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村官

父子村官

《父子村官》創造了很多第一,它是忻州電視台建台以來的第一部電視欄目劇,也是第一部演職人員全部本土化的電視作品,它還是創作成本最少的電視劇。雖然還有許多方面需要進一步的努力,但觀眾對《父子村官》的偏愛,給予電視工作者極大的鼓勵。濃重的鄉土、鄉音、鄉情就是《父子村官》的向心力。劇中的人是身邊的人,劇中的事是身邊的事,劇中的人說的是和你一樣的話,劇中的環境就是你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這一切有一種天然的親近,雖然它不夠完美,但它是自己的孩子。

基本信息

影片名稱 《父子村官》
類 型 電視方言劇
上映時間 2011年春節
拍攝時間 2010年6月18日
導 演 劉麗青
製片人 白金平
編 劇 王鐵牛
出品人 馮振玉 劉衛東 馬根泉 侯俊生
總監製 張繼明 薛根生 張志哲 王黎明
監 制 姬田田
聯合拍攝 忻府區區委組織部、原平市委組織部、保德縣委組織部

劇情簡介

十八集電視欄目劇《父子村官》是一部以現代農村生活為題材的欄目劇,劇情主要敘述

劇照劇照
鳳棲村村長姚福來與農大畢業的兒子姚愛農,在回農村當村官的問題上發生的一系列矛盾,特別是在兒子的婚姻問題上,姚福來不斷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致使劇情充滿風趣幽默色彩,該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全新的創作理念

說到《父子村官》,首先要從忻州電視台的工作思路說起。近年來在宣傳工作中,一直堅持充分發揮電視傳媒的優勢,高揚主鏇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努力創新,實施品牌戰略,促進廣播電視事業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創新意識,是張繼明台長一直強調的問題,只有創新才有活力,只有創新才能發展。

劇照劇照
要有新的思維、新的觀念、新的作風,在全台上下形成一種共識。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了《父子村官》的誕生。
十八集電視欄目劇《父子村官》是一部以現代農村生活為題材的連續劇,故事主要講述了鳳棲村村長姚福來與農大畢業的兒子姚愛農在立志回農村當村官的問題等一系列的矛盾與衝突,在對待愛情、婚姻上新舊觀念的碰撞和抉擇。
該劇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劇情風趣幽默,表現了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大學生村官這個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時代感和現實意義。該劇不僅是忻州電視台建台以來的第一部電視欄目劇,更主要的是主創人員全部是電視台自己的職工,而編劇和演員也全部是本土人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演員大多數是一些對電視藝術情有獨鐘的業餘愛好者。

艱難的拍攝體驗

《父子村官》的拍攝是從去年四月開始籌備的。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有關部門和領導以及社會的支持和重視,特別是忻府區區委、原平市市委、保德縣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0年6月18日,《父子村官》在忻府區合索鄉孫家灣正式開拍,歷時三個多月。拍攝中劇組經歷了許多的艱辛,但也樂在其中,正如時下流行的一句話叫:痛並快樂著。
導演劉麗青的一段手記這樣記載著:“在這個劇組連我這個導演一共才7、8個人,所以每個人都是身兼數職。劇務主任張新良負責劇組所有的吃住行,場地、道具也都是他一個人負責,拍攝期間他母親兩次住院,回去看了一眼就趕回了劇組。攝像常虎在三十六七度的高溫下一乾就是一天,一部劇下來背上都脫了幾層皮。劇務閻俊恩,苦活累活乾在前,還用自己的私人關係來為劇組拍攝節約經費……”。
作為導演的劉麗青在接受採訪時說:“當時在市區拍攝時,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開車遇到紅燈,這樣就能休息一下。”
在劇組拍攝過程中,忻州電視台領導張繼明、馮振玉、姬田田等多次前往拍攝現場進行指導。中秋佳節之際為了趕進度,劇組的人們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張繼明台長親自給大家送去了月餅和水果,劇組人員雖然沒有和家人團聚,但感到了電視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在拍攝的過程中,全力付出的不只是電視台的工作人員,在演員中也有很多感人的事情。劇中姚愛農母親的扮演者趙翠英是一位執著的電視藝術愛好者,也是一位孝順的女兒,80多歲的老母親一直在跟著她生活,為了參加《父子村官》的拍攝,那幾個月她硬著心把母親送到了敬老院。姚福來的扮演者杜建平在拍攝的過程中父親身患重病,但他還是堅持把戲拍了下來。演員張俊峰在拍戲的幾個月中一直開著自己的車為劇組服務。
由於經費的限制,演員的報酬並不多,而大家能夠如此敬業和付出,憑的還是對電視藝術的熱愛和一份濃厚的鄉土情結。他們說非常慶幸能有這樣的機會,是忻州電視台為他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人生體驗。
孫家灣村是《父子村官》的拍攝基地,劇中的主要內容都是在這裡完成的。拍攝過程中無論在哪一個老鄉家,大家都是熱情的配合,幾個月的拍攝中,很多時候劇組吃住都是在老鄉家裡,與鄉親們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
在孫雲賢家拍戲時,為了讓烈日下工作的劇組人員能在中午休息一會,房東孫雲賢一家子坐到了大門外。孫艮林老大爺把自家準備拿出去賣的李子、蘋果送到了劇組。曾有一場戲選在了一位老大娘家,80多歲的老大娘,為了不影響他們拍攝,經常在院子裡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有時甚至到半夜,但老人家沒有一點怨言。就是這位老大娘聽說在她家拍得電視劇要播放的訊息後,第一次給家裡的電視接上了天線。

熱播後的冷思考

今年正月十八,《父子村官》在忻州電視台綜合頻道的黃金時段開始播出。在劇中客串了“牛縣長”的製片人白金平體會到了“一夜成名”的感覺,近來“牛縣長”成了他的新稱呼,作為一名老電視工作者,對此他有頗多的感受。許多演職人員也有著和他一樣的感覺。
觀眾的認可是一部電視作品成功與否的標準,對《父子村官》觀眾抱以了很大的熱情,特別是在農村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以下是我們的記者在採訪時隨機收集到的一些聲音:
看了《父子村官》,姚福來這個角色覺得很貼近生活,在我們農村人看來,那種折騰勁非常實在,大家都搶著看,尤其是50歲左右的人,樂的前仰後合的。
——忻府區新路村村民
裡面的演員演的好,特別是李二嫂挺真實的,帶動了李二致富,搞養殖,挺不賴的。
——忻府區孫家灣村村民
每天準時收看本鄉本土的《父子村官》,拍的好,反映了我們家鄉的真事情,對新農村的建設是一個好教育,希望以後多拍這樣反映老百姓的電視。
——忻府區新路村村民
《父子村官》火了,火的讓身在其中的人有些始料未及。作為《父子村官》的組織策劃者、電視台總工程師姬田田說,我們創作這部劇的初衷是電視產業化的一次嘗試和練習,從專業的角度來說,這部劇還很粗糙且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離真正的電視劇還有很大的距離。觀眾的熱情給了我們信心和方向,作為電視台必須有自己的作品,特別是有地方特色的作品,今後我們會更加努力,通過電視劇這種載體,讓忻州的文化走向全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