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隴菲

牛隴菲,後改名為牛龍菲,自稱"獨彈齋主",男,祖籍河南葉縣(昆陽)。1945年10月5日出生於蘭州水車園。1960年國中畢業之後,考入常書鴻先生主持之蘭州藝術學院音樂系預科,學習理論作曲。1962年蘭州藝術學院解散,隨音樂系併入原甘肅師範大學並升入本科繼續接受音樂教育。1963年夏隨原甘肅師範大學卜錫文先生赴武都、康縣採風。1963年冬隨原甘肅師範大學音樂系採風組赴山丹、民樂採風。1966年大學本科畢業。1968年分配至長城西端嘉峪關市酒泉鋼鐵公司第二中學任音樂、歷史、地理教師。1982年12月調入蘭州大學歷史研究所任專職研究人員。

基本信息

牛隴菲,後改名為牛龍菲,自稱"獨彈齋主",男,祖籍河南葉縣(昆陽)。
1945年10月5日出生於蘭州水車園
1960年國中畢業之後,考入常書鴻先生主持之蘭州藝術學院音樂系預科,學習理論作曲
1962年蘭州藝術學院解散,隨音樂系併入原甘肅師範大學並升入本科繼續接受音樂教育
1963年夏隨原甘肅師範大學卜錫文先生赴武都、康縣採風。
1963年冬隨原甘肅師範大學音樂系採風組赴山丹、民樂採風。
1966年大學本科畢業。
1968年分配至長城西端嘉峪關市酒泉鋼鐵公司第二中學任音樂、歷史、地理教師。
1982年12月調入蘭州大學歷史研究所任專職研究人員。
成果簡介
研究方向:文化哲學、音樂哲學、中國樂史、考古訓詁。
主要成果:
一 專著
1,文化哲學
《人文進化學 ── 一個元文化學的研究札記》
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217,000字。
2,中國樂史
《敦煌壁畫樂史資料總錄與研究》
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875,000字;
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880,000字
獲1992年第六屆"中國圖書獎"。
《古樂發隱 ── 嘉峪關魏晉墓室磚畫樂器考證新一版》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第1版,350,000字。
《嘉峪關魏晉墓磚壁畫樂器考》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第1版,75,000字。
二 論文
1,文化哲學
《新體新用論》
蘭州,《科學·經濟·社會》1997年第4期第47-50頁,(不計圖表)6474字。
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主辦,
《國學論衡》編輯部編,《國學論衡》第一輯,第397-408頁,(不計圖表)6474字。
《<雷雨>的演義或演義的<雷雨>》(署名:隴菲)
北京,《文藝報》1997年5月8日第4版,1,288字。
《文化經·十六章·血緣》
蘭州,《甘肅日報》1995年12月15日第8版,1,324字(發表時題為《釋"血緣"》)。
《文化經·十五章·生法》
蘭州,《甘肅日報》1995年10月 6日第8版,1,384字(發表時題為《釋"生法"》)。
《文化經·十四章·生財》
蘭州,《甘肅日報》1995年 9月15日第8版,1,433字(發表時題為《釋"生財"》)。
《文化經·十三章·生子》
蘭州,《甘肅日報》1995年 7月21日第8版,1,138字(發表時題為《釋"生子"》)。
《文化經·十二章·智慧型》
蘭州,《甘肅日報》1995年 5月19日第8版,1,516字(發表時題為《釋"智慧型"》)。
《文化經·十一章·仿能》
蘭州,《甘肅日報》1995年 4月 1日第8版,1,308字(發表時題為《釋"仿能"》)。
《文化經·十章·本能》
蘭州,《甘肅日報》1995年 2月18日第8版,1,343字(發表時題為《聊釋"本能"》)。
《文化經·九章·外化》
蘭州,《甘肅日報》1995年 1月14日第8版,1,383字(發表時題為《釋"外化"》)。
《文化經·八章·類化》
蘭州,《甘肅日報》1994年11月26日第8版,1,597字(發表時題為《釋"類化"》)。
《文化經·七章·內化》
蘭州,《甘肅日報》1994年10月22日第8版,1,439字(發表時題為《釋"內化"》)。
《文化經·六章·人文》
蘭州,《甘肅日報》1994年 9月17日第8版,1,348字(發表時題為《釋"人文"》)。
《文化經·五章·人群》
蘭州,《甘肅日報》1994年 9月 3日第8版,1,464字(發表時題為《釋"人群"》)。
《文化經·四章·人體》
蘭州,《甘肅日報》1994年 8月20日第8版,1,137字(發表時題為《釋"人體"》)。
《文化經·三章·文脈》
蘭州,《甘肅日報》1994年 8月13日第8版,1,198字(發表時題為《釋"文脈"》)。
《文化經·二章·文象》
蘭州,《甘肅日報》1994年 8月 6日第8版,1,222字(發表時題為《釋"文象"》)。
《文化經·一章·文化》
惠州,《企業形象報》1993年4月18日試刊第三號第三版"牛先生解文化"專欄(原
題為《文化真經·一章·文化》);
蘭州,《甘肅日報》1994年 7月23日第8版(易名為《釋"文化"》);1,119字。
《女神·女奴·女人 ── 女性地位與三種生產》
武漢《長江日報》1995年2月27日第11版;
蘭州,《甘肅日報》1995年3月4日第8版,2,215字。
《擾動與放大 ── 學術成果之命運》
太原,《學術論叢》1994年第5期第51-55頁,6,680字。
《"衣冠"與"禽獸" ── 服飾文化漫談》
海口,《中國服飾文化》1993年第7-8期(總第7-8期)第12-13頁,2,631字。
《且來念念〈文化經〉》
惠州,《企業形象報》1993年3月18日試刊二號第三版"牛先生解文化"專欄,2,259字。
《"超循環的太極循環" ── 人文進化與一般進化的根本內在機制》
太原,《晉陽學刊》1992年第3期第60-66頁,(不記圖表)5,835字。
《異質發生學與一般進化論》
北京,《哲學研究》1992年第5期第69-75頁,(不記圖表)6,058字。
《中國文明淵源研究大綱》
上海,百家出版社,1991年3月版,《中國文化源》,第65-68頁, 1,844字。
Human-Culture-Civilization Evolutionology and General Evolution Theory(《人文
進化學與一般進化論》)
NEW YORK、LONDON、PARIS、MONTREUX、 TOKYO、MELBOURNE, World Futures - The
Journal of General Evolution, PP.85-94,Vol.30,1990(紐約、倫敦、巴黎、蒙特
勒、東京、墨爾本,《世界未來 ── 一般進化論雜誌》1990年第30卷第85-94頁),
(不記圖表)2,740單詞。
《知識生態學 ── 對人類與知識實體關係的新探索》(與人合作,署名:牛龍菲、張一凱)
蘭州,《蘭州大學學報》1990年第1期第13-17頁;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B2自然辯證法》1990年第3期第65-69頁;5,438字。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人本學 ── 有關"人與文化"的思考之四》
西寧,《青海師範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第34-39頁;
上海,《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89年第4期第93頁"學術卡片"欄;
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牛龍菲著《人文進化學 ── 一個元文
化學的研究札記》,第52-71頁; 7,774字。
《"積澱"說批判 ── 與李澤厚、高爾太、劉曉波對話》
西安,《藝術界》1987年第2期第4-25頁;
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牛龍菲著《人文進化學 ── 一個元文
化學的研究札記》,第251-299頁; 25,546字。
《"文化人類學"向"哲學人本學"的升華 ── 有關"人與文化"的思考之三》
蘭州,《蘭州學刊》1987年第6期第44-50頁;
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牛龍菲著《人文進化學 ── 一個元文
化學的研究札記》,第30-51頁; 10,436字。
(原題為《"文化人類學"向"哲學人本學"的轉變 ── 有關"人與文化"的思考之三》)
《人文進化學提要 ── 有關"人與文化"的再度思考》
蘭州,《蘭州學刊》1987年第2期第60-65轉104頁(原題為《文化進化學提要 ── 有關
"人與文化"的再度思考》);
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牛龍菲著《人文進化學 ── 一個元文
化學的研究札記》,第15-29頁(易題為《代序二》);6,642字。
《有關"人與文化"的兩點思考》( 署名:思之 )
蘭州,《蘭州學刊》1985年第1期第82-85頁;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K1歷史學》1985年第3期第53-56頁;
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牛龍菲著《人文進化學 ── 一個元文
化學的研究札記》,第8-14頁(易題為《代序一》);3,873字。
2,音樂哲學
《人心如水映明月--幾首與"月亮"有關之樂曲的比較研究》
北京,《人民音樂》2000年第9期第36-39頁,5,692字。
《春、江、花、月、夜 -- 自然、歷史、人生之千古絕唱》
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第13-19頁,8,869字。
《超越·民族·音樂 -- 有關音樂存在方式之過去·現在·未來》
西安,《交響》1999年第1期第3-6頁,(不計圖表)9,204字。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複印資料《J6 音樂舞蹈研究》1999年第3期第23-26頁,
(不計圖表)9,204字。
《音樂哲學之視角與論域》(1996年5月3日西安音樂學院專題講座提綱)
西安,《交響》1997年第3期第9-13頁,(不計圖表)10,588字;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複印資料《J6 音樂舞蹈研究》1998年第2期第16-20頁,
10,588字。
《現象·結構·實踐·人本 ── 三論"音樂:四維時空連續統中的自同態轉換群集"》
南京,《藝苑》1996年第4期第3-9頁,12,288字;
北京,現代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二十世紀中國音樂美學·文獻卷
(1990-1999)》,951-965頁,12,288字。
《蕭梅·韓鍾恩著<音樂文化人類學>讀後》
瀋陽,《樂府新聲》1996年第3期第38-45頁,15,846字。
《世界的邏輯構造與人類的行為實踐 ── "自同態轉換群集"之界說兼及對"人本主義
哲學"的詮釋》
成都,《音樂探索》1996年第1期第38-43頁,8,727字。
《物質·哲理·道行 ── 切入音樂存在方式之三個特殊層面》
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5年第3/4合期第48-55頁,9,293字;
北京,現代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二十世紀中國音樂美學·文獻卷
(1990-1999)》,842-855頁,9,293字。
《有關"音樂定義"的通信(牛龍菲-蔡仲德)》
北京,《人民音樂》1995年第10期第38-41頁,6,226字。
《中國傳統音樂之音樂美學觀念》(1995年12月8日香港"中國音樂美學研討會"
"專題討論"之二)
瀋陽,《樂府新聲》1995年第3期第24-27~48頁;
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香港民族音樂學會1995年12月第1版《民族音樂研究》
第五輯《中國音樂美學研討會論文集》第645-654頁;6,006字。
《當代中國音樂美學的歷史哲學反思》(提交1994年12月香港"中國音樂美學研討會"的論文)
北京,《文藝研究》1995年第4期第47-58頁 ,約16,000字;
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香港民族音樂學會1995年12月第1版《民族音樂研究》
第五輯《中國音樂美學研討會論文集》第217-263頁,32,692字;
南京,中華美學學會·東南大學藝術學系編、江蘇美術出版社1997年7月版《美學與藝
術學研究》(論叢)第3集,第184-208頁,32,692字。
《音樂存在方式 ── 同人之有關思路》
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5年第2期第28-37轉42頁,15,896字;
北京,現代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二十世紀中國音樂美學·文獻卷(1990-1999)》,
801-822頁,15,896字。
《音樂發燒友與老子"大音希聲"》
武漢,《黃鐘》1995年第1期第33-34頁,2,090字。
《音樂意象一元論》
瀋陽,《樂府新聲》1994年第4期第7-11頁,7,266字。
《論美 ── 音樂哲學札記之一》(選自舊稿《音樂美學初探》)
福州,《現代樂風》1994年4月第15期第20-24頁,7,402字。
《器與道 ── 兼評"音樂批評"》
武漢,《黃鐘》1994年第2期第84-86頁,2,142字。
《樂象之象與樂象之易》
成都,《音樂探索》1994年第3期第13頁-14頁,2,094字。
《音樂哲學札記三則》
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4年第2期第39-43頁,約8,086字。
《音樂哲學通信(牛龍菲致王寧一)》
福州,《現代樂風》1993年4月第12期第9頁(原題為《音樂美學書簡(二)
──牛龍菲致王寧一》),1,144字。
《音樂哲學通信(牛龍菲致蔡仲德》
北京,《人民音樂》1993年第4期第26-30頁,7,180字。
《新的音樂藝術模型 ── "自同態轉換群集"概說》
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2年第2期第48-54頁;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J6音樂舞蹈研究》1992年第8期第14-20頁;
(不計圖表)8,008字。
《行象簡論》
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1991年) 意象藝術國際研討會
論文集》,第69-85頁, 9,839字。
《〈樂話〉重估》
西寧,《青海師範大學學報》1988年第2期 第97-100頁 ,3,549字。
《音樂:四維時空連續統中的自同構變換群集 ── 兼及對"音心對映論"的再評》
北京,《人民音樂》1988年第2期第25-26轉34頁,(不計圖表)3,619字;
北京,現代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二十世紀中國音樂美學·文獻卷
(1979-1989)》,855-860頁,(不計圖表)3,619字。
《"音心對映論"評析》
北京,《人民音樂》1985年第4期第38-39頁,2,409字;
北京,現代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二十世紀中國音樂美學·文獻卷
(1979-1989)》,504-507頁,2,409字。
3,音樂論評
《文明勢能的高低和文明交流的傾向 -- 兼及"大傳統"和"小傳統"的反饋互動》
瀋陽,《樂府新聲》2000年第3期第3-7頁,7,840字。
《〈歐遊樂記〉讀後》(署名:隴菲)
香港,《文匯報》2000年7月24日D4版,1,272字。(編輯易題為
《〈歐遊樂記〉說尋根》)
《評劉靖之著<新音樂史論>》
北京,《中國音樂學》1997年第1期第116-126頁,12,389字
《有關"兒童早期音樂教育"的若干理論問題》
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4年第1/2合期第61-68頁;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G51幼兒教育》1995年第2期第7-14頁;8,848字。
《我與〈交響〉》
西安,《交響》1992年第3期第93-94頁,783字。
《有關"音樂學術共同體"的手記》
西安,《交響》1991年第3期第28-30頁 ,4,463字。
《民族與超越 ── 評〈論音樂的超民族化〉》
北京,《人民音樂》1991年第8期第31-35頁,7,601字。
《新樂話三則》
西安,《西部音樂報》1990年12月30日第5期(總第8期)第3版,1,969字。
《出色的中國音樂史教材 ── 評祁文源著〈中國音樂史〉》
蘭州,《甘肅出版》1990年第4期(總第9期)第17-19頁,2,408字。
《我觀〈中國音樂年鑑〉》
西安,《交響》1990年第3期第59-62頁,6,434字。
《執其兩端用其中》
北京,《人民音樂》1987年第2期第13頁;
西安,《西部音樂報》1990年12月30日第5期(總第8期)第3版(編入《新樂話三則》);467字。
4,樂學方法
《"高文明"社會中的民族、民間音樂研究》
西安,《交響》2000年第3期第3-10頁,1,358字。
《1995音樂美學研究述評》
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中國音樂年鑑》1996年卷第139-159頁,16,996字;
北京,現代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二十世紀中國音樂美學·文獻卷(1990-1999)》,745-769頁,16,996字。
《音樂學方法論 ── 1993年之掃描》
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中國音樂年鑑》1994年卷第132-140頁, 12,572字。
《"一般音樂學"與"民族音樂學"的整合》
成都,《音樂探索》1995年第1期第28-31頁,4,247字。
《古譜研究》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3月第1版,《中國音樂年鑑》1991年卷第23-28頁, 5,000字。
《音樂圖像學在中國》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中國音樂年鑑》1990年卷第105-113頁, 7,800字。
《音樂圖像學與敦煌壁畫》
北京,《百科知識》1986年第7期第29-31頁;
北京,《人民日報》(海外版)1986年9月26日第8版(摘要);3,000字。
《八十年代,中國音樂學之曙光初照 ── 在陝西省民族音樂學術交流會上的一次即席發言要點》
西安,《1985年陝西省民族音樂學術交流會會刊》(1985年印行)第19-20頁,1,500字。
《樂學與敦煌·吐魯番學的關係》
蘭州,《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成立大會暨一九八三年全國敦煌學術討論會會刊》(1985年印行)第128-130頁,4,500字。
5,樂史探討
《上古樂史之對象與方法》(1996年5月2日西安音樂學院專題講座提綱)
西安,《交響》1996年第3期第4-9頁,13,572字。
《"雅"、"俗"本義之說明》
北京,《人民音樂》1994年第1期第45-46頁,2,728字。
《五彩繽紛舞連鏇 ── 嘉峪關魏晉墓室樂舞圖像巡禮》
烏魯木齊,《新疆藝術》1989年第3期第54-56頁,3,600字。
《"舞馬"、"傾杯"考》
烏魯木齊,《新疆藝術》1987年第3期第61-62頁,3,000字。
《淺說南管》
泉州,《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工作通訊》1986年第2期第37-38頁,1,000字。
《古樂有承人,南管得知音 ──〈南管樂蹤〉作者薛宗明教授介紹》
泉州,《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工作通訊》1986年第1期第29-31頁,3,000字。
《敦煌東漢元嘉二年五弦琴譜研究》
敦煌,《敦煌研究》1985年第2期(總第4期)第8-28頁,28,500字。
《也談 <西涼樂> ── 兼與郝毅同志商榷》
蘭州,《甘肅民族研究》1985年第3/4合期第83-86頁;
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89年9月版,《絲綢之路文獻敘錄》(摘要),
第465-466頁;4,000字。
《討其源流,信興楚而盛漢 ── 答朱綠梅》
蘭州,《敦煌學輯刊》1985年第2期(總第8期)第109-114頁,7,200字。
索丞及其雍門調》
蘭州,《祁連歌聲》1985年第5期第23頁,1,000字。
《索丞·雍門調·及其有關的問題》(附《說碧山詞〈齊天樂〉之"甚獨抱清商,
頓成淒楚" ── 兼與葉嘉瑩先生商榷》)
蘭州,《敦煌學輯刊》1985年第1期(總第7期)第152-157頁,8,400字。
《西音與南音 ── 有關中華古樂的斷想》
泉州,《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工作通訊》1984年第2期第44-45頁;廣州,
《民族民間音樂》1985年第3期第20-21頁;1,500字。
《敦煌樂史資料概論》
烏魯木齊,《新疆藝術》1984年第5、6期第9-11、第7-12頁;
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第1版,《絲綢之路樂舞藝術》,
第355-370頁;
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89年9月版,《絲綢之路文獻敘錄》(摘要),
第603-604頁;
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1996年12月第2版,牛龍菲著
《敦煌壁畫樂史資料總錄與研究》(易題為《代序 ── 敦煌樂史資料概論》),
第1-12頁;
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2年9月版,《蘭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論文集》,
第342-352轉341頁;12,000字。
《中國散韻相間、兼說兼唱之文體的來源 ── 且談"變文"之"變"》
蘭州,《敦煌學輯刊》創刊號(總第4期,1983年8月發行)第23-49頁,
38,000字。
《再說"馬上樂" ── 兼答匡扶、席臻貫二同志》
蘭州,《隴苗》1983年第3期第51-53頁,6,300字。
《詩中有樂,樂中有詩 ── <涼州曲>新解》
蘭州,《隴苗》1982年第1期第48頁,1,300字。
6,樂器考證
《評所謂"漢龠"》
北京,《樂器》1995年第3期第7-10頁,4,701字。
《梆子 ── 有聲之"烽火"(兼談音樂"用法"與"意義"的關係)》
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3年第3/4合期第30-33頁,4,627字。
《餘音裊裊斷且續,"弓笛"絕處逢重生 ── 記"弓笛"的誕生》(牛龍菲執筆,署名:胡結續、楊聲、牛龍菲)
台北,《北市國樂》1990年11月25日第3版,3,000字。
《高調依然在五涼 ── 嘉峪關魏晉墓室磚畫及其它相關樂器圖像巡禮》
烏魯木齊,《新疆藝術》1988年第3期第27-34頁;
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2年9月版,《蘭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論文集》334-341頁; 10,100字。
《說"胡人半解彈琵琶"》
蘭州,《西北史地》1988年第2期第33-39頁,7,800字。
《有關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細腰鼓資料》
北京,《音樂研究》1987年第1期第107、109頁,
蘭州,《西北史地》1987年第1期第99-101頁;(不計圖表)3,000字。
義觜笛考》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第1版,《1983年全國敦煌學術討論會文集石窟·藝術編》(下),第495-499頁, 3,000字。
《雷公電母考》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3輯,第231-249頁, 9,500字。
《排簫》
北京,《樂器》1985年第6期第9頁,1,000字。
《也談"南音尺八"》
福州,《福建民間音樂研究》第3輯(1985年印行)第189-191頁,1,000字。
《從"木鐸"到"華表"》
蘭州,《少年文史報》1984年8月13日第191號第3版;
北京,《人民音樂》1987年第12期第9頁;
北京,《文藝報》1988年1月23日"文摘"第28期(題為《華表由一種古代樂器演變而來》);1,300字。
《再說"琴與坎侯二者,本屬同類其源初一" ── 兼答林友仁同志》
上海,《上海音訊》1984年第1期第29-35頁,6,000字。
《新春漫話乒桌球》
蘭州,《少年文史報》1984年2月2日第136號第1版,1,000字。
7,樂律研究
《釋"大【】鍾"》
西安,《交響》1995年第2期第16-17頁,約2,357字。
《三論"王將鑄無射,而為之大林"》
北京,《中國音樂學》1994年第1期第131-136頁,(不計圖表)7,238字。
《"王將鑄無射,而為之大林" 之補釋 ── 再論有關先秦青銅雙音鍾之樂典資料》
北京,《中國音樂學》1991年第4期第108-114頁,7,823字。
《"王將鑄無射,而為之大林"新釋》
廣州,《民族民間音樂》1986年第2期第47頁,1,174字。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 再論"四宮紀之以三的十二律呂"》
台北,《全音音樂文摘》1989年1、2月號第132-139頁、第148-154頁,
(不計圖表)16,626字。
《有關"七平均律"的問題》
台北,《全音音樂文摘》1988年11月號第136-143頁,(不計圖表)9,628字;
上海,《音樂藝術》1998年第2期第 6 - 13 轉 33 頁,(不計圖表)9,628字。
《"引商刻羽"新解 ── 兼及南管的"三音音列"》
西安,《交響》1988年第1期第50-53頁,3,541字。
8,文物風土
《"馬超龍雀":無價的國寶》
成都,《文史雜誌》1994年第6期第36-37頁,1,906字。
《再說甘肅武威雷台出土的"天馬"》
蘭州,《民主協商報》1994年7月30日第3版(原題為《也談甘肅武威雷台出土
的"銅鑄天馬"》),3,299字。
《馬超龍雀:中國旅遊圖形標誌 ── 甘肅武威雷台出土之超越風神龍雀的行空天馬》
蘭州,《甘肅日報》1993年8月7日第8版;
北京,《光明日報》1993年8月16日第6版;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中國絲綢之路旅遊文化集粹》,第244-245頁,1,176字。
《若非"天馬",又何以稱其名? ── 兼答伍德煦、陳守忠二先生》
蘭州,《西北史地》1985年第2期第85-88 頁;
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2年9月版,《蘭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論文集》,第353-356頁;7,350字。
《"銅奔馬"應該正名為"天馬"》
蘭州,《蘭州報》1984年5月29日第3版,1,066字。
《說甘肅武威雷台出土之"天馬"》
蘭州,《敦煌學輯刊》1984年第1期(總第5期)第93-99頁(原題為《說武威雷台
出土之"銅鑄天馬"》);
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蘭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論文集》,第328-334頁(原題為《說武威雷台出土之"銅鑄天馬"》); 9,596字。
《"人皮鼓"與"象牙佛"》(署名:隴菲)
蘭州,《蘭州晨報》1997年4月9日第8版,953字。
《敦煌壁畫中的"並舟之舫"》
蘭州,《甘肅日報》1994年7月16日第5版,1,946字。
《嘉峪關魏晉墓室"制醋"畫磚辨》
南京,《中國農史》1985年第3期第53-54頁,952字。
《說"芨芨草"》
蘭州,《少年文史報》1984年10月4日第206號第3版;
南京,《中國農史》1986年第3期第80-81頁;1,178字。
9,語言訓詁
《釋"離"、"離離"、"離騷"》
高雄,《中國國學》1993年11月第21期第85-90頁,3,789字。
《"離騷"新解》
武漢,《江漢論壇》1985年5期第60頁,463字。
蘭州方言古語遺存拾零》
蘭州,《蘭州報》1984年6月26日第3版,564字。
《說說蘭州方言中的"AN"》
蘭州,《蘭州報》1984年2月28日第3版;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蘭州風采》,第159-160頁;527字。
《以日語為中介的英語詞語的漢譯問題》(與人合作,署名:張一凱、牛龍菲)
蘭州,《蘭州商學院學報》1991年第3期第25-28頁,3,867字。
10,其它雜文
《也說孤獨》(署名:牛隴菲)
蘭州,《蘭州晨報》1997年8月17日第8版,946字。
《清明偶感》(署名:隴菲)
蘭州,《蘭州晨報》1997年4月5日第7版,1,023字。
《規矩的規矩》(署名:隴菲)
蘭州,《甘肅日報》1995年10月20日第7版(原題為《規矩以利人》),2,372字。
《空間的疏離》(署名:隴菲)
蘭州,《甘肅日報》1995年5月26日第7版;
北京,《光明日報》1996年 9月14日第7版;1,604字。
《他人》(署名:隴菲)
蘭州,《甘肅日報》1995年2月4日第8版(原題為《說"他人"》),1,882字。
《"芭芭拉"與"巴巴拉"》(署名:樊仁
武漢,《長江日報》1994年6月27日第6版"人與社會"欄總第419期,994字。
《關於長壽觀》(署名:鶴鹿)
蘭州,《老人》1984年第2期第30頁,500字。
附錄
《河西民歌·第一冊·漢族民歌部分》
蘭州,原甘肅師範大學音樂系1964年10月油印本(署名:"甘肅師範大學音樂系採訪組";牛龍菲參加其中工作,負責採訪地點為:山丹、民樂)。
《武都、康縣民歌》
蘭州,原甘肅師範大學音樂系1963年11月油印本(署名:卜錫文、杜亞雄、牛龍菲、關先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