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藏書庫

特藏書庫

特藏書庫是指收藏珍善本圖書、音像資料、電子出版物等重要文獻資料、對保存條件有特殊要求的庫房。

名稱

特藏書庫 Special Stacks 收藏珍善本圖書、音像資料、電子出版物等重要文獻資料、對保存條件有特殊要求的庫房。

特藏書庫探密

古籍一般是指編纂、寫印於1912年以前歷朝的刻本、寫本、稿本、拓本等書籍。古籍是歷史的產物,是文明的歷史標誌,是祖先留下的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國的古籍浩如煙海,博大精深,是一筆寶貴財富。近日,記者走進安徽省圖書館古籍特藏書庫。省圖館藏古籍數十萬冊省圖書館創建於1913年2月,現有250餘萬冊館藏文獻。為更有效地收集、保管、整理古籍圖書,特設立特藏書庫。目前,館藏古籍線裝書34萬多冊,善本31939冊(清代乾隆時期以前的古籍)。館藏古籍中較早的有元刻本《重修宣和博古圖錄》等,珍貴的版本有清道光年間涇縣翟金生自製泥活字本《泥版試印初編》、明休寧胡正言用“餖版”和“拱花”技術印製的《十竹齋書畫譜》、清著名書法家梁同書《頻螺暫存稿》以及大量的孤本、珍本、名家稿本、抄本及手札等。為讓廣大市民更好地利用特藏書庫,書庫內設立專門的特藏閱覽室,整個閱覽室古色古香,讀者可憑有效身份證件登記就室閱覽。古籍成“溫室里的花朵”。據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負責人朱開忠介紹,古籍存放對溫度和濕度要求較高,需16℃至22℃的恆溫、相對濕度45%~60%,太潮濕容易生霉和蟲蛀,太乾燥又易變碎。在擁有2000多平方米的古籍特藏書庫里,為保護這些“寶貝”,延長古籍的“壽命”,安裝了專門的鐵門、鐵窗、香樟木書櫃,同時配置中央空調調節庫房恆溫恆濕。另外,高科技的氣體滅火系統時刻護衛著館藏古籍的安全。古籍修復“醫生”太少了,古籍的修復是一種特殊技術。統計顯示,目前全國範圍內專門從事古籍修復工作的人員只有100人左右。而省圖書館現在只有一名專業從事這項工作的古籍修復“醫生”。在古籍特藏書庫,有近萬冊的古籍因蟲蛀等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殘破現象,需要進行搶救性修復。目前,該館正準備派兩名工作人員去國家圖書館培訓學習古籍保護修復。可喜的是,為加強古籍保護,全國古籍大普查正式啟動,並將建立健全古籍書庫的建設標準和技術標準,改善古籍保管條件。對古籍收藏量大、珍貴古籍多、管理制度完善保護條件好的單位,國家還將命名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並作為財政投入和保護的重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