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保衛戰

獻血保衛戰

獻血保衛戰是指面對血荒,中國的政府職能部門應該採取的措施。只有真正建立了無償獻血的長效機制,才是避免‘血荒’的根本辦法。

背景

青年志願者在獻血車上無償獻血青年志願者在獻血車上無償獻血

昆明,截至2010年10月中旬,血液中心庫存的O型血僅2200毫升;
北京,血庫庫存僅為正常值的一半;
南京,“血荒”已經持續10個月;
武漢太原重慶長春青島……血荒,在全國十幾個城市蔓延,急需血液進行手術的病人和家屬或四處求援,或苦苦等待。病人手術一推再推,因為沒血,很多手術的日期只能一推再推。專家認為,國家公務員、醫務人員參與無償獻血的比例過低,農民工和大學生一直是獻血隊伍的主力軍,採血渠道過於單一是血荒爆發的原因之一。

血荒產生原因

從各地獻血者的組成結構來看,“血荒”的直接原因在於獻血人數的減少。目前各地獻血的主體是學生和街頭流動採血對象。
雲南大學醫院一位醫生分析,往年遇到學生放假時就會出現季節性“血荒”。2010年秋季,昆明各大高校整體搬遷至距離市區二十多公里的呈貢縣新校區,獻血人數明顯減少,而新校區“不是我們想進就能進的”;另外,昆明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以前住在城中村的農民工紛紛遷往郊區,也導致獻血人數縮減。
而在北京,九成採血量來自街頭流動採血。北京市血液中心相關負責人分析,連日低溫導致採血點周圍流動人員大幅減少,影響了街頭採血量。
長春血站庫存緊張也與氣溫下降、街頭流動人員減少有關。由於季節變換、國慶節、秋收等因素,占長春市獻血人群34%的農民獻血者人數急劇減少。
武漢2010年上半年全市共有6.65萬人次參加無償獻血,其中50%以上是武漢高校學生,獻血量達到20.8噸。到了寒暑假,大學生放假返鄉,就明顯出現“血荒”。
這種現象暴露出中國義務獻血方面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獻血隊伍結構簡單,義務獻血的群體太過單一,缺乏穩定性。如果獻血人群的主體轉變成“本地人”,獻血人群的穩定性就能得到保證。

獻血的顧慮

顧慮一:怕被感染
網友“Irene”:在電視上曾看到有人因為獻血感染B肝,還看到有人用血漿來澆花。每次看到獻血車,其實我都有獻血的衝動,可再想想還是算了,萬一感染上什麼病呢,還有,自己獻的血還指不定用來做啥用途呢。
顧慮二:會否被利用
網友“獼猴小桃”:曾在網上看到某公務員透露說,大家無償獻血,血站卻用市場手段賣給醫院,醫院再賣給患者。我獻出去的血,會否成他人牟利的資源?每次想到這,我就打消了獻血的念頭。

網友“泡沫之秋”:我獻過一次血,但後來我朋友住院做手術需要輸血,醫院卻要收費,而且價錢很高。當時我就想:“這不是把我們無償獻的血拿去賣嗎?”從那以後,我就再也不獻血了。
顧慮三:宣傳不足信
網友“初見小白”:老聽到一些宣傳,說獻血對身體有多少好處之類的,可現實情況是,醫務人員本身獻血的特別少,為什麼他們不帶頭獻血呢?既然對身體有好處,為何他們不積極參與?是不是宣傳只說了好處沒有說壞處?
顧慮四:不識好人心
“盡人事”:獻血是一件光榮的事,大家獻血是出於幫助他人的善心,可我上次獻血,讓我覺得,我倒像在求著他們讓我獻血。獻血車上的工作人員很不熱情,在抽血的過程中,他們那種冷冷的態度讓我很受挫。你想,那次之後我還有熱情去積極獻血嗎。

改變顧慮

贏取“信任”

網友“舒聖祥”:調查顯示,大學生、農民工無償獻血比例超90%,但以昆明為例,公務員參與無償獻血的比率僅占0.92%,醫務人員的比率則僅1.2%。倘若無償獻血的宣傳者,自己尚且從來只說不做,公眾又怎會有積極參與的熱情?面對如此局勢,更多的人就會問一個“為什麼”:為什麼公務員不帶頭獻血?為什麼醫護人員很少獻血?為什麼學生獻了,老師卻不獻?在這個時候,在出現“血荒”的地方,如果醫務人員和地方官員能馬上挽起袖子,帶頭獻血,那該是怎樣一次無聲的宣傳和動員?

摒棄“旁觀者心態”

網友“春天的柳絮”:記得上大學時,班幹部一告訴大伙兒獻血的時間和地點,很多同學立馬表示願意參與無償獻血!那時的我們很熱心也很有公益精神,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自己越來越冷漠了,很多時候看到街上停著獻血車,從旁邊走過卻沒有獻血的衝動,仿佛這與我無關。也許很多人也都跟我一樣,需要重新審視自己,少些旁觀者的冷漠,多些雷鋒式的熱心腸。
網友“財富是怎么煉成的”:為什麼僅僅是一個脫衣麻煩,就會輕易澆滅公眾獻血的熱情?為什麼大學生和農民工之外的社會群體,不能更多地站出來奉獻愛心?大學生和農民工,我想他們的出發點很簡單,那就是樸素的愛心。讓我們一起沉思:我們多少人身上丟了這樣寶貴的東西,多少人的內心在慢慢變冷漠?

醫治制度“供血不足”

加強對血站的管理,消除營利衝動

網友“魏英傑”:當無償獻血制度遭遇具有公益性特徵卻又充滿營利性衝動的采供血制度,整個機制陷入運轉不靈幾乎是不難預見的結果。倘若不嚴加監管,有些血站在利益的誘惑下,恐怕會搖身變成具有排他性的營利機構。
網友“海上星辰”:首先,要加強對血站的管理,懲治血站存在的問題,之前暴露的種種問題已嚴重傷害了獻血者的感情,摧殘了公眾的信任感;其次,要不停改善醫療條件,給獻血者創造安全信任的獻血條件,讓獻血者獻了愛心,獻得安心。[閱讀全文]
處理好採血機構的懈怠問題
網友“議論風生”:薪酬制度改革後,獻血車工作人員積極性受挫,獻血車被指姍姍來遲,早早收工。因為以前每采一袋血,工作人員都會得到獎勵,現在取消了獎勵,所以採血員工收入降低成為“血荒”推手。如果血液部門並不急患者之所急,熱心市民願意獻血卻無處可獻,那么“血荒”持續出現,就一點都不奇怪。處理好採血機構的懈怠問題,是解決“血荒”危機的前提之一。
加大對獻血行為的回報力度
網友“回家打豆豆”:一味地強調“人心”、“覺悟”、“奉獻精神”,將獻血人群單一的原因歸咎於缺乏“道義”,“無償獻血的鼓勵措施不能落實到位,已經獻過血的人肯定會寒心,沒獻過血的人也會熱情消減。
網友“海上星辰”:首先,如果對無償獻血者不能在物質上進行獎勵,那么在精神上應當給予更多的肯定,鼓勵更多的人加入獻血隊伍;其次,獻血在短時間內對人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建議能與單位企業形成一定的條約合作,憑獻血證能獲得一兩天的休息恢復,從而鼓勵在職人員也能積極參加流動車庫獻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