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教員]

王躍[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教員]

王躍,男,出生於1982年7月,江蘇南京玄武區人,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員教員。2008年獲航空航天航海醫學碩士學位,“火星-500”中國航天志願者。2016年8月23日,在經歷了一年“與世隔絕”的生活後,於8月28日“重返”地球。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王躍王躍

王躍,1982年7月出生,江蘇南京玄武區人,南京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畢業,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員教員,參加“火星—500”計畫唯一的中國志願者。

2008年獲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碩士學位,現在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任航天員助理教員。
2009年11月參加“火星—500”試驗志願者選拔。
2010年,人類首次模擬火星載人航天飛行試驗,6月初將在俄羅斯國家航天基地進行。 這次模擬火星載人航天飛行試驗計畫用520天完成,有來自4個國家的6名試驗志願者參與。 經中國航天員中心和俄羅斯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嚴格選拔,王躍作為中國的航天志願者參與這個試驗。

台北時間2011年11月4日18時,中國志願者王躍和來自其他國家的5名同伴結束長達520天的往返火星與地球模擬實驗,走出模擬飛船“返回地球”。至此,由來自中國、俄羅斯、法國和義大利的志願者共同參與的人類首次模擬火星載人飛行實驗“火星-500”獲得圓滿成功。

飛行實驗

“火星-500”試驗是由俄羅斯組織、多國參與的國際大型試驗。試驗的主要任務是探索“人與環境”相互作用,了解長期密閉環境下太空人健康狀態及工作能力狀況,特別是獲取超長飛行時間、完全自主控制、資源有限、無法實施身體及心理特殊治療、完成火星表面出艙活動等條件下的相關數據。此次進行的520天密閉試驗是“火星-500”實驗的第三階段。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模擬火星往返飛行全過程。

參加選拔

王躍王躍

參加試驗的志願者選拔工作從2009年11月開始。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名志願者候選人,經過基本條件選拔、醫學選拔、心理選拔等多輪篩選,最終確定6人組成飛行乘組。

“火星-500”試驗對志願者選拔的要求非常嚴格,不僅不能有器質性疾病,就連腳氣這樣的小毛病都不算合格。20多項醫學檢查一項不漏,連睡眠監測也加入其中。很多志願者候選人對這樣苛刻的條件望而卻步,而王躍卻奇蹟般一路綠燈走下來。像CT核磁共振等檢查,別人或多或少有些小問題,但王躍很完美。

論職業背景,王躍是航天員教員,對載人航天工程有著深刻的理解。

論身體素質,他是單位的籃球骨幹,常年的運動使他保持了良好的健康狀態。

論心理性格,他開朗豁達,和周圍的人都能和諧共處。

模擬登入火星

2011年12月12日,火星-500”中方項目負責人陳善廣表示,正在俄羅斯實施的模擬登入火星活動中,登入艙已與主艙分離,並在“火星”表面著陸,包括王躍在內的3名志願者將分批出艙,踏上“火星”表面開展科學研究。根據俄羅斯生物醫學研究所公布的計畫,志願者將分組模擬登入火星。

第一乘組,由一名俄羅斯志願者和一名義大利志願者組成,將在14日首批登入。

第二乘組,王躍和俄羅斯志願者斯莫列耶夫斯基組成,計畫於18日模擬登入火星。他們將身穿改裝的俄羅斯“海鷹”航天服,打開登入艙氣閘,在“火星”表面開展作業。王躍還將駕駛裝有機械臂和攝像頭的火星探測車,在“火星”表面採集岩石。
第三乘組志願者於22日完成模擬登入火星任務後,登入艙將載著3名志願者脫離“火星”表面,進入“環火星”軌道飛行,24日與主艙對接。3名志願者將接受3天的隔離檢疫,於27日打開對接艙門,同主艙的其他志願者會合。

成功登入火星表面
志願者首次踏上“火星”表面。志願者首次踏上“火星”表面。

2011年2月12日,俄羅斯醫學生物問題研究所發布訊息說,載有3名“火星-500”項目志願者的登入艙當天成功模擬在“火星”表面著陸。中國志願者王躍、俄羅斯志願者斯莫列耶夫斯基和義大利志願者烏爾賓納乘坐的登入艙與主艙分離,經過1小時的飛行,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王躍和他的兩名同伴是莫斯科時間12日11時(台北時間16時)從主艙進入登入艙的。他們將在“火星”表面停留至2月23日。其間,志願者將完成3次出艙“登入”。
今後的半個月內,另外3名志願者將留在“近火星軌道”上的主艙內等待他們一起返航。艙門關閉之前,這兩組人員微笑著互相揮手作別。

登上火星

莫斯科時間2011年2月18日12時55分(台北時間17時55分)王躍同俄羅斯志願者亞歷山大·斯莫列耶夫斯基於打開“登入艙”艙門並“登上火星”。按計畫,此次出艙歷時1小時左右,控制中心對兩名志願者的出艙活動進行了電視直播
身著“奧蘭-E”型密閉太空衣的王躍與斯莫列耶夫斯基將完成一系列勘察任務,其中包括使用磁強儀尋找“火星”正負磁場、採集土壤岩石樣本,並用專門容器將其帶回“返回艙”等。由於“奧蘭-E”型太空衣重量達32公斤,因此兩名志願者在“火星”表面可進行短暫休息。

俄羅斯莫斯科附近的科羅廖夫航空控制中心內的監控器顯示,中國志願者王躍和俄羅斯志願者亞歷山大·斯莫列耶夫斯基正在模擬“火星”漫步。

“火星”歸來

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王躍走出實驗艙時揮手。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王躍走出實驗艙時揮手。

2011年11月4日,六名國際志願者結束為期520天模擬飛行火星項目“火星500”,“重返地球”。這些志願者在位於莫斯科的實驗艙度過了將近一年半“與世隔絕”的生活,體驗往返火星的過程,執行各項任務,體會星際旅行的孤寂。中國“船員”王躍說:“520天后,我們終於回來了。” 接下來,他們還將接受為期3天的全面體檢和一個月的艙外實驗。預計王躍將在12月上旬回到國內。

返回地球

在夏威夷毛納羅亞火山進行模擬火星生活實驗的6名科學家,在經歷了一年“與世隔絕”的生活後,即將於2016年8月28日“重返”地球。目前6人狀況良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