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索鄉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忻州市轄鄉。1958年屬前進公社,1961年析置合索公社,1984年建鄉。位於市境西部,距市區16公里。總面積131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18320口人。農業以種植玉米、高粱、穀子、油料為主。鄉鎮企業有保溫材料、醬料、釀酒、制磚廠。

基本信息

鄉情簡介

合索鄉位於全鄉共有33個黨支部,845名黨員。全鄉現有耕地50200畝,其中水澆地27000畝。農民以大田種植為主,兼營林果等經濟作物,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2008年糧食總產量675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730元。

境內陀羅山奇峰瑰麗,山勢雄偉,植被繁茂,風景宜人,“陀羅避暑”為忻州古八景之首。山下金洞寺為北宋木結構建築,現保存完好,為忻府區惟一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鄉民崇尚文化,民風淳樸,從這裡走出去的先賢英才史冊留名。拒絕曹錕賄選的山西早期同盟會員、佛學大師梁碩光,山西最早的中共黨團組織負責人、彭真的入黨介紹人李毓堂,就分別是合索鄉溫村、王家莊村人。

合索鄉地處忻府區平川和山區的結合部,境內交通便利,地形多樣。平川、丘陵、山區的梯形架構為種植、養殖、林果業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孫家灣村的香椿、水頭等村的梨果、作頭村的長山藥、西呼延村的紅薯種植歷史悠久、品質優良,享譽一方。

2006年,合索鄉黨委、政府從本鄉實際出發,提出“建設五大基地,實施五項工程”的發展戰略。五大基地,即根據平川、丘陵、山區立地條件的不同,各有重點分類發展五大產業集群:特色種植基地、規模養殖基地、優質林果基地、小雜糧造綠基地和陀羅山旅遊風景區。五項工程,分別是安全工程,確保生產有序;和諧工程,及時調處信訪隱患,確保民心穩定;先鋒工程,發揮支部和黨員作用,確保充滿活力;陽光工程,規範幹部行為,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確保民主公開;新風工程,倡導文明新風,培育新型農民,確保風清氣正。

三年來,全鄉上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的偉大事業,大力發展優勢產業、致力培育新型龍頭、積極扶持合作組織、投資改善基礎設施,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進程。不斷探索和實踐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以黨建統領經濟的新模式,開展以“幹部創環境,能人創產業,民眾創效益”為內容的“三創”活動,完善以“三資委託、四審理財”、“五個一流程”為內容的農廉機制,強本固基,創優環境。全鄉政通人和,風清氣正,實現了連續三年無集體上訪、無越級上訪、無安全生產事故的“三無”目標,呈現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協調進步的良好發展態勢。

三年來,合索鄉共獲得上級各類表彰30餘項:計生協會工作受到國家級表彰,是忻州市命名的“創星樹旗紅星鄉”、“信訪工作先進單位”,2007年、2008年分別被評為忻府區綜合責任制考核“紅旗鄉”、“先進鄉”,宣傳、計生、綜治、沼氣建設、飲水解困等項工作多次受到上級表彰。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9209
4797
4412
家庭戶戶數 2677
家庭戶總人口(總) 9198
家庭戶男 4788
家庭戶女 4410
0-14歲(總) 2331
0-14歲男 1219
0-14歲女 1112
15-64歲(總) 5971
15-64歲男 3166
15-64歲女 2805
65歲及以上(總) 907
65歲及以上男 412
65歲及以上女 49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8254

行政區劃

下轄村:


南合索村 北合索村 水頭村 東呼延村
作頭村 西楊莊村 張家山村 馬家莊村
陀羅村 黃龍王溝村 水泉溝村 小尖村
上鬧峪村 下鬧峪村 和岔村 九會嶺村
橫牆村 朝陽坡村 大圪堆村 溫村村
苗莊村 西呼延村 西溝村 孫家灣村
棗澗村 沙窪村 田家窯村 金村村
西大王村 南營村 王家莊村 前山村
新建村 郭家溝村 崔家梁村 小南陌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