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客銅量

燕客銅量

燕客銅量是楚國的一種量器的標準器。銘文內容涉及到賦稅徵收、俸祿發放等,備受到政府的重視。楚國銅量發現多件,無論文字的多少,還是所記載的內容,都以此銅量最為珍貴。

銅量概況

規格尺寸:通高13厘米、口徑15厘米。
燕客銅量燕客銅量

容量:2300ml。
材質:青銅

簡介

燕客銅量,或郾客銅量,又稱長沙銅量。
是於1984年在湖南長沙市塗家沖廢銅倉庫中揀選到的戰國楚量器,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圓筒形,平底有鋬(pàn),外壁一側方形框內有篆體銘文6行59字。

量器釋文

“郾(燕)客臧嘉聞(問)王於菽(紀)郢之歲①,亯(享)月②己酉之日③,蘿④莫敖臧無,連敖屈上,以命攻(工)尹穆丙,工差(佐)競之,集尹陳夏,少集尹龔賜,少工佐李癸,鑄廿金刖(筩),以爵(筲)”。
燕客銅量拓片燕客銅量拓片

①楚國在戰國中後期主要採用與楚國有關的大事紀年。如:《鄂君啟節》:大司馬昭陽敗晉師於襄陵之歲……;《包山楚簡》:齊客陳豫賀王之歲……等等。此量所記燕客問王於菽郢之歲的事件史書失載,絕對年代不明。
②“亯(享)月”二字合文。享月為楚歷六月。楚國曾自創過一套獨特的月名。它們是由9個術語月名和3個數字月名共同組成,即:冬欒、屈欒、遠欒、、夏、享月、夏欒、八月、九月、十月、月、獻馬。
③“之日”二字合文。
④羅為楚縣邑,在湖南汩羅、湘陰等地。湘陰河市鄉有古羅城遺址。

相關歷史陳述

燕客銅量是楚國的一種量器的標準器。銘文內容涉及到賦稅徵收、俸祿發放等,備受到政府的重視。楚國銅量發現多件,無論文字的多少,還是所記載的內容,都以此銅量最為珍貴。從鑄造此量的官史名稱及鑄造過程看,楚國縣級政權的官職與中央機構的官職大多相同,如此多的官史負責鑄造二十個銅量,可見對鑄造銅量這一工作的重視。量是量器,涉及到賦稅徵收,俸祿發放等,當然受到政府的重視,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實行統一度量衡制度,也是同樣的道理。楚國是個糧食生產的大國,又是一個重商的國家,糧食調劑的出進,以及商品交換都離不開量器。楚國用以計量的量器是升、斗、石,進制單位為十進制,即十升為斗,十斗為石(擔)。和中原一些國家如齊國的量制比較,齊國是升、豆、區、釜,各以本身四位進位。楚的十進制計量比其他進制要方便得多。從發掘出土的眾多楚量器看,一是所測容積大小較為一致,趨於規範,二是量器上一般鐫刻有銘文,以示法定,它說明楚國在量器的製作上曾頒發有統一的標準。

文字特色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分政,形成了文字異同的局面,而各國不同文字反過來又促進了強大的文字變革,改變了商周古文字大小不一、上下參差錯落的章法,筆化由渾厚變纖麗。相比同時期秦系銘刻文字,楚國金文更具書寫意蘊。楚銘刻文字同楚竹書、簡帛一樣,以獨特的風貌形成了楚國書法藝術的特殊魅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