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韶故居

王文韶故居

王文韶故居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清吟巷127號,建於清末,屬中式宅院,原為清末重臣、大學士王文韶府邸,後為某國小,現學校遷出,作加工場。王文韶祖上曾居清吟巷,後家道中落。現擴充後的學士府範圍,南至清吟巷、北至薛衙前,由多個大小不一的院落組合而成,分正院落、西院落和東院落。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王文韶故居王文韶故居
王文韶是晚清光緒年間重臣,慈禧的寵臣。其府第是他告老還鄉後在杭州修建的。

故居建於清末,屬中式宅院。王文韶祖上曾居清吟巷,後家道中落。王文韶當上大官後,聽長輩介紹,自己出生時,曾有五隻紅蝙蝠繞樑飛行,盤鏇久之,遂認定此乃吉兆,斥巨資重建舊宅院。

1871年(同治十年)他任湖南巡撫時,讀到杭州詩人王乃斌的《紅蝠山房詩鈔》,了解到曾有五隻紅蝙蝠繞樑飛行於祖宅的吉利之兆,便花巨資買下清吟巷前後左右的大片房產,興建了大學士府。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時年78歲的王文韶榮歸故里,又將府第大大擴充。

2007年,政府開始對這裡進行改造與維護的工作。王文韶大學士府的整修保護沿襲了古為新用的思路,抱著對建築原來面貌的尊重,改建中每一片瓦每一面牆的去留都要認真斟酌一番。為了保護原貌,大廳里的柱子裹了一層水泥狀的材料,這裡包含了5種材料,裡面的木頭還是原來的,這是從清代流傳下來的技術,可以防止木頭開裂。

建築結構

王文韶故居王文韶故居
宅院內原有“退圃園”、“紅蝠山房”、“藏書閣”等大小廳堂樓閣、花園天井數十處。現門廳、轎廳、中廳、戲廳、鴛鴦廳等古建築保存完好。尤其令人稱道的是,原汁原味的是位於清吟巷邊上的藏書閣(清吟閣),至今保持完整。

據記載,當時的大學士府占地十畝,朱門沉沉,侯門深似海,有“退圃園”、“紅蝠山房”、“鴛鴦廳”、“清吟閣(藏書閣)”等大小廳堂及花園。

正院落是大宅的中軸線,大門走進去,依次是門廳、轎廳、大廳、樓廳。東院落是花園,有假山、亭台、藏書樓;西院落供家眷住,院落間全部連通。修復的過程總是艱難的,王文韶大學士府歷經百年風霜,變化很大,殘損顯見,鋪地的青石板已經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牆面上浮現出黃色的水漬、霉漬、污漬;門前的杉木柱子,脫落了綠色的漆面,露出了暗黃色的原木,大廳牆壁上還有學校占用時留下的“平平安安回家去”的大字標語。修舊如舊,維修時設計師堅持原材料、原尺寸、原工藝。更換破壞嚴重的台階,牆上油漆按原來栗褐色重新做過。缺失的欄桿按原樣補配。這房子是木結構的,腐爛比較嚴重,特別是白蟻,蛀得厲害。不過,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護房子的原貌,儘量保留了原物。

除了王文韶大學士府外,清吟巷邊上的清吟閣,曾經是一個藏書閣,書閣重檐翹角,上下3層。雕花欄桿保存著當年模樣。在清吟巷修整之前,這個藏書閣還住著人家。

故居主人

王文韶(1830—1908)清末大臣。字夔石,號耕娛、庚虞,又號退圃,祖籍浙江上虞梁湖,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鹹豐二年進士。權戶部主事,同治間任湖南巡撫,光緒間權兵部侍郎,直軍機,後任雲貴總督,擢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奏設北洋大學堂、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即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等,鏇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官至政務大臣、武英殿大學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