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南墓志銘

作者

黃宗羲

征南簡介

王征南簡介 王征南(1617—1669),名來鹹,字征南。早年從軍,以“七矢破的,補臨山把總”,由於“屢立戰功”,官至於“都督僉事副總兵”。由於參與反清復明,事敗後隱居鄉野,“終身菜食以明其志”。征南雖然罷事家居,但慕其才藝者來訪不絕。由此還引發了王征南與松江武藝教師的一場精彩比武,據《王征南墓志銘》載:“征南謝不敏。教師軒衣張目曰:亦可小試之乎?征南固謝不敏。教師以其畏己也,強之愈力,征南不得已而應。教師被跌。請復之,再跌。”王征南晚年秘密收徒傳武多人,明末清初的大文學家、思想家黃宗羲之子黃百家,就拜王征南為師,學練武當內家拳。王征南下世的當年,一代文宗黃宗羲就給他寫了墓志銘,在中國武術史上,首次提出:“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內家。蓋起於宋之張三峰。”王征南死後七年(1675年),他的弟子黃百家其著《內家拳法》和《王征南先生傳》。比較全面地介紹了王征南的內家拳法。其功理功法和“五不傳”的擇徒原則,[大都與太極拳相同。王征南之後南派太極拳還傳到南京、四川等地,出現了一大批武林高手。 明末著名武術家、劍術家,武當真武松溪派傳人,與黃宗羲為明朝近代文武代表,有文有黃宗羲,武有王征南之說!死後,黃宗羲再為其做《王征南墓志銘》,並對其武術做了一定評價。

黃宗羲簡介

黃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東林七君子黃尊素長子。漢族,浙江餘姚人。字太沖,一字德冰,號南雷,別號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藍水漁人、魚澄洞主、雙瀑院長、古藏室史臣等,學者稱梨洲先生。黃宗羲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與弟黃宗炎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並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

內容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家。蓋起於宋之張三峰。三峰為武當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進。夜夢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單丁殺賊百餘。 三峰之術。百年之後。流傳於陝西。而王宗為最著。溫州陳州同。從王宗受之。以此教其鄉人。由是流傳於溫州。嘉靖間張松溪為最著。松溪之徒三四人,而四明葉繼美近泉為之魁。由是流傳於四明。四明得近泉之傳者。為吳崑山、周雲泉、單思南、陳貞石、孫繼槎。皆各有授受。崑山傳李天目、徐岱嶽。天目傳餘波仲、吳七郎、陳茂弘。雲泉傳盧紹岐。貞石傳董扶輿、夏枝溪。繼槎傳柴玄明、姚石門、僧耳、僧尾。而思南之傳。則為王征南。 思南從征關白。歸老於家。以其術教授。然精微所在。則亦深自秘惜。掩關而理。學子皆不得見。征南從樓上穴板窺之。得梗概。思南子不肖。思南自傷身後莫之經紀。征南聞之。以銀 數器。奉為美檟之資。思南感其意。始盡以不傳者傳之。 征南為人機警。得傳之後。絕不露圭角。非遇甚困則不發。嘗夜出偵事。為守兵所獲。反接廊柱。數十人轟飲守之。征南拾碎磁偷割其縛。探懷中銀望空而擲。數十人方爭攫。征南遂逸出。數十人追之。皆 地匍匐不能起。行數里。迷道田間。守望者又以為賊也。聚眾圍之。征南所向。眾無不受傷者。 歲暮獨行。遇營兵七八人。挽之負重。征南苦辭求免。不聽。征南至橋上。棄其負。營兵援刀擬之。征南手格。而營兵自擲仆地。鏗然刀墮。如是者數人。最後取其刀投之井中。營兵索綆出刀。而征南之去遠矣。 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暈穴。啞穴。一切如銅人圖法。有惡少辱之者。為征南所擊。其人數日不溺。踵門謝過。使得如故。牧童竊學其法。以擊伴侶。立死。征南視之曰。此暈穴也。不久當蘇。已而果然。 征南任俠。嘗為人報讎。然激於不平而後為之。有與征南久故者。致金以讎其弟。征南毅然絕之。曰。此以禽獸待我也。 征南名來鹹。姓王氏。征南其字也。自奉化來鄞。祖宗周。父宰元。母陳氏。世居城東之車橋。至征南而徙同。少時隸盧海道若騰。海道較藝給糧。征南嘗兼數人。直指行部。征南七矢破的。補臨山把總。錢忠介公建□以中軍統營事。屢立戰功。授都督僉事副總兵官。事敗。猶與華兵部勾致島人。藥書往復。兵部受禍。讎首未懸。征南終身菜食。以明此志。識者哀之。 征南罷事家居。慕其才藝者。以為貧必易致。營將皆通殷懃。而征南漠然不顧。鋤地擔糞。若不知己之所長。有易於求食者在也。一日。過其故人。故人與營將同居。方延松江教師講習武藝。教師倨坐。彈三弦。視征南麻巾縕袍若無有。故人為言征南善拳法。教師斜盼之。曰。若亦能此乎。征南謝不敏。教師軒衣張眉曰。亦可小試之乎。征南固謝不敏。教師以其畏己也。強之愈力。征南不得已而應。教師被跌。請復之。再跌而流血破面。教師乃下拜。贄以二縑。 征南未嘗讀書。然與士大夫談論。則蘊藉可喜。了不見其為麤人也。余弟晦木嘗揭之見錢牧翁。牧翁亦甚奇之。當其貧困無聊不以為苦。而以得見牧翁。得交余兄弟。沾沾自喜。其好事如此。 予嘗與之入天童。僧山焰有膂力。四五人不能掣其手。稍近征南。則蹶然負痛。征南曰。今人以內家無可眩 。於是以外家攙入之。此學行當衰矣。因許敘其源流。 忽忽九載。征南以哭子死。高辰四狀其行。求予志之。余遂敘之於此。豈諾時意之所及乎。生於某年丁巳三月五日。卒於某年己酉二月九日。年五十三。娶孫氏。子二人。夢得前一月殤。次祖德以某月某日葬於同嶴之陽。 銘曰。有技如斯。而不一施。終不鬻技。其志可悲。水淺山老。孤墳孰保。視此銘章。庶幾有考。

翻譯

少林拳以拳勇聞名天下,然而以打人為主,別人也可以乘機反擊。有所謂內家的,以靜制動,來犯的人應手就跌倒,因此把少林別稱為外家。內家大概起源於宋代的張三豐。張三豐是武當山煉丹士,宋徽宗召見他,在路上受阻不能前進。夜裡他夢見真武大帝傳授他拳法,天明,他以一人之力殺賊百餘名。張三豐的武術,百年後流傳於陝西,以王宗最為有名。溫州的陳州同從王宗學到其技,並用來教練本鄉人,於是其技在溫州流行。嘉靖期間,張松溪最為著名。松溪的土地有三四個,以四明人葉繼美字近泉的最為第一,由此,其技又在四明流傳。四明的到近泉傳授的,有吳崑山、周雲泉、單思南、陳貞石、孫繼槎,都各有傳授。崑山傳給李天目、徐岱嶽,天目傳給於波仲、吳七郎、陳茂弘。雲泉傳給吳紹岐。貞石傳給董扶輿、夏枝溪。繼槎傳給柴元明、姚石門、和僧耳、僧尾。而思南的傳人就是王征南。 思南從軍征關白(即日本,應為豐臣秀吉,抗日援朝),年老後回家,以自己的內家數傳授徒弟,但其中微妙精深的地方,就深自密惜,關起門來獨自溫習,跟他學的人都不能看到。征南在樓上把樓板挖了個洞偷看,得到一個大概。思南的兒子不成器,思南為自己的身後事無人料理而傷心。征南知道後,便取了幾件銀酒器,奉獻給他最為購買上好棺木的費用。思南有感於他的誠意,才完全把不傳的秘技統統傳授給他。 征南為人機警,學到真傳後,絕不顯露鋒芒,不到十分危急的時候不拿出來。他曾於夜間出去探查情況,被守衛的士兵俘獲,反綁在廊柱上,有幾十個人聚集在一起一邊喧鬧狂飲一邊看守著他。他撿起一塊碎瓷片偷偷的割斷綁縛的繩索,拿出懷中的銀子,往空中拋擲,趁幾十個人正在搶奪,征南就逃了出去。幾十人追趕他,都跌倒在地趴著起不來。跑了幾里地後,迷失了道路,田間看守的人又以為他是賊,聚集眾人圍住他。征南所到之處,沒有人不受傷的。某年底,他一個人出行,碰到七八個營兵要拖他去背重東西,他苦苦推脫求免,均不被理睬。征南就走到橋上,丟掉背著的東西。營兵拔出刀朝他砍,征南徒手相拒,營兵都自己跳起來撲到在地上,刀也鏘然落地。象這樣跌倒的營兵有好幾人。最後,他奪取營兵的到丟到井裡。等到營兵取來井繩取出刀時,征南已經走得很遠了。他凡打人時都利用穴位,死穴、昏穴、啞穴,一切按銅人圖法。有一惡少侮辱他,被他打了,這人便幾天不能小便,登門謝罪後,才得以回復正常。有個牧童偷學了他的打人方法擊打同伴,同伴馬上死去,王征南看了說,“這是暈穴,不久會醒轉過來。”過一會果真如此。征南好打抱不平,曾經為人報仇,那是激於不平而乾的。有人與他是很久的故交,送錢要他去與自己的弟弟為仇,征南毅然與他絕交道:“這是用看待禽獸來看待我了。” 征南名來鹹,姓王,征南是他的字。他家是從奉化遷來鄞(音進)縣的。祖名宗周,父名宰元,母陳氏。世代居住在城東的車橋。到征南是遷到同岙(音奧)。年輕是他隸屬海道盧若騰,海道衡量個人的武藝給與口糧,他曾領用過幾個人的口糧。巡按御史巡視部屬,征南七箭中的,補授臨山把總。錢忠介公起兵,他以中軍統領軍務,屢立戰功,授為都督僉(音千)事、副總兵官。失敗後,他仍同華兵部聯絡海島上的人,用藥寫密信往來。華兵部被害,而仇人的頭還未被懸掛(殺掉報仇),他終身素食,以表明自己的志願,知道的人都為他悲傷。他不問世事家居,羨慕他技藝的人,認為他貧窮必定容易招致,營將也都向他通殷勤,他卻漠然不顧,耕田挑糞,象不知道自己擅長的技藝有易於求食的本領。一天,他去看一個老熟人,老熟人與營將住在一起,正請了一位松江教師講習武藝。武師傲慢的坐著彈三弦,把身穿布衣的 王征南不放在眼裡。那位老熟人向他說王征南擅長拳法。教師斜視著說:“這個你也會嗎?”征南推辭說不會。教師敞衣揚眉說:“可以試一試嗎?”征南堅持推辭說自己不會。教師以為征南懼怕自己,更加強邀他,征南不得已便答應了。教師被征南跌了一跤,要求重來,第二次更跌得流血破面。教師於是向他下拜,並用兩匹細絹送給他。征南不曾讀過書,但與士大夫談論,卻含蓄有物令人欣喜,一點也看不出他是個粗人。我弟晦木曾與他一起去見錢牧齋老先生,錢老也覺得他很奇特。當他貧困潦倒無以為生時,卻不以為苦,而為能見到錢老、同我們兄弟交往而沾沾自喜。他喜愛結交到了這樣的地步。我曾經一起同他去天童寺,有個和尚叫做山焰的很有力氣,四五個人不能抓住他的手,他稍稍靠近王征南,就負痛跌倒。王征南說:“現在的人認為內家沒有什麼可以用來炫耀,於是將外家功夫攙入裡面,這個學問很快就要衰敗了。”因而同意述說內家的源流。倏忽又過九年,王征南因為悲痛兒子夭亡而死。高辰四把王征南的一生寫了出來要求我寫墓誌。我於是在此寫了這篇墓誌。這哪裡是他許諾時想到的呢?征南生於定思念三月五日,卒於己酉年二月九日,享年五十三。娶妻孫氏,有兩個兒子:夢得,前一個月夭折,次子,祖德。以某年某月葬與同岙之南。 墓志銘為:有這樣的技藝,卻不施展出來。終究不肯將技藝出賣,志氣讓人悲憫。一旦水淺山老,孤墳難保,看了這段銘文,就幾乎可以考證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