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邊談話

爐邊談話

爐邊談話(Fireside Chats)是由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所開創的廣播發言形式。1933年3月12日,羅斯福在他的第一次新聞廣播演說前的準備活動上對到訪記者們說,不想把講話搞得太嚴肅,希望親切一些。CBS駐華府辦事處主任哈里·布徹便隨口說,既然這樣就叫爐邊談話好了。從此,爐邊談話就成為羅斯福發表廣播演說的正式名稱,一直沿用下來。

簡介

羅斯福在進行著名的爐邊談話羅斯福在進行著名的爐邊談話

“爐邊談話”是羅斯福當選總統後一種聯繫民眾的廣播方式。1933年3月12日即羅斯福就職總統後的第8天,他在總統府樓下外賓接待室的壁爐前接受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共同廣播公司的錄音採訪,工作人員在壁爐旁裝置擴音器。總統說:希望這次講話親切些,免去官場那一套排場,就像坐在自己的家裡,雙方隨意交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華盛頓辦事處經理哈里·布徹說:既然如此,那就叫“爐邊談話”吧,於是就此定名。羅斯福在其12年總統任期內,共做了30次爐邊談話,每當美國面臨重大事件之時,總統都用這種方式與美國人民溝通。在羅斯福上任後雷厲風行地推動第一次新政時,這種方法的作用表現得最為突出。
在華盛頓的羅斯福廣場,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塑像:一個穿著平常服裝的平民,坐在房間一角,側著腦袋,正全神貫注地聽著什麼,原來他是在聽羅斯福的“爐邊談話”。

拯救金融

:第一次“爐邊談話”(羅斯福新政的開始)
羅斯福的前任總統胡佛,4年任期內正碰上全球性經濟危機,美國經濟在短短几個月內幾乎崩潰,至1932年冬天,全國至少有1300萬人失業,3400萬人沒有任何收入。人們依靠私人施捨、市和州政府少得可憐的公共救濟,以及自己微不足道的積蓄度日。
經濟的蕭條、信用的危機,終於導致1933年情人節晚上整個美國銀行開始總
崩潰,各州的信託公司已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銀行成批地倒閉,全國銀行庫存黃金不到60億元,卻要應付410億元的存款,銀行門前人山人海,擠兌風潮遍及全國,就在羅斯福宣布就職的那一天,全國金融的心臟停止跳動,證券交易所正式關閉。
羅斯福臨危受命,宣誓就職,發表了經過長時間思考的、充滿自信與激情的、簡潔縝密的就職演說。就職演說取得了巨大成功,僅周末就有50萬封信飛向白宮。
人們熱烈期待著新總統的“新政”。
羅斯福上任的第二天,發布了兩條總統通令———要求國會於3月9日舉行特別會議和宣布所有銀行休假4天。國會特別會議賦予政府控制金融的權力和根據銀行資產發行貨幣的權力,同時賦予政府對囤積和輸出黃金的行為實施嚴懲的權力。銀行休假則有助於打破充斥於金融界的恐慌和緊張狀態,使政府扼制了擠兌風潮和有時間趕印貨幣。
為了爭取全國人民的理解和支持,羅斯福於當年3月8日舉行了第一次記者招待會,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就金融業中的諸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此舉有助於在政府和新聞界之間架構一座溝通的橋樑,也達到了政府通過傳媒穩定民心的功效。
白宮記者招待會從此成為慣例,每周兩次,每次約120名記者參加。在羅斯福執政的12年裡,共舉行過998次記者招待會。
為了進一步得到全國人民的理解和支持,3月12日,即銀行即將重新開業的前夜,羅斯福對全國6000萬聽眾發表了第一次“爐邊談話”。他以親切誠摯的聲
調、質樸實用的語句,對全國人民就銀行暫停營業的問題進行了耐心的解釋、勸告和教育,他說:“我要指出一個簡單的事實,你們把錢存進銀行,銀行並不是把它鎖在保險庫里了事,而是用來通過各種不同的信貸方式進行投資的,比如買公債、做押款。換句話說,銀行讓你們的錢發揮作用,好使整個機構轉動起來……我可以向大家保證,把錢放在經過整頓、重新開業的銀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簡短的談話,化解了長期鬱結在人們心中的疑團和不滿。第二天,部分銀行開業了,人們攜帶著裝有黃金和貨幣的大箱小包,在銀行門前排起長龍,把就在不久前也是這樣排著長隊擠兌的通貨存入銀行。只過了3天,美國有574家銀行開業,幾天裡,銀行回收了3億元的黃金和黃金兌換券,不出一周,就有13500家銀行(占全國總數的3/4)復了業,交易所又重新響起了鑼聲。
復興工業:第二次“爐邊談話”在經濟危機中,企業的惡性競爭、極度貧困的勞工及勞資關係異常緊張,使美國猶如處在一個火山口上,隨時都有被摧毀的可能。新政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工業的復興是沒有希望的。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制定相關的法規外,還必須取得企業和勞工的理解和支持。羅斯福為推行復興計畫,於5月7日發布了第二次“爐邊談話”,要求“企業界和政府合作,共同擬訂計畫”,並強硬地指出,政府在各個工業絕大多數從業人員的協助下,“有權制止不公道的做法,並強制執行所訂立的協定”。羅斯福的目的是要消除你死我活的企業競爭和對女工、童工的殘酷待遇。隨之,《全國工業復興法
出爐,它是對大蕭條中美國工業中明顯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進行局部調整。
與此法規相配套的,有許多詳細的行業法規,比如總統的再就業法規,該法規禁止雇用童工,規定產業工人最低工資為每小時40美分,每周工作時間為35小時,腦力勞動者為40小時。願意接
受這項規定的,僱主將得到一個“藍鷹”
標誌。許多小企業都自願或被迫地接受了該法規,但是,絕大多數大企業在開始階段都拒不加入“藍鷹”行動。
為此,羅斯福發布了第三次“爐邊談話”。他說:“打起仗來,如果進行夜襲,士兵們都在肩上帶上耀眼的標誌,免得誤傷自己人。根據這個原則,那些跟我們合作,參加全國復興運動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他的意思很清楚,要么合作,要么挨揍。廣大的中小企業和勞動民眾對此熱烈回響,全國範圍內支持復興運動的遊行接連不斷。
工業復興取得了一些成就,到1935年初“它使大約200萬失業者有了工作;它幫助制止了通貨膨脹的重新加劇;它有助於促進企業道德和提倡文明競爭;它建成了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的全國性樣板;它部分地肯定了工人運動的鬥爭成果;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童工和血汗工廠”。人們熱情洋溢,連前總統胡佛都表示贊成。
實行新政的前半年裡,羅斯福把美國的蕭條局面扭轉了。頭4個月,工業生產指數由59上升到100。影響最大的《紐約時報》聲稱“羅斯福已經挽救了一
場史無前例的絕大危局”,“從來沒有哪一個總統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叫人覺得這樣滿懷希望”。1933年10月22日晚,羅斯福向全國做了第四次“爐邊談話”,他回顧了3月份以來“足以自豪的事實和行動”,並高度概括了“第一次新政”所致力於實現的目標。
這樣的場合,這樣的語言,人們怎么能不為之感召呢?由柳洪平創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