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犀

獨角犀

獨角犀是奇蹄目(Perissodactyla)、角型亞目(Ceratomorpha)、犀總科(Rhinocerotoidea)、犀科(Rhinocerotidae)動物。曾廣布於印度、孟加拉和尼泊爾,在我國西藏東南地區可能有少量分布。

基本信息

簡介

獨角犀獨角犀

獨角犀(又名印度犀),綱:哺乳綱。
學名:Rhinocerosunicornis,英文名:IndianRhinoceros或Greatonehornedrhinoceros,分布於尼泊爾印度東北部。生活在高草地、蘆葦和沼澤草原地區。獨居、夜行性。視覺較差,嗅、聽覺靈敏,行動遲緩,喜泥浴,幾乎無天敵。晨昏覓食,以樹葉、野草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17-18個月,每產1仔,4-7歲性成熟,壽命可達50年。北京動物園1958年開始飼養展出。
獨角犀體形高大,雄性體重近2噸,與白犀相比,體高而身短,體重相仿,共同為陸生第三大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獨角犀的頭頸部、肩部和臀部具有又大又厚的皮褶,皮上還有許多圓釘似的突起,形如古代武士甲冑。但皮褶之間的皮膚卻很細嫩,容易受到蚊蟲叮咬,因而它們幾乎每天都進行泥浴,清除並防止蚊蟲叮咬。
本目包括3科6屬16種動物。它們多是些大型草食動物,其特徵是第三趾發達,其余趾不發達或退化,軀體的重量及全足的中軸線也在第三趾上。

詳細介紹

獨角犀又名印度犀、大獨角犀。

獨角犀曾廣布於印度孟加拉尼泊爾,在我國西藏東南地區可能有少量分布。

獨角犀僅次於大的陸上龐然大物,獨角犀為犀牛中個體最大的。體長2.2-4.2米,肩高1.7米左右,體重2500—3500千克。幾乎無毛,皮色黑灰而略發紫。最顯著特點是頸、肩和臀部有一些又大又厚的褶,形如甲胃。皮上有許多圓形凸粒。一隻獨角位於鼻上部,粗而不長。四肢粗壯,前後肢均4趾;獨角犀棲息於潮濕茂密的熱帶叢林,多單只活動,常見母仔一起。晨昏覓食,主要食青草、葦子和嫩枝葉。喜水和泥浴,白天多在高草中休息。11—12月交配,2—4月產仔、妊娠期達16個月,幾乎為單胎,仔獸隨母獸活動一般為兩年。性成熟很晚,壽命達50年以上。

犀牛角為貴重藥材,長期遭偷獵,數量極少,已列為國際瀕危物種而受到保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