忠縣長江大橋、京珠國道武漢軍山長江大橋、貴州北盤江大橋等大型橋樑鋼結構。
工廠擁有工程技術和專業管理人員2000餘名,具有高級職稱的有278名,享受國家級政府津貼專家19人,具有設計、建造、修理8000噸級以下各類船舶的生產能力。工廠設有船舶製造、大型鋼結構及成套設備等專業製造加工的子公司和事業部,具有健全的管理機構。90年代以來,工廠發展迅速,總產值以25%左右的年均速度增長,被列為武漢市50強企業的前列。取得了國家經貿委批准的外貿進出口權。
工廠建有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和華中地區最大的軍工區域站,多項產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產品質量金、銀獎,國家高科技技術產品金、銀牌,國家級新產品和部、省、市優質產品獎,並於2000年12月通過了GB/T19001-1994和GJB/Z9002-96質量體系認證。
近年來, 武船以安全文化、質量文化、成本文化建設為載體,著力構建以人為本、關愛職工的企業文化。目前,“追求卓越質量、超越顧客期望、塑造武船品牌”、“100+1”質量理念(“100”就是工廠承制的產品100%地滿足產品圖樣、技術檔案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1”就是要在滿足顧客要求並爭取超越顧客期望以不斷增強顧客滿意上作努力)、安全發展觀和“一言一行對企業負責、一舉一動為用戶著想”的行為準則已深入人心……。濃郁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塑造出武船人能征善戰、頑強拼搏的“鐵軍”特質。
工廠的發展,始終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軍委首長的高度重視和殷切關懷。
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委、海軍、省、市、集團公司各級首長和領導,經常蒞臨武船檢查指導工作,使武船人深受鼓舞和鞭策;領導的關心、顧客的信任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賦予武船人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做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交一項產品,留一方美名”,是武船人勇對市場的莊嚴承諾。
志存高遠,振翮飛翔。70餘年的開拓點染,武船書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進入“十一五”的武船,將把握重要戰略發展機遇期,高舉科學發展觀大旗,形成以高新技術產品為先導,軍工產品為支撐,民船、非船產品全面發展的新的產品格局,通過內涵發展和外延擴張,在2010年經濟總量突破100億元。

成長歷史

極目楚天,覽黃鶴風流;九省通衢,系四方交遊。武漢,中國近代工業發源地,內陸最大的綜合性中心城市和沿江開發城市,因其優越地理條件和獨特經濟地位而蜚聲中外。
我國內地大型現代化造船綜合企業,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武昌造船廠,就座落在這“楚中第一繁盛”之都。 武船始建於1934年,“一五”期間,被國家列入156個重點建設項目。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九十年代後,面對風雲際會的市場經濟浪潮,武船人始終保持昂揚鬥志,與時俱進,“全國守契約重信用企業”、“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國務院國資委“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和諧勞動關係優秀企業”、“全國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等榮譽褒揚了武船人團結拼搏的業績;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高科技、高技術產品金獎、國際發明金獎等獎項彰顯了武船人創新超越的輝煌。
“十五”以來,武船經濟總量以20%的年均速度快速增長,2006年,工業總產值實現36億元,銷售收入達到38億元,掀開“十一五”跨越式發展的又一新篇章。目前已建成國內設施最完整、技術最精湛的常規潛艇製造基地,威震海疆的一艘艘潛艇,大多從這裡揚帆起航。民船建造技術邁上新台階,橋樑鋼結構成為知名品牌。武船已逐步形成軍船、民船、非船產品協調發展的經營格局。
在“軍民結合、寓軍於民”戰略方針指引下,武船按照國防科工委“軍品為本,民品興業”的發展思路,積極發揮企業技術優勢,將“精品軍工”理念引用到民品建造領域,開發建造了水下探測打撈深潛器、旅遊觀光潛器等高科技產品。
多用途工作船、多功能守護船等產品出口到希臘、德國、挪威。系列挖泥船、LPG運輸船、海洋公務執法船……,民船產品形成了一批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雙高”特色的系列化船舶。 武船率先在國內建立起大型橋樑鋼結構建造基地,並進入國內橋樑界第一方陣,成為國家首批14家鋼結構製造特級企業之一,“武船”商標鐫刻於祖國的大江南北:“神州第一跨”西陵長江大橋;“中國第一跨”江陰長江大橋、武漢軍山長江大橋;“世界鐵路第一高橋”貴州北盤江大橋;我國第一座跨海大橋——廈門海滄大橋;世界第一大跨徑鋼管拱中承式橋——巫山長江大橋……均在武船建造。“世界第一跨”杭州灣跨海大橋也將在這裡誕生。
號稱“天下第一門”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永久船閘人字門,武船締造“精品”工程;國家重點工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塔架為武船贏得“鑄造通天塔大師”的美譽;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兩大關鍵地面設施在運行中“一滴不漏”,力助神舟系列飛船的順利登天,並為武船摘得中國建築工程最高獎魯班獎的桂冠;武漢體育中心、深圳會展中心……一座座雄偉的體育場館,如同一部部氣勢恢弘的現代交響曲,奏響在中國城市的上空。
港口機械設備、冶金石化設備、海洋石油裝備、大型壓力容器,武船的經營領域不斷擴展,產品結構不斷最佳化。2006年,青島海西灣建設項目開工,武船搶灘海洋工程產業;武漢市江夏廟山置地,壯大武船非船產品製造基地。 擁有出口經營權的武船日益與國內外市場接軌:質量體系、職業安全健康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國際通行;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一、二、三類壓力容器設計製造許可證,橋式起重機製造許可證等有效資質證50多件。
市場需求帶動武船的產品結構不斷最佳化。近年來,武船逐年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利用信息技術不斷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初步形成了融合三維設計、虛擬仿真和設計管理與控制平台為一體的數字產品柔性生產線,計算機三維生產設計、企業信息空間工程和潛艇總段建造技術等自主智慧財產權成為武船搏擊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 武船以安全文化、質量文化、成本文化建設為載體,著力構建以人為本、關愛職工的企業文化。目前,“追求卓越質量、超越顧客期望、塑造武船品牌”、“100+1”質量理念(“100”就是工廠承制的產品100%地滿足產品圖樣、技術檔案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1”就是要在滿足顧客要求並爭取超越顧客期望以不斷增強顧客滿意上作努力)、安全發展觀和“一言一行對企業負責、一舉一動為用戶著想”的行為準則已深入人心……。濃郁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塑造出武船人能征善戰、頑強拼搏的“鐵軍”特質。
工廠的發展,始終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軍委首長的高度重視和殷切關懷。
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委、海軍、省、市、集團公司各級首長和領導,經常蒞臨武船檢查指導工作,使武船人深受鼓舞和鞭策;領導的關心、顧客的信任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賦予武船人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做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交一項產品,留一方美名”,是武船人勇對市場的莊嚴承諾。
志存高遠,振翮飛翔。70餘年的開拓點染,武船書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進入“十一五”的武船,將把握重要戰略發展機遇期,高舉科學發展觀大旗,形成以高新技術產品為先導,軍工產品為支撐,民船、非船產品全面發展的新的產品格局,通過內涵發展和外延擴張,在2010年經濟總量突破100億元。
藍圖已經繪就,武船將從這裡揚帆,乘風破浪,駛向下一個輝煌。

管理體系

管理體系分為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
技術中心
公司技術中心2000年9月成立,2001年被認定為湖北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04年10月12日對武船等27家第十一批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頒發了“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牌匾作為內部相對獨立的科研、開發實體,經過4年多的發展,技術中心已成為公司新產品開發、新技術套用的研發中心。
在技術中心創新機制的激勵下,取得的系列創新成果,促進了公司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其中產品總段建造技術和三維設計在國內船舶界處於領先,成為公司主要核心技術。
技術中心現有職工90餘人,其中高職以上30人,10人具有研究生學歷。除常規造船技術研究與測試設備外,在計算機軟硬體配置上,公司先後投入超過4000萬元
工藝所
艦船工藝所、橋樑工藝所、成套設備工藝所、深潛研製製造工藝所、機械製造工藝所、金屬鑄造工藝所、重型安裝工程工藝所

最新訊息

2013年8月20日,武船與中國綠地集團武漢公司簽下逾3億元的鋼結構製作契約,攬下武漢綠地中心606米高樓4成以上的鋼結構拼裝。此舉意味著,武船時隔26年後重返高樓鋼結構市場
歷史回顧
1987年,武船曾參與高層建築鋼結構的建設。當時,國內第一座高層鋼結構建築——北京京廣大廈興建。該樓52層、高208米,由日本公司總承包,香港企業製造,武船承擔現場裝配,獲得業主好評。
2001年,武船一度欲參與當時的華中第一高樓——武漢民生銀行大廈建設,競爭對手浙江杭蕭鋼構的噸鋼報價僅5000元,而武船的報價是8000元,巨大的差價讓武船直接放棄了競標。
這之後,武船選擇了橋樑鋼市場,並成為中國橋樑鋼結構的前三甲。
攬單原因
如今中國建橋告別爆發式增長期,且橋樑鋼市場利潤日益走低,武船人面臨新的抉擇。武船調研發現,中國高樓市場火熱,到2020年,中國在建擬建400米以上的高樓就超過150座,年用鋼結構達150萬噸。他們決定,把高樓鋼結構作為其第七大產業,與造船並重。武漢606高樓成為武船重返高樓鋼結構市場的突破點。
相關資料
606米的武漢綠地中心是“世界第三、中國第二、中部第一”高樓。該樓鋼結構共7.6萬噸,武船承接3.2萬噸,約占總量的42%。目前,武船不僅拿下世界第三高樓的訂單,還在昆明獲得超過5億元的高樓鋼結構訂單,2013年底,武船還有望收穫另一個10億元的訂單。
相關表態
“儘管不是最低價,但武船的報價仍極具競爭力。”綠地集團武漢房地產事業部總經理李明介紹,與杭蕭鋼構等競爭對手相比,武船不僅在價格上有競爭力,且綜合競爭優勢明顯。武船董事長楊志鋼介紹,武船去年起投巨資在武漢等地開建3條生產線,形成年產15萬噸高樓鋼結構的生產能力,其中一個占地800畝的基地“專供”武漢606高樓。楊志鋼說,未來2—3年內,武船預計可形成30億元的高樓鋼結構產值,成為新的增長極。

產品介紹

★特種船舶
★民用船舶
★其它非船
★西陵長江大橋

武船記錄

武昌造船廠2007年工業總產值紀錄再次刷新,達43.5億元,同比增長20.11%。至此,武船已連續17年保持兩位數年均增速。
1998年,武船工業總產值首度站上10億元台階;2002年,總產值突破20億;2005年,總產值突破30億元,2007年,武船又攻破總產值40億元大關。
2007年,武船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軍、民、非船產值比例更加合理。完成了“軍品創精品”的戰略目標;年內承接了多艘出口平台供應船等新型特種船舶,有10餘艘各類型船舶從武船碼頭駛出交付用戶。非船產值比重大幅上升,同比增長超過200%。橋樑產業實現了開發和產值雙10億目標;完成多項成套設備,為國家重點工程、體育場館、工業項目提供了優質裝備,結構錨等鑄鍛精品出口國外。

武船潛艇

★80年代中期,武昌造船廠全面展開宋級潛艇研製,1999年5月首艇正式交付海軍使用。相配套武器的研製也進展順利,潛射型鷹擊一號反艦飛彈在80年代後期已配備漢級核潛艇,魚五型線導魚雷則在90年代初研製成功,潛射型長纓一號反潛飛彈也在90年代中期試射成功。所以,當宋級潛艇首艇在1994年下水時,主要配套武器也基本研製成功。同時,潛艇人員的培訓也基本到位。據《解放軍報》1997年3月28日透露:專門培養潛艇人員的中國海軍潛艇學院,已研製成功039型潛艇的操縱指揮模擬器,可實施水上水下的全部操作,以及水下發射飛彈等特殊科目的訓練,到1997年前五個艇員隊已完成全部訓練項目。整體看,宋級潛艇是中國常規潛艇發展的一大突破,具有五個第一,即第一次使用單軸七葉高彎角螺鏇槳推進器;第一次裝設了數字顯示聲納、光電桅桿以及整合式的自動化指揮系統;第一次配備線導反潛魚雷;第一次配備潛射反艦飛彈;第一次配備潛射反潛飛彈。
★武昌造船廠設計製造的一艘全潛式觀光潛艇在浙江千島湖下水。
這艘名為“天清號”的觀光潛艇總長24.1米,最大潛水深度50米,靠蓄電池提供動力,水下航行速度達到4公里/小時。船上可載51人。潛艇頂部安裝攝像頭和照明燈,艇內設有28台液晶顯示屏和中英文雙語音像播放系統,遊客可通過攝像頭欣賞水下風光。國內潛器潛水專家認為,該艇自動化程度高,可在水下為乘客提供持續的生命支持,安全性、操作性、經濟性較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