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餅面棗

元明之際的蘇南地區有一種用白沙或白土炕熟的麵點,叫做“燒餅面棗”。

簡介

元明之際的蘇南地區有
燒餅面棗燒餅面棗
一種用白沙或白土炕熟的麵點,叫做“燒餅面棗”。韓奕在《易牙遺意》中對其製法有著詳細的介紹:“取頭白細面,不拘多少,用稍溫水和面極硬劑,再用擀麵杖押到,用手逐個做成雞子樣餅,令極光滑,以快刀中腰周回壓一豆深。內熬白沙炕熟,若面棗。以白土炕之,尤勝白沙。”這種“餅”是如雞蛋一般的橢圓形,還要在外表刻上一道道細紋,猶如蜜棗上的紋路一樣。
這裡還應當指出,古代“餅”的概念和今天已經不盡相同。在古代,麵條可以叫做 “湯餅”,饅頭可以稱為“蒸餅”,所以,這“棗”形的麵製品被稱為“燒餅面棗”也就不奇怪了。
元末明初的烹飪書——《易牙遺意》上記載了"燒餅面棗"、"卷煎餅"(春卷)、"藏粢"(糯米粉豆沙卷)、"五香糕"等飲食史上十分寶貴的點心製作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