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儀

王泰儀(1924.10.4-2008.10.26)我國著名的骨科專家、武漢同濟醫院骨科創始人之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骨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我國人工關節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基本信息

王泰儀教授生於1924年10月4日,浙江省寧波鄞縣人。

職業經歷

1950年畢業於原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留校從事外科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歷任原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外科住院醫師、助教。1955年隨同濟醫院由上海遷至武漢後,歷任武漢同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講師,副教授、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以及骨科主任等職。曾任全國人工關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軟組織外科研究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創傷學會理事、中國康復協會理事、中國假肢學會理事、湖北省骨科學會主任委員,並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貢獻

成就

王泰儀在全國骨科學界享有崇高的聲譽。王泰儀是我國人工關節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在國內率先實施了我國第一例自製人工關節置換術,取得了良好效果。他隨後研製了“純剛玉-金屬複合人工關節”和“人工塑膠關節”,分別於1985年和1993年榮獲國家發明獎、全國自然科學三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並獲得國家專利,其研究成果在莫斯科展出,為人工關節技術在我國的開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由王泰儀主持和參與的“載抗癌藥物骨水泥治療惡性骨腫瘤的實驗研究及套用”研究榮獲1991年國家科委、第六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並榮獲美國國際矯形外科雜誌論文一等獎。“慶大黴素-PMMA鏈珠的研製與套用”、“RFP陶瓷人工骨核治療骨結核研究”、“骨惡性腫瘤的非截肢療法”等科研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曾獲湖北省、武漢市級多項科技成果獎,並在全國推廣套用於臨床,提高了骨結核的治癒率,很大程度地改善了廣大骨結核和骨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由此奠定了同濟醫學院在國內骨科領域的重要學術地位。王泰儀曾多次被評為同濟醫科大學和同濟醫院的先進工作者。

王泰儀本著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在國內率先實施長管狀骨髓內釘內固定術、股骨頭壞死環鋸法減壓術等手術,創新並改良十餘項骨科術式,在國內獲得推廣,療效顯著,至今仍在臨床上廣泛套用。

著作

半個多世紀以來,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和科研工作,王泰儀先後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代表性論著有《人工塑膠關節》、《純剛玉複合型人工股骨頭》等。其中發表於《中華醫學雜誌》外文版的《塑膠人工關節》受到國外同行學者的高度重視。自1956年以來,王泰儀先後編、校、譯了《骨科手術圖譜》,《創傷外科手術學圖譜》、《關節鏡簡介》、《骨關節手術入路圖譜》等專業書籍,為骨科臨床醫師提供了具有指導意義、實用價值的參考書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