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社會主義

特色社會主義

“ 社會主義”一詞源於拉丁文,一說由socialis(同伴的、同夥的)一詞引出,一說由socius(喜歡社交的)一詞引出,原有社會的、共同的、集體的生活之意。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 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把握我國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民眾的新期待,提出了 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將執政 興國的第一要務納入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軌道,納入科學發展、社會和諧這一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的軌道;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從 經濟、政治、 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經濟、政治、文化、 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為堅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一個偉大轉折點。正是從這時起, 中國共產黨衝破“兩個凡是”的思想束縛,重新確立 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糾正以 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方針,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 經濟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正是這兩個根本性的轉變,使中國沿著改革開放之路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在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政策之後, 中國共產黨的兩次全國代表大會根據 鄧小平同志的思想,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描繪了宏偉藍圖。黨的十二大概括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鮮明的主題和宏偉的目標,制定了現代化建設的前兩步發展戰略;黨的十三大提出並闡述了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全面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完整地提出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面臨新的考驗。在這一發展的關鍵時刻,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隨即召開的黨的十四大,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黨的十四大確立鄧小平建設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確立建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推動改革和建設事業沿著正確的 方向繼續向前發展。

以 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 中國共產黨人,在黨的十五大上把 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同時制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跨世紀發展戰略。黨的十六大繼續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同時把江澤民同志提出的“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系統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制定了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行動綱領。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 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把握我國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民眾的新期待,提出了 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將執政 興國的第一要務納入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軌道,納入科學發展、社會和諧這一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的軌道;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從 經濟、政治、 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經濟、政治、文化、 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為堅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改革開放近30年的歷史證明,正是中國共產黨在全中國人民面前樹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發展進步之旗、團結奮鬥之旗,並使其越來越鮮亮。中國共產黨不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越南特色社會主義

越南也要尋找自己的發展道路。非常幸運的是越南有一些非常成功的經濟發展 模式可以借鑑,如 北亞、東南亞、中國的發展模式。

經濟改革的階段和措施

越南的經濟改革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1)第一階段,1986年前在 計畫經濟框架內的改革。 蘇聯模式的計畫經濟是在抗戰時間建立起來的,有以下特徵:幾乎所有的 經濟活動都根據中央政府的計畫進行。私營資本主義經濟的轉變、合作化、國有化等,導致了國家經濟和 合作經濟的產生,它們在所有的經濟領域發揮主導作用。

70年代後期到1986年的經濟改革,有力地證明了“三計畫體制”生效。 農業採取家庭承包制,使 農民可以得到土地並有自主權;採用單一價格制,在考慮市場供求關係的基礎上,由國家決定商品價格;國有企業的治理權部分得到擴展。

儘管這些改革措施產生了一些積極影響,但他們仍然限制在計畫經濟框架內,因此效果有限。

(2)第二階段,1986年至今向 市場經濟轉變階段。本階段所採取的措施如下:

①反 通貨膨脹措施。在越南經濟改革所採取的措施中,1989年採取的反通貨膨脹措施最為引人注目。

對通貨膨脹的控制,為採取措施向市場經濟轉變和有效地融入世界經濟打下紮實基礎。

②在價格、匯率、利率中使用市場機制。取消 國家定價機制,建立市場定價機制。目前,幾乎所有商品和服務價格都由市場決定,只有一些如電力、水、郵電、航空的價格是由具有壟斷特徵的一些公司決定。

③貿易自由化。90年代採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取消國家在分配和 銷售貨物和服務方面的壟斷、授權不同行業的企業參與貿易,先是國內貿易,現在已涉及到對外貿易、取消對貨物流通的所有限制。

④執行發展多種 所有制經濟政策。1986年後特別1989年後,非國有經濟得到飛速發展。特別是企業法制定後,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企業申請程式,數以千計的私營企業開始出現,並在不同領域進行經營活動。國有企業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大力改革:企業數量減少50%、實行平等化、對國家不必持有的企業進行出售、承包或租賃。

⑤改革金融銀行體制。90年代,對收入體制進行了改革,特別是1998年引入增值稅,首先國家發放一年期的國債,現在發行五年期的國債。同樣,對國家支出體制也進行了改革:支出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注重發展投資、增加對 公共福利特別是對扶貧項目的投資。

以前,越南的銀行體制是 國家所有,沒有任何市場特徵,改革之後發生了重要變化,引進了商業銀行體制,有6家國有銀行、51家股份制銀行、23家外資銀行分行、4家合資銀行和數以千計的人民信貸基金會。

⑥改革農業發展政策。80年代以前, 農業合作社是越南農村的主要形式,之後採取了家庭承包制,隨後開始執行給農民分配土地和森林的政策,目前家庭是越南農業的主要經濟單位。

⑦實行地區和世界一體化。越南一貫執行多邊化和 外部經濟關係多樣化的政策,並積極參與世界經濟,這與改革前相比,是一個重要的、明顯的區別。

至此,越南已降低了其出口稅率。進口稅也開始逐漸降低,目前平均進口稅率約為16%。

一些有關進出口業務的繁瑣程式已逐步被取消。

政府進行進出口工作的方式發生的重大變化。2001年,政府公布了進出口業務的規定,5年內這些規定不會發生變化,這有利於企業從事進出口業務。

執行吸引外資直接投資的政策。1987年以前,越南沒有吸引 外國直接投資的政策。1987年,越南制定了外國投資法,從那以後,該法進行了多次修訂,使其更方便、更優惠於外國投資者,許多外國投資者對些進行了熱烈的反應。

同時,越南政府也制定了吸引 官方發展援助的政策。

⑧與市場經濟一致的法律制度已經建立。所有上面提到的改革措施都在法律檔案中有所反映。

⑨對改革者進行培訓。越南已經制定了一項政策,為發展市場經濟和融入世界經濟方面對有關人員進行培訓。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越南經濟正在向開放的市場經濟轉變。一、越南經濟改革的進程。(一)決定條件。(二)經濟改革的階段和主要內容。1、經濟管理 思維的改革。2、經濟改革的階段和措施。3、改革成果。4、教訓。二、問題、挑戰和解決辦法。1、出現的問題和挑戰。2、戰略目標和措施。3、實現上述目標的主要措施。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越南經濟正在向開放的市場經濟轉變。目前,越南正在擺脫計畫經濟,逐步向市場經濟轉變,經濟 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

朝鮮特色社會主義

朝鮮正在探索朝鮮式 社會主義道路,是在結合自己 國情學習國外經驗,而不是囫圇吞棗式地照搬某種模式。

近來朝越兩國互動頻繁,先是 越南共產黨中央總書記 農德孟應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 委員長金正日邀請訪問 平壤;緊接著應越南總理 阮晉勇的邀請,朝鮮總理 金英日對越南進行正式訪問。據新華社報導,金英日在與阮晉勇會談時表示,朝鮮希望促進與越南的經濟合作與交流,希望了解和參考越南革新開放的經驗。 朝鮮近20年來,經濟體系長期游離於 國際貿易體系之外,實行一切以軍事為重的“ 先軍政治”,國家的 經濟體制仍是計畫經濟占統治地位。在這樣的情況下,認為朝鮮會在 經濟發展道路上完全照搬“越南經驗”幾乎是不可能的。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朝鮮最高 領導人金正日或親自考察中國、 俄羅斯經濟發展的經驗,或派經濟代表團前往 韓國或中國等地進行學習。每逢這時,國外輿論都會出現“朝鮮將要推進改革開放”的議論。但實際上,朝鮮從未照搬過國外現成的開放經驗。事實證明,朝鮮正在探索朝鮮式社會主義道路,是在結合自己國情學習國外經驗,而不是囫圇吞棗式地照搬某種模式。

例如朝鮮 開城工業園區的設立,最初顯然是受到了中國建立深圳 經濟特區經驗的啟示,但與中國經濟特區的建設方式有很大差別。與以吸引外資及高新技術為主的中國深圳經濟特區不同,開城工業園區是以吸引韓國中小企業為主以製造業為中心的合作項目,兼從事商貿、金融和旅遊業。園區內是市場經濟運營模式,與朝鮮國內的 計畫經濟體制互不干涉,這明顯是朝鮮式社會主義的新嘗試,而並非簡單照搬 。

古巴特色社會主義

古巴社會主義的第一個特點是,同古巴 愛國主義的進程密切相關,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繼承了古巴1868年至1898年為擺脫 西班牙殖民統治、為爭取獨立和 正義的獨立戰爭的愛國主義革命傳統,今天古巴為維護獨立主權、反對 美國的封鎖和敵視政策而進行鬥爭;第二個特點是,古巴的社會主義同人民民眾聯繫密切;第三個特點是古巴的社會主義面對的是近在咫尺的軍事、經濟頭號強國美國,美國害怕古巴的榜樣在拉美傳播和仿效,千方百計企圖扼殺古巴的社會主義革命和推翻古巴社會主義政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