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國[詞語]

去國[詞語]

離開本國;離開京都或朝廷;離開故鄉。 冰心的文集《去國》短篇小說,上海北新書局1933年10月出版

拼音注音

qù guó

引證釋義

離開本國。

《禮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狹 三閭 之喪江,矜 望諸 之去國。”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我這次‘去國’的意義,差不多同‘出世’一樣。”

離開京都或朝廷。

朝 宋 顏延之 《和謝靈運》詩:“去國還故里,幽門樹蓬藜。”

明 梁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先生(袁可立)已去國,能約車從,戒無為輪蹄煩中外。”

《明史·王家屏傳》:“ 家屏 柄國止半載,又強半杜門,以戇直去國,朝野惜焉。”

夏曾佑 《將改官出都》詩:“連天芳草送征輪,未充低徊去國身。”

北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離開故鄉。

宋 蘇軾 《勝相院經藏記》:“有一居士,其先 蜀 人……去國流浪,在 江 淮 間。”

1.

離開本國。

《禮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狹 三閭 之喪江,矜 望諸 之去國。”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我這次‘去國’的意義,差不多同‘出世’一樣。”

2.

離開京都或朝廷。

朝 宋 顏延之 《和謝靈運》詩:“去國還故里,幽門樹蓬藜。”

明 梁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先生(袁可立)已去國,能約車從,戒無為輪蹄煩中外。”

《明史·王家屏傳》:“ 家屏 柄國止半載,又強半杜門,以戇直去國,朝野惜焉。”

夏曾佑 《將改官出都》詩:“連天芳草送征輪,未充低徊去國身。”

北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3.

離開故鄉。

宋 蘇軾 《勝相院經藏記》:“有一居士,其先 蜀 人……去國流浪,在 江 淮 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