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麻

基本信息

熟麻又稱精麻。麻類作物上經脫膠洗淨、精製而得的韌皮纖維。

苗族績麻紡織

麻長到四、五尺高,用竹條打去麻葉,績斷麻稈,剝下麻皮,拿回家放在水裡,用刨子颳去粗皮,留下纖維部分,成為生麻,再用水漂去漿汁後,稱為熟麻。不漂要脆,容易報廢。將熟麻梳派稱均勻的麻絲集成束,挽成圈,在走路、休息時或夜晚乘涼、烤火時,從一束麻中抽出兩根麻絲,用右手拇指和食指績捻成麻紗,通過左手挽成“8”字形麻圈,再將許多麻圈連線挽成麻團,以若干個麻團的線用紡車紡緊,在用一米長的“8”字形竹拐,將線倒成一把一把的作經線,倒成筒的裝在織梭中作緯線。織布機是木質機構的。紡織時將線置好,人坐機上,筘往前推,後腳踏板,前排經紗縱往上拉,後排經紗縱往下拉,兩排經紗縱與筘形成一個三角形空格。右手丟梭,梭子帶緯線從空格中通過,左手接梭往後拉筘,筘撞緊緯紗。左腳踏板,左手丟梭,右手接梭。如此不斷操作,織好一段布,卷在前面的卷布軸上,到織完為止。布織好後第一次用鹼性柴灰煮脫膠,第二次用蜂蠟煮,使之光滑柔軟,在用藍靛染成布,曬乾後即可縫製衣服。由於績麻紡織非常麻煩,加上現在的布匹品種很多,價廉物美,苗族婦女大多數已從原始的勞動中得到解放,近年來績麻紡織和穿麻布衣服的人已不多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