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魚躍

玉泉魚躍

玉泉是西湖[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三大名泉之一,因泉水晶瑩透明,猶如美玉而得名。玉泉在西湖仙姑山青芝塢口的清漣寺,現位於杭州植物園內,此處是西湖觀魚的好地方。玉泉魚躍景區內有一片草坪,中間是一個池塘,池塘中間有一個小島。現泉池長20米,寬10米,深約1米。池中蓄養的各色青魚、鯉魚回遊囁食,悠悠自樂。1964年,玉泉在原址上用古典園林的藝術手法加以重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玉泉魚躍玉泉魚躍
雍正《西湖志》卷四:“泉上建亭,榜曰‘洗心’,左右夾以迴廊,環以曲檻,遊人憑檻而坐,魚亦不驚”。

《西湖新志》卷一:“又有翡翠魚,長約尺余,鹹豐時有三尾,近存其一潛伏池底,偶然游泳得一見之。乾隆御題已有翡翠之名,蓋三百年物也。有屋三楹,榜曰‘魚樂國’,旁曰洗心亭、皺月廊,池有小石塔。‘玉泉魚躍’為增修西湖景目之一。”

清代,泉池三面環建僧房,設隔窗。“魚樂國”三字為安徽楊見心拓自安徽休寧古城放生池畔石碑。

民國時期,泉池三面隔窗拆除,改為茶廊,供遊人品茗賞魚景。1964—1965年,玉泉景點全面改建,浚修三處泉池,空間布局基本不變,觀魚處略作擴大。‘魚樂國’作為玉泉主景區,充實休息、飲茶、觀賞巨魚等內容。“晴空細雨”景區,以玩賞珍貴金魚、精美盆景為內容。

昔日寺廟舊貌已無跡可尋,成為一處開朗空透、具有園中園風格的景點,劃人杭州植物園管理。

1950年後,因附近挖深水井,天然泉源消失。

1964年,玉泉在原址上用古典園林的藝術手法加以重建。

主要景點

玉泉魚躍玉泉魚躍

新建後的玉泉,進門就有一個大的窗框,後面天井內有湖石一塊,翠竹數竿,組成一幅天然的竹石寫意圖。

園內有幾個庭院,庭院間用迴廊、粉牆相隔,給人以庭院深深的感覺。

現泉池長20米,寬10米,深約1米,蓄青魚、紅、黃、白各色鯉魚數百尾。

院內的玉泉、古珍珠泉等泉水清洌靈透,特別是珍珠泉還有一串串珍珠似的氣泡上涌,十分有趣。遊客可以來此觀賞清泉、探訪古建築,是西湖周邊不錯的旅遊去處。

玉泉以觀賞大魚而聞名。早在宋代,玉泉就開始養魚。現在的大青魚是建國以後玉泉重建時放養的,數量有100多條,最長的有1.5米,最重的有100斤左右。魚樂國今泉池長20米,寬10米,深約1米,蓄青魚、紅、黃、白各色鯉魚數百尾。青魚體長,略呈圓筒形,尾部側扁,腹部圓,無腹棱,頭部稍平扁,尾部側扁。

口端位呈現弧形。上頜稍長在下顎。無須。下咽齒1行,呈臼齒狀,咀嚼面光滑,無槽紋。背鰭和臀鰭無硬刺,背鰭與腹鰭相對。體背及體側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鰭均呈灰黑色。

玉泉由來

現代科學考察出玉泉水的成因,與它所處的地質、水文地理條件密切相關。從玉泉至靈隱寺之間,是一距今約50萬年前的第四紀中期形成的巨大洪積扇,構成了良好的透水岩層,當大氣降雨和地表溪流從桃源嶺、北高峰、天竺山等三面向玉泉一帶匯流到達谷口洪積扇頂部時,絕大部分地表水經滲透轉變成為地下水。地下水順著傾斜地形,最後湧出地表,便成玉泉。

文學描述

詩文記載
玉泉魚躍玉泉魚躍
宋代有人題有一幅楹聯,刻於池畔亭柱上:
魚樂人亦樂;
泉清心共清。
明代著名詩人、書畫家董其昌題聯道:
魚有化機參活潑;
人無俗慮悟清涼。
《玉泉魚躍》詩云
靈峰腳下涌清泉,三泉迥異緊相連;
玉泉溫潤如青玉,月影婆娑落深潭。
珍珠翻滾戲水面,晴空落雨細如氈;
魚樂我樂兩相樂,我歡魚歡兩相歡。

白居易《題玉泉寺》
湛湛玉泉色,悠悠浮雲身;
閒心對定水,清淨兩無塵。
手把青筇杖,頭戴白綸巾;
興盡下山去,知我是誰人。
宋詩人董嗣杲賞魚的描述:“樹頭龍過家家雨,池面魚游尾尾金。”。

南宋理宗趙昀曾給此寺題過“玉泉淨空院”的寺名,到清的康熙才改為清漣寺。像將靈隱寺改為雲林寺一樣,此一改頗覺多餘。
如:投餌聚時霞作片,避人深處月初弦。--明·王世貞
千頭金色鯉,一片水晶盤。--明·方九敘
一聲潑剌含真意,半畝空明洗俗塵。--清·王緯
古詩/佚名
寺古碑殘不記年,池清景媚且留連,
金鱗慣愛初斜日,玉乳長涵太古天;
投餌聚時霞作尾,避人深處月初弦,
還將吾樂同魚樂,三復莊生濠上篇。
清雍正《西湖志》卷四:
“泉上建亭,榜曰‘洗心’,左右夾以迴廊,環以曲檻,遊人憑檻而坐,魚亦不驚”。
《西湖新志》卷一:
“又有翡翠魚,長約尺余,鹹豐時有三尾,近存其一潛伏池底,偶然游泳得一見之。乾隆御題已有翡翠之名,蓋三百年物也。有屋三楹,榜曰‘魚樂國’,旁曰洗心亭、皺月廊,池有小石塔。‘玉泉魚躍’為增修西湖景目之一。”清代,泉池三面環建僧房,設隔窗。“魚樂國”三字為安徽楊見心拓自安徽休寧古城放生池畔石碑。
水調歌頭/《玉泉魚躍》
峰險瀑跌落,嶺峻霧生煙,
一灘沙礫斜緩,雨露蘊其間。
古木枝繁葉茂,芳草嬌羞濃艷,熠熠現山泉,
溫潤似青玉,明月水中含。
彩蝶多,溪流少,兩峰擔,
天高地迥,放飛思緒愛流連。
池裡青魚魚躍,池上遊人人眷,嬉戲笑逐顏,
彼此兩相悅,快樂在心田。

民間傳說

天開河

那是很古以前,錢塘江口有一條深不見底的"天開河",河中有一條正直勇敢而又本領無比的草龍。一天,有一條官船押著兩條大船從錢塘江口經過。大船中不時傳出陣陣悽慘的哭聲。草龍從探卒回報得知,是官府強抓了窮苦百姓,押往京城去做苦工的,頓時,怒火中燒,於是翻起一個大浪頭,掀翻了官船,救出了兩船百姓。接著,草龍駕起烏雲直奔京城,闖進皇宮。但正當它伸出龍爪剛要撲抓昏君時,一個太監從暗處向它射來一箭,正好射中它右眼。草龍疼痛萬分,只得退回天開河,發誓要報此血仇。
那時候,在杭州清漣寺里住著一位醫術高明的老和尚。草龍便變成一位黑臉大漢前去求醫。老和尚見這位黑臉大漢右眼鮮血淋漓是刀創所致,就心存疑惑,經他巧妙盤問,草龍道出真情,並流露出眼傷治癒後要去復仇的急切心情。誰知這老和尚住的寺院正是昏君賜金建造的。老和尚欲報皇恩,又怕自己不是草龍對手,便想出一條奸計,假意對草龍說:"我若是治好了你的眼傷,你拿什麼來謝我呢?"草龍說:"只要你能治好我的眼睛,你要東海明珠,我也給你弄來。"老和尚說:"金銀財寶,我什麼也不要,本寺缺水,你先替我鑽個泉眼吧。"草龍不知是計,就在老和尚指定的地方翻身鑽入泥中,眨眼間,清泉從洞口湧出。草龍越鑽越深,泉水也越涌越大。此時,老和尚便將佛前供奉的玲瓏石移過來,狠心地扣壓在泉眼上。
這樣,草龍就永遠被鎮在地下了,而清漣寺卻有了一眼千古不涸的清泉。民間傳說中還說古珍珠泉是草龍的左眼代成的,晴空細雨泉是草龍的右眼化成的。
還有一個傳說:
傳說有位高僧叫曇超,在玉泉寺講經,講得非常動聽,吸引了很多人來聽講經,其中有一位老人對高僧說“我是一條龍,住在富春鹿山,有五個兄弟。去年冬天有人挖山來土燒磚,破壞了我的家,我的兄弟一怒之下,不降雨了,請大師前往化解。”曇超說;“這個庵里沒有水,你能使它有水嗎?”老人聽了用手掌一摸,泉水就出來了。”

三泉相連
相傳在南齊建國前,有曇超和尚在玉泉開山築庵,但無水源。偶遇神人,曇超請他解決寺內缺水問題,神人撫掌而泉水汩汩湧出,因此玉泉又名撫掌泉。自宋代開始,玉泉池中就放養了百餘條數十斤重的大魚。由於此處原是寺院,泉又養魚,常有信徒來此放身,故泉池內建有一七級小塔。泉池中魚數眾多,有大有小,暢遊自樂,遊人亦以觀魚餵魚為樂,正如楹聯所書魚樂人亦樂,泉清心共清。此處還有晴空細雨泉、古珍珠泉等景點。過去池邊有扁額上書“皺月廊”三字,倒十分生動。秋夜月影澄明,風起處微波起而月影皺,觀察十分細緻。據說是一位名叫陳老劍的文人因月影在水中被風吹動而觸發的靈感。
最早發現玉泉的是一位南齊國時的高僧,法名曇超,人稱“靈悟大師”。他愛此地幽靜,僻地築庵,修行說法。相傳有次一位老人來聽他說法,自稱是春江龍王,向他求助。曇超要試試他的真假,說:“此庵無水,汝能致之乎?”於是老人撫掌,當即有泉水噴涌。所以玉泉還有個名字叫“撫掌泉”。過去寺後建有龍王廟,就來自這個傳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