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中信公司董事長]

王軍[中信公司董事長]

我國中信公司董事長。

王軍[中信公司董事長]王軍
王軍,男,漢族,1958年11月生,河南商丘人,197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7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研究生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1987年至1992年分別任財政部會計司一處副處長、處長,1992年至1993年任財政部辦公廳部長秘書室處長級秘書,1993年至1994年任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副秘書長,1994年至1998年任財政部辦公廳副主任(1996年以後主持工作),1998年至2003年9月任財政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2003年9月任財政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2005年10月至現在任財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簡歷

王軍[中信公司董事長]中信公司董事長 王軍
王軍(1941年4月11日-),中國湖南人。中共元老王震之子,排行老二,哥哥王兵、弟弟王之。王軍被《中共太子黨》一書認定為太子黨核心成員。王軍1941年4月11日出生於湖南,1960年至1966年就學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後到江南造船廠工作,1967年調到武昌造船廠,1977年至1978年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1979年至1986年間王軍擔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業務部總經理,1986年至1993年任該公司副總經理,1993年至1994年升任總經理,1994年至1995年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1995年至2006年7月任董事長。
1941年4月11日出生於湖南

1960年至1966年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1966年至1967年江南造船廠工程師

1967年至1977年武昌造船廠工程師

1977年至197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服役

1979年至1986年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業務部總經理

1986年至1993年中信公司副總經理

1993年至1994年中信公司總經理

1994年至1995年中信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5年至今中信公司董事長

經歷

王軍早年的經歷跟他這一代的幹部子弟一樣,帶有極強的“紅色記憶”,比如上軍校,學工科,做工程師等。

王軍公開的簡歷就是這樣的,1941年4月11日出生在湖南。1960年,王軍19歲,跟很多幹部子弟一樣到當時著名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上大學,畢業後再到造船廠做工程師,而後在1967年他26歲時到海軍服役兩年。

同樣是改革開放,讓王軍的人生發生了改變。1979年,王軍在38歲的年紀,毅然跟隨時年63歲的榮毅仁創業,組建中信,並一直為中信這個後來的巨型國有企業服務到65歲而退休。王軍也就成為寫滿中信27年歷史的“活檔案”。

任職

王軍[中信公司董事長]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王軍
王軍最初加入中信時任業務部總經理,日後又從中信副總經理、總經理一直到1995年升至一號人物董事長。

王軍是1993年出任中信總經理的,那一陣是王軍的艱難日子,偌大一個中信公司,賬面上只有現金200萬元。王軍說,“意味著總公司大概能夠維持一個半月的工資發放。”

王軍開始發愁,偌大一個公司交到自己手裡,那么多人要發工資要吃飯……多種因素讓王軍“吃不下,睡不著了”。他開始失眠,睡覺就“主要靠安眠藥”,他說:“大概世界上能找到的安眠藥我都吃過。”

王軍想的辦法,一是準備找下屬富裕的子公司借錢,二是加緊整合公司的業務。結果還是第二套方案使王軍重新有了現金流,從而渡過難關。

1995年,王軍年滿54歲,正式成為中信年富力強的董事長,也是中信繼榮毅仁魏鳴一之後的第三任董事長。

王軍不是一個獨斷專行的人,很多事情都是班子討論決定,但他曾對媒體坦陳了自己的一次“獨斷專行”:1996年,他獨自決定出讓中信泰富18%的股份,簽字的時候每股32元左右,正式出讓時股價卻上漲到38元左右,18%就是“6億股,每股差了6元錢,國有資產就有36億元的流失”。而且,隨後股價還漲到了58元,於是這件事情在當時就被認為是“國有資產最大的一次流失”。

儘管當初王軍做好了被撤職的準備,也有中央領導找他談話,但結果王軍並沒有被撤職,有時候這件事情還被當作一種“成功案例”被人津津樂道。

如果沒有當初的“獨斷專行”,如果去履行很多程式的話,這件事情可能做不了,而且正是這次王軍的“獨斷專行”,讓中信一下子到手了108億元資金,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中信自己渡過難關。王軍說,“我們沒向國家伸手去要錢。

觀點

2008年11月14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財政部副部長王軍、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介紹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等方面的情況。

王軍認為,為應對當今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中國採取的積極財政政策凸現出思路新、工具多、導向明三大特點。

王軍在會上指出,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中國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正確、英明的決策。積極財政政策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九個字:一是“思路新”。它較好地貫徹了科學發展觀,有利於應對危機、化解危機,在立足於這一點的同時,又著眼於抓住機遇、創造機遇;二是“工具多”。預算、稅收、貼息、減費增支、投資等若干工具組合起來一起使用;三是“導向明”。導向明又包括六方面的內容,王軍對此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王軍講到,一是重民生,民生工程排在第一位,可以讓老百姓得到更多的直接和間接的好處。
二是保增長。積極財政政策發出保增長的強烈信號。
三是促消費。這個導向是同重民生有關,也有區別。比如說在十項措施當中的第一項措施裡面提到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加大力度建設,不僅讓低收入者有房子住,而且有利於促進消費。還有家電下鄉這項政策,2008年從三個省擴大到九個省,這樣既拉動了生產,也拉動了消費。
四是活市場,增強市場配製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它表現在這筆錢是用於支持企業購買新設備來進行產品升級,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發揮市場配製資源的作用。這次巨觀調控和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很重要的導向,就是發揮企業自主能動性。五是統內外。擴大內需是我們的主要著力點,同時也兼顧要促進出口,緩解出口企業的困難。例如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的出口退稅政策,六是利長遠,也就是實行有利於長遠的發展戰略,這次推進改革的一系列制度建設,可以從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和完善等方面體現出來。

離職

王軍退休後,孔丹出任董事長,剛辭去建行行長的常振明出任公司總經理,中信一再說明這只是一次正常的新老更替,但是依然引起各界很大反響

王軍曾跟部下交流過自己的“遠大志向”,退休後找個高爾夫球場做草坪師。伺候草坪的人,相當於伺候頭髮的理髮師。都是手藝人。

他所領導的中信旗下有六塊高爾夫球場,這個對中國高爾夫球運動做過重要貢獻的人,終於有時間可以去做個手藝人了。

2006年7月27日前,王軍的身份還是顯赫的中信集團董事長。2006年7月27日後,王軍因為到了65歲的關口正式離開自己“超期服役”了27年的中信集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