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性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又稱垂體性侏儒症。 約2/3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為特發性,臨床上往往無明顯病因。 繼發性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應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概述

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又稱垂體性侏儒症。是指自兒童期起病的腺垂體生長激素缺乏而導致生長發育障礙。其病因可為特發性或繼發性;可由於垂體本身疾病所致(垂體性),也可由於下丘腦功能障礙導致垂體生長激素缺乏(下丘腦性);可為單一性生長激素缺乏,也可伴有腺垂體其他激素缺乏。本病多見於男性。

症狀

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又稱垂體性侏儒症。是指自兒童期起病的腺垂體生長激素缺乏而導致生長發育障礙。其病因可為特發性或繼發性;可由於垂體本身疾病所致(垂體性),也可由於下丘腦功能障礙導致垂體生長激素缺乏(下丘腦性);可為單一性生長激素缺乏,也可伴有腺垂體其他激素缺乏。本病多見於男性。特發性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患兒出生時身長體重往往正常,數月後才開始生長發育延緩,但常不被發覺,多在2—3歲後才開始生長發育延緩,但常不被發覺,多在1—3歲後和同齡兒童的差別愈見顯著,但生長並不完全停止,只是生長速度極為緩慢,一般不超過4—5cm/年,體態一般尚勻稱,成年後多仍保持同年體形和外貌,皮膚較細膩而乾燥,有皺紋,皮下脂肪有時可略豐滿,成年後身高一般不超過130cm,X線攝片可見骨齡幼稚,骨骺久不融合。
患者至青春期,性器官不發育,第二性徵缺如。男友生殖器小,與幼兒相似,睪丸細小,多伴有隱睪症,無鬍鬚;女性表現為原發性米徑,乳房不發育。單一性生長激素缺乏者可出現性器官發育與第二性徵,但往往明顯延遲。
智力發育一般正常,學習成績與同年齡者五差別,但年長後常因身材矮小而抑鬱寡歡,不合群,有自卑感。
繼發性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除上述表現外,可伴有運發並的各種症狀,由下丘腦—垂體部位腫瘤引起者,可出現勢力減退,視野缺損,後期可出現顱內壓增高的表現,以及嗜睡、抽搐等。

病因

其病因可為特發性或繼發性;可由於垂體本身疾病所致(垂體性),也可由於下丘腦功能障礙導致垂體生長激素缺乏(下丘腦性);可為單一性生長激素缺乏,也可伴有腺垂體其他激素缺乏。

病理生理

約2/3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為特發性,臨床上往往無明顯病因。病理檢查偶可發現垂體萎縮與纖維化。今年發現特發性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患者接受生長激素釋放素治療後多數患者血漿生長激素升高,生長加速,說明其病變可能主要在下丘腦。
生長激素可為單一性缺乏,但常伴有促性腺激素缺乏,有時也可伴有促甲狀腺激素或(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缺乏,後兩者往往無明顯臨床表現,常由實驗室檢查發現。
少數病人有家族史,其發病可能與遺傳有關,由於生長激素基因缺失所致。
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也可繼發於下丘腦—垂體腫瘤,最常見者為顱咽管瘤,其他如感染(腦炎、腦膜炎)、創傷(圍生期腦損傷)、放射等均可影響腺垂體—下丘腦功能,引起繼發性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少數患者血漿生長激素並不降低,甚至或升高,但生長介素濃度降低,注射生長激素後也不升高,提示肝細胞生長激素受體缺乏或有缺陷,對生長激素不敏感,由此引起的侏儒症稱為Laron侏儒症,多見於猶太人;也有周圍組織對生長介素不敏感,見於非洲侏儒。

診斷檢查

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的診斷主要根據其臨床特徵。患者血清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生長激素值明顯降低或測不出,但由於生長激素的釋放呈脈衝性,且其正常機值僅0—5μg/L,度不能依靠此值作出診斷,必須作興奮試驗包括胰島素低血糖興奮試驗、精氨酸興奮試驗、左鏇多巴興奮試驗、可樂定興奮試驗等,本病患者興奮後血清生長激素無明顯升高(常低於5μg/L)而正常人則可超過10μg/L,有時受試者對一種興奮試驗不起反應,而對另一種興奮試驗反應正常,因此為明確本病診斷,需選作兩種以上興奮試驗,為了鑑別特發性生長激素峰超過5μg/L者為下丘腦性,低於5μg/L者為垂體性,但嚴重生長激素缺乏時,一次生長激素釋放素缺乏性侏儒症患者血清生長介素(主要是生長介素C,也即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降低,故生長介素測定也有助於診斷。
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確診後,尚須進一步尋找致病原因。應作視野檢查、蝶鞍X線攝片等,必要時可作CT、磁共振等以除外垂體瘤。特發性者臨床上無明顯原因可找到。

資料方案

一、生長激素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最理想的治療是用生長激素替代,尤其是早期套用,可使生長發育恢復正常,人生長激素療效較好,過去因取自垂體,來源有限,而且發現套用人生長激素患者可並發嚴重中樞神經病變(Creutsfeldt—Jacob病),並引起死亡,認為是由於省長因素製劑為某種病毒污染所致,現已停止使用,近年通過在細菌中基因重組脫氧核糖核酸所製備的人工合成生長激素套用於臨床,已取代由人垂體中提取的生長激素,人工合成生長激素(Met—hGH)是一種192胺基酸的單鏈多肽,其胺基酸序列與人生長激素相同,僅N末端多一個蛋氨酸,和人垂體提純的生長激素比較,有相同的生物活性與促生長作用,治療劑量一般為0.1IU/kg體重,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日1次,初用時,身高增加速度可達10cm/年,以後療效漸減最近,與人生長激素結構完全相同的重組人生長激素(rhGH)已問世,初步用於臨床療效良好。如伴有甲狀腺功能減退,須給與甲狀腺激素,對下丘腦性特發性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還可採用人工合成的生長激素(GHRHI—44)治療,24μg/kg體重,每晚前皮下注射,連續6個月,可使省長速度明顯增加,療效與人生長激素相似。
二、同化激素睪酮有促進蛋白質合成作用,對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雖能於使用初期身高增加,但因同時可促進骨骺提早融合省長停止,患者最終身材仍然明顯矮小,療效很不理想,人工合成的同化類固醇有較強的的促進蛋白質合成作用而雄激素作用較弱,故可促進省長,並可減輕骨骺融合等副作用。臨床上常用者為苯丙酸諾龍,一般可在12歲後小劑量間歇套用,每周一次,每次10—12.5mg,肌肉注射,療程以一年為宜,有時第一年內可長高10cm左右,但以後生長減慢,身材仍矮小。
三、人絨毛膜粗性腺素能促使黃體的形成與分泌,或促進睪丸間質細胞分泌睪酮,只使用與年齡已達青春發育期、經上述治療身高不在增長者,每次500—1000U,肌肉注射,每周1—3次,每2—3個月為一療程,間歇2—3個月,可反覆套用1—2年,過早套用可引起骨骺融合,影響生長,於男孩可引起乳腺發育。
繼發性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症應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