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山嶽叢林地戰鬥

熱帶山嶽叢林地戰鬥

熱帶山嶽叢林地戰鬥是指在熱帶或亞熱帶山嶽叢林地進行的戰鬥。特殊條件下的戰鬥樣式。分為熱帶山嶽叢林地進攻戰鬥和熱帶山嶽叢林地防禦戰鬥。冷兵器時期,在熱帶山嶽叢林地,進攻時常採用象陣攻擊或圍困迫降戰術,消滅敵人;防禦時依託山寨,採用陷阱、絆索、滾石等方法殺敵。火器時期,運用奇襲戰法,以火力和白刃格鬥實施進攻;依託陣地,設定各種障礙物,以火力結合伏擊戰法,抗擊敵人的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盟軍與日軍曾在熱帶山嶽叢林地區進行戰鬥,多以優勢的航空兵和炮兵火力掩護步兵實施強攻,逐山爭奪;依託山地有利地形構築多道陣地,以火力結合障礙物頑強堅守,堅守不成時,則分散鑽林各自為戰。

熱帶山嶽叢林地戰鬥

正文

熱帶山嶽叢林地群山連綿,林密草深,洞穴較多,河流溝澗縱橫,道路少而崎嶇,毒蟲多,氣溫高、雲霧多、晴雨變化快。作戰時,便於隱蔽、偽裝、設定障礙和設暗火力點,利於秘密接敵、突然發起攻擊和近戰殲敵;但兵力不易展開,指揮、觀察、射擊、協同不便,判定方位困難,通信聯絡、前送後送等任務艱巨,運動速度慢,體力消耗大,疫病易流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和中國軍隊在緬甸北部胡康谷地與日軍作戰時,一晝夜最多前進3~4公里,平均日進攻速度不到1公里。英軍遠程滲透部隊對侵緬日軍後方襲擊過程中,80%的人患了瘧疾。
部隊在熱帶山嶽叢林地戰鬥,要具有獨立作戰的能力,採取防火、防署、防潮、防霉、防疫和防毒蟲傷害等措施,搞好道路保障。進攻時,通常採用多梯隊和小群多路而有重點的攻擊部署,主力沿道路和便於通行的方向實施突擊,以精幹分隊滲入或機降到敵人縱深,襲占要點、阻敵增援、截擊逃敵,加強偵察、搜尋和警戒,嚴防敵人伏擊和襲擊,注意清剿潛藏之敵。防禦時,重點扼守能控制敵人必經道路的要點,將預備隊分開配置在便於機動的地域,重視設定暗火力點和計畫打空降火力,並採取防止敵人滲透和突然襲擊的措施。

配圖

熱帶山嶽叢林地戰鬥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