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城遺址

牟城遺址

”田茂泉攝《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記載:“牟,周國名,子爵,故城在今山東萊蕪縣東二十里。 明《嘉靖萊蕪縣誌》也記載:“牟城在縣東二十里,隋開皇間分屬兗州,今廢。 正如《中國歷史地圖集》所說:“牟城是萊蕪境內出現的有文字記載的唯一的一個都城。

田茂泉攝田茂泉
田茂泉攝田茂泉攝
位於萊城東二十華里的趙泉村,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址南北長620米,東西長520米,總面積為32.24萬平方米,原城牆底寬15米,拐角處呈弧形,建有南、北、東三個城門。據當代作家田茂泉考證,1929年前城廓尚好,後因當地民眾用地和改河造田,東、西、南三面城牆遭到破壞。現在,只剩下北面300米左右的殘牆段,最高處距地面5米。
遺址中出土的陶鬲、陶罐及其他器物殘片,多為春秋時期的文化遺物。陶鬲內還存有一條硬化了的鹵魚。在村西發現的石碑上記載:“大清光緒二十五年歲次梅月,重修古牟國城寨。”
田茂泉攝田茂泉攝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記載:“牟,周國名,子爵,故城在今山東萊蕪縣東二十里。”《春秋.桓公十五年》又云:“牟人,葛人來朝,漢置牟縣,晉東牟,南朝復故,北齊省,隋置牟城縣。宋又省。” 
明《嘉靖萊蕪縣誌》也記載:“牟城在縣東二十里,隋開皇間分屬兗州,今廢。”牟國古城址的文化遺存中,有較明顯的疊壓層,上層以汶代文化遺蹟尤為豐富,下層則有明顯的商周文化遺址。可見遺址與文獻記載相符,即春秋時期的牟國與漢朝的牟縣故址。正如《中國歷史地圖集》所說:“牟城是萊蕪境內出現的有文字記載的唯一的一個都城。”這對研究萊蕪的沿革命遷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