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瘟病毒

犬瘟病毒

犬瘟--亦稱犬瘟熱,屬於病原性病毒。主要侵犯狗科、鼬科動物。屬於副粘液病毒。感染後潛伏期短,死亡率約50%。在雞胚成纖維細胞、狗腎細胞的培養細胞中生殖其減毒的病毒可用為活疫苗。 研究犬瘟病毒的生存能力和環境,加強對犬病毒傳播途徑管理與預防。

犬瘟病毒概述

犬瘟(亦稱犬瘟熱)屬於病原性病毒。主要侵犯狗科、鼬科動物。屬於副粘液病毒。病毒粒子的直徑為115—160毫微米。鄧金(G.W.Dunkin)和萊德勞(P.P.Laidlaw)首先分離成功。感染的狗(尤其是幼狗)在4—5天的潛伏期後出現發熱,流淚,流鼻涕,嘔吐,腹瀉,便粘液,有時有抽風、痙攣等症狀。氣管、膀胱、膽道黏膜細胞內可證明有包含體。死亡率約50%。在雞胚成纖維細胞、狗腎細胞的培養細胞中生殖其減毒的病毒可用為活疫苗。

環境生存力

1. 犬瘟病毒的環境生存力不強,常溫乾燥環境下僅能存活幾個小時,在低溫(零上幾度)、陰暗環境下可以存活數周,在冷凍避光環境下可存活數年。
2. 常規消毒清洗即可滅活。
3. 主要傳染途徑是吸入病犬咳出的懸浮微粒,以及接觸新鮮的分泌物(30分鐘內),因此基本上是要與病狗近距離接觸才會發生傳染。

病理研究

概述

犬瘟熱(CD)是世界範圍內廣泛發生的一種犬的急性、高接觸性的病毒傳染病,其病原為犬瘟熱病毒(CDV),它於1905年首次報導,隸屬於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屬,其自然宿主包括大部分的食肉目動物。它以早期雙相熱型、急性鼻卡他及隨後的支氣管炎、卡他性肺炎、嚴重的胃腸炎和神經症狀為特徵,有些患病動物的鼻和足墊還表現過度角化。它是一種傳染性強,臨床症狀多樣,容易繼發細菌和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發病率高達80%,患病動物在康復後還易留有麻痹、抽搐、癲癇樣發作等後遺症。常規免疫接種在正常情況下是一種高度有效的預防保護措施,但據報導,犬瘟熱在德國、法國、日本、美國和芬蘭等國家常規免疫執行很好的地區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流行,這表明預防接種過的犬也可能發病,而發病機制可能存在新的變化。

流行病範圍

CDV宿主廣泛,犬科(犬、狐狸、豺、狼等)、鼬科貂、雪貂黃鼬、白鼬、貉等)和浣熊科(海豹、熊貓、浣熊、白鼻熊等)、貓科()動物均易感,但犬是主要的宿主,純種犬比土種犬具有更明顯的易感性,幼小動物比成年動物更易感。在狐、水貂等皮毛獸養殖場,犬瘟熱可自然流行,雪貂自然發病的死亡率常達100%。現已有報導證實在患Pagets疾病的病人組織中檢出了犬瘟熱病毒核酸。由此可見,犬瘟熱的感染範圍在不斷地擴大。
傳染源為患病動物和帶毒動物。病毒存在於患病動物和帶毒動物的鼻汁、淚液、血液、腦脊髓液、淋巴結、心包液、胸水,腹水等中,通過眼鼻分泌物、唾液、尿液和糞便向外排毒。有些病犬臨床症狀恢復後可長時間向外界排毒。
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胎兒可通過胎盤屏障而感染,造成流產和死胎。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以冬季和早春季節多發。近年來,隨著養犬業的發展,犬的交流調運頻繁,發病周期性不再明顯。

發病機制

自然感染途徑主要是經上呼吸道。CDV經鼻、咽和上呼吸道侵入機體後首先在其附近的淋巴結和扁桃體中增殖,24h內在組織巨噬細胞中增殖並擴散至整個細胞,從局部淋巴管到達扁桃體和支氣管淋巴結。感染後2~4d病毒在扁桃體和咽後淋巴結、支氣管淋巴結中繁殖。4~6d後CDV在脾臟淋巴濾泡、胃及小腸的固有層、腸系膜淋巴結和肝臟星形細胞內增殖,動物表現為最初的體溫升高和白細胞減少。感染後第一周出現病毒血症,藉助於血液循環,CDV散布到全身的淋巴器官、骨髓和上皮結構的固有膜,身體的所有分泌物中開始向外排毒。50%的犬於感染後迅速產生抗體,8~9d時即可測出。在感染後8~9d病毒進一步擴散到上皮組織和CNS組織,身體的所有分泌物中開始向外排毒,甚至處於亞臨床感染階段的犬也開始排毒。免疫水平良好的犬感染後14d具有了足夠的CDV抗體,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從大部分組織中清理病毒,動物不表現犬瘟熱的臨床症狀,免疫水平差的犬在感染後9~14d病毒擴散到其組織,包括皮膚、內分泌腺、胃腸道上皮、呼吸道上皮、泌尿生殖道上皮等,呈現出病毒侵害多系統的臨床症狀。CDV在腦組織中主要表現為對血管壁細胞的激活過程繼而引起神經膠質細胞反應,出現脫髓鞘性腦炎,在感染後3~4周時出現神經症狀而死亡。

出現症狀

CD的臨床症狀決定於毒株的毒力、環境、宿主年齡及免疫水平等各種因素。
(一)多系統症狀 溫和型臨床症狀比較常見,出現精神沉鬱、厭食、雙相熱和呼吸道症狀。雙相熱表現為開始體溫升高至40℃左右,持續8~18h,經1~2d無熱期後,體溫再度升高至40℃左右,3d~6d,出現暫時的發熱和淋巴細胞減少。呼吸道症狀最初表現為漿液性鼻汁,以後發展為粘液膿性並伴隨咳嗽和呼吸困難。同時,病毒血症可能導致全身性的淋巴器官感染,包括脾臟、胸腺、淋巴結、骨髓、黏膜相關淋巴組織、胃腸道黏膜固有層巨噬細胞和肝臟枯否氏細胞。
(二)皮膚損傷 可見到水泡性和化膿性皮炎,腹下皮膚常見有米粒大小的紅色丘疹或化膿性丘疹,皮屑大量脫落,唇、眼、肛門皮膚增厚,鼻鏡龜裂,母犬外陰腫脹。病程稍長者,足墊增厚、變硬甚至乾裂,這是臨床診斷的重要指征之一。
(三)神經症狀 神經症狀是該病的特點之一,通常在病的恢復期後7~21d出現神經症狀,但也有部分犬剛開始發熱時就表現出來,或者在嚴重的全身症狀出現後伴隨出現神經症狀。癲癇發作、四肢輕癱或後軀輕癱、肌痙攣、共濟失調是臨床上經常看到的神經症狀。神經症狀的變化決定於病毒侵害神經系統的部位,大腦受損表現為癲癇、好動、轉圈和精神異常;中腦、小腦、前庭和延髓受損表現為運動或站立姿勢異常;脊髓受損表現為共濟失調、反射異常;腦脊膜發炎表現為感覺過敏、頸背部肌肉強直。痙攣多見於顏面部、唇部和眼瞼。CDV感染可能經過連續的神經系統傳播進入而引起腦灰質和白質疾病,主要由病毒株決定。

病理變化

(一)剖解變化 CDV為泛嗜性病毒,對上皮細胞和淋巴細胞有特殊的親合力,因此病變分布非常廣泛。部分病例皮膚可出現水皰性或膿包性皮炎,有些病例足底表皮角質增生;呼吸道黏膜有卡他性或濃性滲出液;消化道可見卡他性腸炎、胃黏膜出血、小腸前段出血;部分病犬脾臟和膀胱黏膜出血;在無併發症的情況下胸腺萎縮且可能呈膠凍狀;腎上腺皮質變性;死於神經症狀的病犬,腦膜充血、出血,腦室擴張,腦脊髓液增多。
(二)組織病理學變化 陳建國等報導,對病犬進行組織學檢查可以發現,在很多組織細胞中有嗜酸性的核內和胞漿內包涵體,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2μm。脾竇擴張淤血、出血,白髓和紅髓淋巴細胞明顯減少。肺泡壁增厚,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肺泡腔內充滿大量漿液、紅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白細胞、脫落的肺泡上皮細胞,在肺小葉的局部區域可見肺泡壁破裂發生肺氣腫,肺小葉間隔增寬,細支氣管壁炎性增厚。淋巴結被膜疏鬆、水腫、增厚,副皮質淋巴竇和髓質淋巴竇擴張,其內充滿大量漿液、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腸上皮細胞變性、壞死、脫落,腸腔內充滿大量的黏液、壞死脫落的上皮細胞、中性白細胞、單核細胞等,腺上皮粘液變形,杯狀細胞增多,有嗜酸性白細胞反應,黏膜下層水腫、增厚,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出血。扎西英派等報導脊髓灰質中神經細胞腫脹,染色質溶解,神經細胞周圍水腫,白質有大量空泡,因脫髓鞘而呈海綿狀變化。

醫學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和臨床症狀,可以作出初步診斷。包涵體檢查是診斷犬瘟熱的輔助方法,最後的確診需要依靠病毒的分離,病毒特異性抗原或抗體的檢測和特異性核酸檢測。
(一)包涵體檢查 包涵體檢查是診斷犬瘟熱的重要輔助方法。包涵體主要存在於膀胱黏膜、支氣管上皮細胞和腎盂上皮細胞內。包涵體多數在細胞質內,1個細胞可能有1~10個多形包涵體,呈圓形或橢圓形。
(二)電鏡及免疫電鏡檢查 這是檢查確定CDV感染簡便快速的方法,製備電鏡樣品方法有:磷鎢酸(PTA)負染色法、液相免疫電鏡和超薄切片法。電鏡觀察的最佳病料是糞便,該診斷法從制樣到鏡下觀察,整個過程只需要2~3h,可用於快速檢查CDV粒子。
(三)病毒的分離培養 CDV是具有囊膜的病毒,結構較脆,易被光和熱滅活,對環境的抵抗力非常弱,因此病毒的分離成功率很低。病料採樣部位、時間、樣品的處理、病程類型、發病動物的抗病毒抗體的水平等因素對病毒分離成功與否有一定的影響,但最主要的是分離病毒的載體是否敏感和有效。閆喜軍報導了我國犬瘟熱病毒強毒株HBF-1培育成功,對研究犬瘟熱發病機理以及犬瘟熱疫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四)動物回歸試驗 雪貂最易感,死亡率接近100%,任何途徑接種後均可在8~14d內死亡,或者選用斷奶15d後的幼犬,皮下、肌肉或腹腔注射10倍稀釋病料懸液3~5ml。也可在雞胚、小鼠、倉鼠中適應生長,但敏感性較低。
(五)血清學診斷 劉潤珍等用特異CD高免血清與金黃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致敏,用協同凝集試驗檢測CDV,僅3~5min就可獲得診斷結果。吳曙光等用CDV雞胚成纖維細胞(CEF)弱毒疫苗免疫綿羊製備瓊脂擴散抗體,用病貉肝臟製備瓊脂擴散抗原,建立了瓊脂擴散試驗方法。與瓊脂擴散試驗相比較檢出率提高20%。ELISA可用於評估犬瘟熱的免疫和檢測犬瘟熱病毒。Soma T等[24]對比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和抗體中和試驗檢測抗體效價,結果顯示: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可以檢測到感染早期低水平的抗體。袁書智等套用直接螢光抗體染色法對CDV檢測,可作為CDV是否感染的指標以及CD生前和死後診斷方法之一。Oyedele O I等建立了蝕斑減少中和法,評價疫苗接種效果和幼犬感染CDV的危險性。蘇建青利用雙抗體夾心的原理,建立了犬瘟熱病毒膠體金免疫層析診斷試紙條。
(六)分子生物學診斷王宏俊等採用地高辛標記的cDNA為探針建立核酸探針檢測CDV的方法,該方法特異性強、靈敏度高(0.1pg),臨床初步套用結果表明該方法完全使用於臨床檢測。Frisk A L等用RT-PCR方法檢測臨床疑似病例樣品中的犬瘟熱病毒核衣殼蛋白基因,實驗結果顯示:儘管所選取的引物的位置對RT-PCR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這種核酸檢測系統在對犬瘟熱的生前診斷中表現出高度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劉彩玉等根據GenBank中犬瘟熱病毒H基因保守序列設計合成了內(FIP,BIP)、外(F3,B3)2對引物。通過對反應條件中內、外引物的比例、dNTP濃度、Mg2+濃度、反應溫度和時間等條件逐一最佳化,成功建立了犬瘟熱病毒的RT-LAMP檢測方法。該方法與常規RT-PCR檢測方法相比靈敏度高100倍。

犬瘟病毒的預防

在CD的預防時,要考慮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兩方面的因素。
預防CDV滅活苗或麻疹病毒疫苗都不能提供動物持久的免疫力,目前用於犬和經濟動物的疫苗基本上是弱毒疫苗。但是弱毒疫苗的不足之處是熱不穩定,對某些免疫缺陷幼犬和野生食肉動物的不安全性以及發生變態反應等,因此,人們已開始使用新技術研製新型疫苗,包括基因工程亞單位苗、重組病毒苗以及核酸疫苗等。
母源抗體可通過初乳轉移給仔犬,幼犬母源抗體的半衰期是8.5d,多數仔犬的母源抗體在8~12周齡開始減弱,15周齡消失。另外可給犬注射犬瘟熱單克隆抗體、犬瘟熱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干擾素等。當血清中母源抗體下降到1:20以下時較易感,1:100以上時通常不易感,因此血清中和抗體滴度1:100是免疫接種的指示滴度[。母源抗體滴度不明的幼犬,一般初免為6周齡,二免為8~9周齡,三免為10~11周齡,以後每年接種一次。

犬瘟病毒的治療

治療治療原則為:對症治療,控制細菌繼發感染,維持體液平衡,增強抵抗力,控制神經症狀。良好的護理是治療成功的關鍵。治療CD時一定在儘早大劑量使用高效價免疫血清的同時,進行以防止繼發感染為中心的對症治療與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治療,對於表現出神經症狀的病犬,治療的意義不大,症狀進一步惡化者,可以考慮安樂死。
治療方法為:干擾素700萬IU,肌注,連用5d,犬瘟熱病毒單克隆抗體5 mL,肌注,連用3~5d;消炎:使用適宜,廣譜抗菌藥,可配合抗病毒藥物,靜注,注意不要長期使用一種抗菌藥,適量使用退燒藥。輸液以5%葡萄糖溶液、乳酸林格氏液為主,配以VC、VB6、ATP、輔酶A,在飲欲、食慾恢復前,保證每天輸液量不低於400mL。另外可配合中藥治療如:金銀花12g,連翹12g,板藍根12g,黃柏15g,黃芩12g,水牛角15g,玄參12g,生地12g,知母12g,甘草15g,水煎,1d1劑,分2次經口給予。以上方法連用5d後,觀察病犬情況,再根據情況進行治療。
另一些最新的研究報導如:Alloferon1是從麗蠅體內分離出的活性多肽,體內試驗結果表明對犬瘟熱病毒感染的小鼠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有望成為犬瘟熱防治的一種新型藥物。口服苯妥英鈉與靜脈內注射鹽酸普魯卡因聯合套用治療神經型犬瘟熱有良好的效果。體內外試驗證明利巴韋林(RIB)能夠抑制麻疹病毒的複製。EICAR是利巴韋林的類似物,在抑制CDV複製方面的活性強於利巴韋林,也同樣均有濃度和時間依賴性。金絲桃素為藤黃科金絲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提取物,在先毒後藥情況下可以有效抑制犬瘟熱病毒的增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