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宣散

牙宣散

牙宣散,為中藥製劑,傳統中醫注重針對牙周炎之根源用藥,清熱瀉火的同時兼具補腎益氣之功效,致腎氣充足而齒潤澤、堅固。

基本信息

介紹

方解:牙宣散治療牙周炎有明顯療效,中醫稱牙周炎之為“牙宣”,表現為牙齦溢膿、出血,牙根宣露,牙齒動搖、移位等,即各種類型牙周炎的症狀。中醫根據牙周炎患者的不同表現分為虛證和實證兩大類。實證則可清熱、解毒、瀉火,虛證則可補腎益氣,溫脾補腎。本方中以生石膏、薄荷葉、丁香為清三焦,涼六府,清熱解毒,散熱止痛;而後骨碎補、杜仲、甘草可補脾益氣,健骨補腎,對實證和虛證都可有效。
臨床套用:針對牙周炎引起的牙齒鬆動,牙齦紅腫出血,口臭,牙石和牙垢堆積,牙齦萎縮,遇酸、甜、冷、熱食物便酸痛等。
療效:5-6日,病症開始改善,三周后,病情可大大改善,一月後,病可愈。
注意事項:避免煙、酒、辛辣、過冷、過燙帶有腥味的刺激食物。

中醫解析

牙宣散牙宣散
中藥牙宣散傳統中醫治病求本的治療理念,注重針對牙周炎之根源用藥,牙周炎在中醫古典書籍有“牙宣”、“齒根宣露”之稱。傳統中醫將牙周炎分為虛證和實證兩大類。實證一般表現為牙齦紅腫、疼痛、出血、溢膿等急性炎症,全身可有發熱,白細胞增高,大便乾結,舌苔黃厚等,多由胃火所致。虛症為牙齦輕微疼痛,牙周溢膿稀、少,咀嚼無力,同時伴有頭暈、耳鳴、失眠、手足心熱或怕冷、乏力等慢性牙周炎的表現。實證則可清熱、解毒、瀉火,虛證則可補腎益氣,溫脾補腎。
齒為骨之餘,骨為腎所主,齦為手足陽明經分布之處。齒為腎之餘,齦為胃之絡,熱邪不燥胃津,必耗腎液,牙齒潔白潤澤而堅固,腎氣充足之故,津液未傷之狀牙齒乾燥,為胃明之傷。牙齒光燥如石,為陽明熱甚,津液大傷。齒燥如枯骨,多為腎陰枯竭,精不上榮所致,齒稀疏鬆動,齒根外露,多為腎虛,或虛火上炎所致。齒枯黃脫落,見於久病者為骨絕,屬病重。齒焦有垢為胃腎熱盛,但氣液未竭。齒焦無垢為胃腎熱甚,氣液已竭。
機體的齒、骨、發的生長狀態是觀察腎中精氣的外在表現,是判斷機體生長發育狀況、衰老程度和疾病的客觀標誌。牙周病遷延難愈、牙齒鬆動的根源在於腎虛髓虧、長期積累以致牙周免疫防線失效,牙齦萎縮,骨質流失。因此,牙齒與腎的關係非常密切。牙齒的健康與病態反映了腎的健康與病態。故,按中醫辨證,牙周病當從腎論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