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白柴

燒白柴,是傣族老人在冬末春初進行的一種祭祀活動,老人們通過燒白柴,告別寒冷的冬天,迎接溫暖的春天,祈求六畜興旺,家宅平安。

簡介

“燒白柴”是布朗族人的賧佛節日間在每年陽曆12月14日。當天夜晚,在寨外廣場上搭一座5米高的白柴寶塔,點火焚之。德昂族人認為,天氣寒冷季節已到了,怕佛祖受凍,需燒白柴,給烤火,以驅寒冷,增加溫暖之意。

節日細節

系南傳上座部佛教節日。節前,信眾中的青年男女同到至山中砍白柴,把砍回的白柴扛至佛寺曬乾備用,農曆正月十五日,由男信徒用白柴紮成高4—7米的“亞”安形底座的亭式建築。

頂層置油布條,刨花等易燃物。柴亭中懸掛鞭炮。有的亭頂還懸吊著竹木雕品,有竹花、叮琴、刀、駑、劍等。晚九時許,柴亭下已是香菸裊裊、燭光閃爍、一些老年信徒跪拜在柴亭四周,輕聲誦經禱告,其後是圍觀的村民。僧侶被布奘和寨老簇擁著來到柴亭前,由僧侶誦《蘇旦》中的《苤寫》章節,其大意是讚頌佛主偉大至上,向佛祖乞求保佑,消災免難,賜福於民。誦經約半小時。誦畢,一位長老手持長竹竿點燃柴亭頂部的易燃物、頓時鞭炮炸響,火星飛揚,烈焰沖天,孩子們在“火塔”下爭搶著從亭頂掉下來的吉祥物——各種工藝品。一小時後,柴亭化為灰燼,人們紛紛散去。第二天晚上,各家都帶上柴糯米飯稀飯,作為供品送到佛寺。據說,紫糯米粥象徵白象的心肝。

燒白柴節日實況

1月21日,是潞西市芒市鎮芒核村廣母村民小組的老人們燒白柴的日子。大家目睹和感受了老人們燒白柴的整個過程,也感受了傣族人民祈盼美好生活,祈盼和諧、平安的心愿。
白天,老人們就在廣母白塔旁架好了白柴,傍晚他們又自發地帶著水果、鮮花、香燭、米等貢品來到白柴堆旁,老人們在白柴堆上和小桌上面擺上各種貢品後,又在白柴堆上點上了蠟燭。白塔、白柴在燭光、月光的照耀下變得更加莊嚴、肅穆,夜晚的傣鄉也變得更加祥和、安寧。
人越聚越多,老人們懷著虔誠的心情繞白柴一周,點燃蠟燭,擺放好貢品後,就坐在白柴旁禱告。禱告儀式由村中有威望的長者帶領進行,老人們念念有詞,背誦著祈求上蒼保佑村民平安、富裕的經文,充滿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現場,一位老人告訴大家,白柴是老人們到山裡砍來的鹽霜樹,經剝皮、曬乾後製作而成的。燒白柴的含義是告別冬天,迎接春天,祈求幸福,燒了白柴,種在地里的莊稼才會長得好,糧食才會豐收,村民的身體才會保持健康不生病。
一位李姓老人向我們介紹說:“燒白柴、迎春天是傣族老人幾千年來形成的一種民族習俗,老人們通過燒白柴這種形式告訴年輕人,冬天已經過去,春天來到了,又到了播種的季節,燒白柴,祈求幸福、和諧、平安是傣族人民的心愿。”他還說:現在我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老百姓更加富裕,社會更加安寧,是黨的好政策帶來的,現在村民種田不上稅,家家戶戶還領到糧食直補金,共產黨真正好!
禱告儀式結束,老人們用火點燃了白柴,人們在熊熊火光的映照下跳起了歡快的嘎秧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