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隧道

獅子山隧道

獅子山隧道,簡稱獅隧,是香港最早通車的行車隧道。是連線九龍與新界東部的主要隧道之一。

基本信息

概述

(圖)第二獅子山隧道入口第二獅子山隧道入口
獅子山隧道 (英文:Lion Rock Tunnel),簡稱獅隧,是香港最早通車的行車隧道。隧道穿過獅子山以南的九龍坳,連線沙田區及九龍,是連線九龍與新界東部的主要隧道之一。

嚴格而言,獅子山隧道只是指南行管道(往九龍方向);相隔超過10年後才通車的北行管道(往沙田方向),正式名稱為第二獅子山隧道(英語:SecondLionRockTunnel)。但不論傳媒、政府還是一般市民,也甚少分開兩條管道為不同的隧道,而是和其他隧道一樣,把兩條管道視為一體。

建造歷史

水簾系統

(圖)獅子山隧道收費廣場獅子山隧道收費廣場

1960年代時,香港發生旱災,港英政府需要鑿通分隔九龍新界山脈以容納食水輸送管連線船灣淡水湖及市區,亦順便建成一條可容納兩條行車道及三條大水管的隧道,後來再在隧道旁開鑿第二條兩線行車隧道,令隧道成為雙程雙線分隔雙管隧道。收費廣場設於沙田大圍,共有10個收費亭,其後增設至13個,其中9個為人手收費亭,餘下4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

由於獅子山隧道採用舊式設計,加上兩條管道相隔甚遠,在設計和技術所限下,未能設定貫通兩管道的緊急逃生出口。因此,香港政府於1997年於隧道裝設全香港隧道中獨有的水簾系統。每條管道各有11道水簾,每個相隔約100米,可阻止濃煙及火勢蔓延,並有降溫的效果,方便人們逃生。不過,除了火警演習之外,水簾系統一直都未被使用過。

翻新工程

(圖)獅子山隧道內部獅子山隧道內部

由於新界新市鎮的急速發展,獅子山隧道和香港海底隧道一樣,行車流量早已飽和。其後城門隧道大老山隧道尖山隧道沙田嶺隧道的先後通車,紓緩了部份車流,但由於連線地點較方便,收費亦較廉宜(同1987年動工之城門隧道及2002年動工之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因此依然保持在4條隧道中行車量最高。於2007年,隧道平均每日行車量達90,000架次。

2007年1月左右,獅子山隧道的交通燈燈泡全數更換成發光二極體,而兩邊入口亦新裝設了大型的資訊顯示屏。進行翻新,並會使用多大約80年。但在翻新的同時,獅子山隧道可能會更擠塞,並會改變現有的單管雙程行車的時間,約由現時的午夜12時提早至晚上9或10時。

獅子山隧道左右兩旁的防火板及天花板會翻新,但兩條管道出入口的"LION ROCK TUNNEL"及"獅子山隧道"的文字將予保留。

火警事故

火警事故火警事故

2012年3月8日凌晨,獅子山隧道發生地底水管維修工程引起的三級火警,隧道底下出現逾百米長“火線”,悶燒9小時,令這條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隧道“重創”至路面石屎剝落、鋼筋外露;香港運輸署決定將起火的九龍方向南行管道封閉4天,下周才局部開放,其間只開放北行管道作單管雙程行車,交通嚴重受阻。火警中維修水管的35名水務署外判工人,由地底經天井爬出,死裡逃生。

香港行車隧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