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造

織造

明清於江寧、蘇州、杭州各地設專局,織造各項衣料及制帛誥敕彩繒之類,以供皇帝及宮廷祭祀頒賞之用。明於三處各置提督織造太監一人,清改任內務府人員,稱織造。也是紡織技術的專業術語,指將經、緯紗線在織機上相互交織成織物的工藝過程。織造基本有二種方式:一、將紗(既紗線,文中說到的紗均指紗線)從縱橫二個方向交叉穿過,紡織業內稱作經緯交織,通過各種不同組織形式交織的生產過程就是梭織織造。織造主要建立在各地染織手工業者無償勞動的基礎之上,一般採取局織形式,集中生產。

基本內容

一、官名。明清於江寧、蘇州杭州各地設專局,織造各項衣料及制帛誥敕彩繒之類,以供皇帝及宮廷祭祀頒賞之用。明於三處各置提督織造太監一人,清改任內務府人員,稱織造。明代官府經營的絲織染業。督管此業的職官亦稱織造。明政府又直接以內官監督官局織造,稱織造太監。明在南京、蘇州、杭州三處設局織造宮廷套用的絲織品。明由提督織造太監主管,每處一員,多作威福。清初仍舊。順治五年(1648),改由戶部派員管理。十三年,仍歸內十三衙門(宦官機構)派人,每年更換。康熙二年(1663),改由內務府派官久任。康熙時,織造有以密折報告各地情況的任務。雍正初曾繼續執行。雍正十三年(1735)廢。明代織造按經營管理體制,可分朝廷官局和地方官局。朝廷官局包括:設在南京的內織染局,又名南局,隸工部,料造進宮各色絹布;設在北京的外織染局,即工部織染所,以染練絹布為主;另在南京設有神帛堂(隸司禮監)和留京供應機房,前者專造神帛,後者備不時織造。地方官局為分設在浙江、南直隸等八省直各府州的二十二處織染局,嘉靖七年(1528)後約為四省直十九處。各地方織染局歲造段匹(包括紵絲、羅、絹等)的原料為本府州民間交納的稅絲;經費多出自里甲丁田稅銀。明代官局織造雖遍及各省,但其搜刮重心是江南地區。朝廷官局大半隻從事織品染練,而皇帝所用賞賜各項段匹,主要由蘇州、杭州等府地方織染局分別造解。歲造段匹雖有定額,但常在額造之外添派,且往往增造坐派遠較常額為大。明代又以太監督管織造,最初督造上供段匹,後發展為兼管地方織局的歲造。這些人憑藉威權,搜劫不已,奸弊日滋。織造主要建立在各地染織手工業者無償勞動的基礎之上,一般採取局織形式,集中生產。這些供役工匠通過匠籍制度強制徵發而來,並以不同的勞役形式編入各地織染局。兩京織染局使用的工匠以住坐人匠為主;蘇、杭等府地方織染局則以存留匠為主,屬於輪班匠之類(見匠戶)。有明一代官營織造迭經演變。蘇、杭織造曾因詔令停止織造而間行間止。各織染局的生產經營方式也有過多次變化。變化內容主要圍繞局織、市買和領織三種形式交替實行。市買和領織通常是在局織產量不足或停頓的情況下,官局用以搜括歲解段匹的補充手段。到明代後期,江南蘇、杭地區由於官局織造日趨衰落,機戶包攬領織的生產有較大發展,領織成為官府對民間絲織業進行控制和掠奪的主要方式。 織造到了明代,便成為了一種類似於臥底的官職,在《紅樓夢》中的賈母,原型就是康熙朝蘇州織造李煦的妹妹。

二、將經、緯紗線在織機上相互交織成織物的工藝過程。在織造時經紗應具有適當均勻的張力,並按照預定規律與緯紗交織,構成一定的組織、幅度和密度的織物。

織造基本有二種方式:一、將紗(既紗線,文中說到的紗均指紗線)從縱橫二個方向交叉穿過,紡織業內稱作經緯交織,通過各種不同組織形式交織的生產過程就是梭織織造。二、由無數的線圈縱橫交織而形成,每一個線圈均經過織針的成圈套圈過程才能完成的織法,這個生產過程叫做針織織造。

故織造分為梭織織造和針織織造二大類。

箭桿織機

梭織織造通常是將經紗固定起來(固定在盤頭上)不斷地運轉釋放經紗,而緯紗是放在梭子裡,通過打緯裝置不斷地將緯紗打來打去,穿過經紗被綜框分離出來的不同的開口,形成不同組織的布紋,此時緯紗會經常地換紗換色,而經紗是固定不變的。

但現代紡織業已經極大地改變了織造技術,一代一代的無梭織機已經不再用梭子織布,克服了原來梭織時產生的噪音,而且也極大地提高了產量和質量。但是基本經緯交織的原理並沒有改變,所以經緯交織的生產過程就叫做:梭織織造。

而針織織造即是利用織針將紗線彎曲成圈並相互串套而形成織物的生產過程。針織織造又因成圈的原理不同還要分為二大類:經編織造和緯編織造。

織造技術

基本介紹

織造定義:

機器帶動紗線有規律地彎曲環繞交叉繞結,形成有穩定結構的片塊狀物的過程。

織造分類:

根據織造機器和成布原理的不同可以分為梭織(也稱機織)和針織。

歷史發展

梭織:

織造技術具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在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就利用苧麻製成織物﹐公元前2700年就已生產絲織物﹐公元前200年就能生產織錦等大花紋織物。漢宣帝時(公元前73~49年)﹐河北鉅鹿陳寶光妻使用了120綜﹑120躡的多綜多躡機﹐三國時(公元220~280年)馬鈞成成功地把多綜多躡機改成12躡﹐使多綜多躡機大為簡化﹐生產效率倍增。束綜提花機起源很早﹐經過歷代改進﹐成為宋代樓 《耕織圖》上的大型拉花機(見彩圖 宋《耕織圖》中的花樓機 )﹐這台拉花機的地經與花經分開﹐地經穿過綜框為織女所控制﹐花經穿過束綜為花樓上的挽花女所操縱﹐兩人密切配合﹐織出複雜的以紗羅為地組織的大花紋織物。1733年英國人凱﹐J.﹐發明了手拉投梭(飛梭裝置)。1785年英國人卡特賴特﹐E.﹐創造了動力織機﹐即“普通織機”的雛型。19世紀初﹐法國人賈卡﹐J.M.製成了不需挽花童的提花機﹐即紋版提花機。為了織制多色緯紗的織物﹐1869年R.L.哈特斯利和J.希爾發明了迴轉多梭箱。1895年諾斯勒普﹐J.H.發明了自動換紆裝置﹐以後又有了多色緯的自動補緯裝置。20世紀50年代以來﹐為了進一步提高織機的生產率﹐出現了各種無梭織機﹐主要有片梭織機﹑噴氣織機﹑噴水織機(見噴射織機)﹑劍桿織機等。由於有梭織機和無梭織機的成布過程都是間歇性的﹐為此人們又提出了連續引緯的新方法。1975年國際紡織機械博覽會上展出了不同類型連續引緯的多梭口織機。7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發明機織與針織方法相結合的織編機。美國人N.F.道發明了三向織機﹐跳出了織物由經緯紗直角交織的範圍。

針織:

編織“針織物”的機器。1589年英國牧師威廉·李(William Lee)發明了第一台手搖針織機。19世紀70年代隨著電動機的發明,手搖針織機進而被高速運轉的電動針織機所取代。

針織機的分類 按工藝類別:緯編機、經編機(1775 年第一台特里科經編機由英國的克萊恩(Cnane )發明)

。 按針床數分:單針床針織機、雙針床針織機 按針床形式分:平型針織機、圓形針織機 按針類型分:鉤針(bearded needle,spring needle)機 舌針(latch needle)機 複合針(compound needle)機

工作原理

梭織:

在織機上經紗從織軸上退出﹐繞過後梁﹐穿過經停片﹑綜眼和筘而到達織口﹐與緯紗交織形成織物。織物繞過胸梁﹐在卷取輥的帶動下﹐經導輥後卷繞到卷布輥上。經紗與緯紗交織時﹐綜框分別作上下運動﹐使穿入綜眼中的經紗分成兩層﹐形成梭口﹐以便把緯紗引入梭口。當緯紗引過經紗層後﹐由筘座上的筘把它推向織口。為了使交織連續進行﹐已製成的織物要引離工作區﹐而織軸上的經紗要進入工作區。為要完成經﹑緯紗的交織﹐織機上必須有開口﹑引緯﹑打緯﹑卷取和送經五個基本動作﹐各由相應的機構來完成。

緯編織機一般是圓環形排針,稱為圓機,也稱針織機。鉤針攜帶紗線依次穿入上一根針形成的線圈後,構成新一層線圈,循環織入紗線。大圓機鏇轉一周可以織入數十根紗線,所以緯編是效率較高的一種織造方法。

毛衣橫機和織領機是平幅排列織針的,需要來回一層層的編織,常見的還有織襪機、棉毛機等,均屬緯編針織機。

在基本組織基礎上可以變化穿套的方向或穿入不同的線圈,就形成了多種結構不同外觀性能的織物。

經編針織:

紗線均卷繞在經軸上,經軸位於編織區的後方和上方,所有的紗線同時餵入編織區。在套接過程中,每根紗線都由單獨的針控制。但是,導紗梳櫛控制著紗線的位置,每次成圈時所用的針可能會變化。可以使用提花機構實施對針的控制,以生產花型複雜的經編織物。鑒於經編所採用的工藝、供紗裝置的位置以及平行紗線間的相互套接等特點。

梭織針織織造織物的示意圖梭織針織織造織物的示意圖

主要組成

機織機構

織機的主要結構是完成織造五種基本動作的相應機構。

開口機構﹕將經紗分成上下兩層形成梭口的機構﹐有凸輪(踏盤)開口機構﹑多臂開口機構和提花開口機構幾種。踏盤開口機構(圖2 踏盤開口機構 )是利用凸輪控制綜框的升降及其順序。一般用2~8頁綜框﹐適於生產各種平紋﹑斜紋﹑緞紋和燈芯絨等織物。多臂開口機構(圖3 多臂開口機構 )是由拉刀﹑拉鉤和提綜桿等控制提升綜框﹐由花筒和紋板﹑紋釘﹑重尾桿等控制綜框的升降次序。為了織造各種小花紋織物﹐可以使用16~32頁綜框。提花開口機構(圖4 提花開口機構 )是由提刀﹑豎鉤(或稱直針)﹑綜線等控制提升經紗﹐每根經紗可以單獨升降﹔由花筒﹑紋版﹑橫針等控制經紗提升次序。這種開口機構可織造大花紋織物﹐如提花毛巾﹑提花毛毯﹑提花錦緞﹑像景等織物。裝有提花開口機構的織機稱為提花織機。

引緯機構﹕將緯紗引入梭口的機構。在有梭織機上﹐緯紗是由投梭機構打擊梭子﹐使梭子飛行引入梭口。投梭機構分上投梭﹑中投梭和下投梭三種。這種投梭機構﹐由於有劇烈的衝擊作用﹐織機的振動和噪聲大﹐機﹑物料消耗多﹐而且不夠安全﹐有時會發生飛梭傷人事故。在無梭織機上﹐緯紗是由引緯器引入梭口的﹐這種不用梭子的織機﹐消除了投梭的缺點。

打緯機構﹕將引入梭口的緯紗推向織口的機構。主要有兩種型式﹕一種是用曲柄﹑連桿傳動筘座上的筘﹐作前後運動進行打緯﹐稱為連桿打緯機構﹔另一種是由共軛凸輪傳動筘座上的筘作前後運動進行打緯﹐稱為共軛凸輪打緯機構。凸輪可以按需要設計以控制筘座在後方的靜止時間﹐適用於闊幅織機的引緯和打緯。

卷取機構﹕使織物構成規定緯密後﹐引離工作區並卷到布輥上的機構。通常用齒輪傳動包有摩擦材料層的圓輥卷取織物。卷取機構通過調換變換齒輪的方法可改變織物的緯紗密度。

送經機構﹕按照織造需要送出經紗的機構﹐通常由織軸上經紗送出裝置和經紗張力調節裝置兩部分組成。在織造過程中要求經紗上機張力適當﹐並保持經紗張力不隨織軸直徑的變化而上下波動。

此外﹐織機上還有各種輔助裝置﹐用來提高織機的產量和織物質量﹐減輕織工的勞動強度﹐防止零件的損壞以及保護操作者的安全等。如緯紗斷頭自停裝置﹑經紗斷頭自停裝置﹑護經裝置﹑飛梭防護裝置等等。織機裝有自動換梭機構時﹐稱自動換梭織機﹔裝有自動換紆機構時﹐稱自動換紆織機。織制不同緯紗的花色織物時﹐織機上裝有多梭箱機構﹐稱多梭箱織機。多梭箱織機有單側多梭箱和雙側多梭箱之分。單側多梭箱指織機的一側是單梭箱﹐另一側是多梭箱﹐如1×4多梭箱即為單側4梭箱。雙側多梭箱﹐指織機的雙側都是多梭箱﹐如4×4多梭箱即為雙側4梭箱。

針織機構

針織機構成圈過程可按順序分解成下列幾個階段:退圈——把剛形成的線圈(稱舊線圈)從針鉤移至針桿;墊紗——把紗線餵到織針上;彎紗——把紗線彎曲成線圈的形狀;帶紗——把新墊上的紗線或剛彎成的線圈移至針鉤內; 閉口——封閉織針針口;套圈——把舊線圈套到針口閉合的針鉤上;連圈——新紗線或新線圈與舊線圈在針鉤內外相遇;脫圈——舊線圈從針鉤上脫下套在新線圈上;成圈——使紗線形成一隻封閉的和規定大小的新線圈;牽拉——把新線圈拉離成圈區域。這隻新線圈在下一成圈周期中即成為舊線圈。成圈過程有針織法和編結法兩類。在針織法成圈過程中,成圈各階段按上述順序進行。在編結法成圈過程中,彎紗始於脫圈,並與成圈階段同時進行。在有的針織機上各只織針依次順序完成成圈過程;也有一些針織機的成圈過程各只織針整列地同時進行。

織機分類

織機按加工原料不同分棉織機﹑毛織機﹑絲織機和麻織機等﹔按照產品結構規格的不同﹐分為毛巾織機﹑羅帳織機﹑地毯織機﹑造紙毛毯織機﹑起絨織機﹑織帶機﹔按照開口機構型式的不同﹐分為踏盤織機﹑多臂織機和提花織機。最常用的是織機按引緯方法的分類。

大圓機,毛衣橫機和織領機是平幅排列織針的,常見的還有織襪機、棉毛機等

經編機

特利科脫、拉舍爾、米蘭尼斯和辛普勒克斯,最常見的是特利科托和拉舍爾。

組織原理

三原組織

1.斗紋組織平紋組織:平紋組織交織點最多,織物正反面基本相同。棉織物中的市布、細布、府綢等,毛織物中的派力司、凡立丁、法蘭絨等,絲織物中的電力紡、富春紡等均採用平紋組織織制。

2.斜紋組織:斜紋組織的特點是織物中一個系統的紗線浮長露在織物表面形成連續斜向紋路。斜紋紋路由左下方指向右上方的稱為右斜,由右下方指向左上方的稱為左斜。這種組織中,其經向、緯向組織循環數大於等於3,分別讀作“二上一下右斜”、“二上一下左斜”、“——上二下右斜”、“一上二下左斜”。交織規律相同,但斜向不同,則是由於飛數正負不同的緣故。斜紋組織的經緯交織點較平紋少,浮長較長,織物正反面不同。棉織物中的卡其等,毛織物中的精紡單面華達呢,絲織物中的羽紗、美麗綢等均為斜紋組織織制

3.緞紋組織:緞紋組織是原組織中最複雜的一種組織。它的特點是相鄰兩根紗線上的相應組織點相距較遠,因此,另一系統紗線的浮長復蓋於織物表面,形成明顯的緞紋。這種組織中,經向、緯向組織循環數大於等於5(6除外),即Rj=兄≥5。經、緯向飛數大於l、小於循環數減l,且循環數和飛數互為質數。其交織規律也用分式表示,但分式上、下數字的含義與平紋、斜紋不同。例如,lr'J經面緞紋,讀作“五枚二飛經面緞紋”,分式上面的5表示經。緯向組織循環數為5,分式下面的2表示經向飛數為2。緞紋組織交織點最少,浮長最長,織物正反面有明顯的區別,正面平滑,富有光澤,反而粗糙無光。棉織物中的貢緞、毛織物中的貢呢、絲織物中的真絲緞、人造絲軟緞等均用緞紋組織織制。

變化組織

1.平紋變化組織:平紋變化組織是在平紋組織的基礎上變化而來。

2。斜紋變化組織:是在短距離中改變斜紋紋路方向便可得到山形斜紋(包括經山形斜紋與緯山形斜紋)。它是以氣斜紋組織為基礎組織的,棉織物中的人字呢等,毛織乙物中的大衣呢、女式呢等常採用山形斜紋。斜紋變化組織除了上述三種外,還有破斜紋組織、急斜紋組織、緩斜紋組織、鋸齒斜紋組織、菱形斜紋組織、曲線斜紋組織、蘆席斜紋組織等常見的組織。

3.緞紋變化組織:緞紋變化組織是以原組織中的緞紋組織為基礎,採用增加經(或緯)組織點、變化組織點飛數或延長組織點的方法構成的。其中,加強緞紋是在原組織緞紋組織的單個經(或緯)組織點四周添加單個或多個經(或緯)組織點而成。而變則緞紋則在普通緞紋組織的基礎上,採用變化組織點飛數的方法構成。在織制某些刮絨織物、緞背華達呢等織物時,常採用緞紋變化組織。

聯合組織

聯合組織是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原組織或變化組織,按各種不同的方法聯合而形成的新組織。聯合組織的形成方法,可以是兩種組織的簡單併合,也可以是兩種紗線互動排列,也可以是在一種組織上按另一組織的規律增加或減少組織點等等。聯合組織中的條格組織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組織並列配置而獲得。由於各種不同的組織。其織物外觀不同,因此,將它們並列後便在織物表面形成了清晰的條或格的外觀。條格組織常用於色織物、被單、手帕、頭巾、花呢等織物的組織中,聯合組織中除了條格組織外,還有縐組織、透孔組織、蜂巢組織、凸條組織、網目組織和平紋地小提花組織等。

複雜組織

複雜組織是由一個系統的經紗與兩個系統的緯紗,或兩個系統的經紗與一個系統的緯紗,或兩個及兩個以上系統的經紗與兩個及兩個以上系統的緯紗交織而成,套用於衣著、裝飾及產業用織物中。採用這種組織織制的織物,厚實、緻密,或改善織物的耐磨性及堅牢度,或使織物表面起毛,或滿足某種特殊要求。常用的複雜組織有以下幾種。

1.二重組織由兩個系統的經紗(表經和里經)與一個系統的緯紗交織而成的組織稱經二重組織;由兩個系統的緯紗(表緯與里緯)與一個系統的經紗交織而成的組織稱緯二重組織。採用這種組織織制薩織物,可獲得織物正反面相同或不同的外觀,並可使織物兩面具有不同顏色的條格或花紋,經二重組織常用於織制高級精梳毛織物,而緯二重組織常用於織制毛毯及厚重呢絨等織物。

2.雙層組織雙層組織是由兩個系統的經紗(表經、里經)和兩個系統的緯紗(表緯、里緯)交織,同時形成相互平行的上下兩層織物。這兩層織物,可以是相互分開的,也可以是相互連線的。只連線上下兩層的兩側,可以形成管狀織物。只連線上下兩層的一側,則可在狹幅織機上織制雙幅織物。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色紗作表里經、緯紗,且按設計的圖案交換表裡層,則可得到表里換色的花紋。把上下層組織綴結在一起,可得到接結雙層織物。雙層組織常用來織制厚大衣呢、造紙毛毯等毛織物,雙層鞋面布和消防水龍帶等棉織物。

3.起毛組織起毛組織系由兩個系統經紗(地經、毛經)與——個系統緯紗,或一個系統經紗與兩個系統緯紗(地緯、毛緯)交織而成。前者由經紗形成織物表面的毛絨,稱經起絨織物,相應的組織稱為經起毛組織。後者由緯紗形成織物表面的毛絨,稱緯起絨織物,相應的組織稱為緯起毛組織。經起毛織物織制時,在織機上同時形成上、下兩層地布,兩層間的距離為兩層的絨毛高度,織物經割絨後分成兩層獨立的經起毛織物。平緘、長毛絨等織物均用經起毛組織織制。緯起毛織物織制時,毛緯與經紗交織形成的緯浮長被復於織物的表面,經割絨後,緯浮長被割開,經整理加工後形成毛絨。燈芯絨、乾絨、拷花呢等織物常用緯起毛組織織制。

4.毛巾組織毛巾組織是由兩個系統的經紗(地經、毛經)與一個系統的緯紗交織而成。地經與緯紗交織形成毛圈附著的底布,毛經與緯紗交織。藉助於織機特殊的送經、打緯機構而形成毛圈,復蓋於織物的表面。面巾、枕巾、浴巾、毛巾被等均採用毛巾組織織制。

5.紗羅組織紗羅組織是由兩個系統經紗(地經、絞經)與一個系統的緯紗,在織機上藉助於特殊的絞綜裝置和穿綜方法交織而成。絞經有時在地經的左方與緯紗交織,有時又在地經的右方與緯紗交織。由於絞經作左右絞轉,在絞轉處的緯紗間有較大的空隙而形成絞孔。紗羅組織是紗組織和羅組織的總稱。當絞經每改變一次左右位置僅織入一根緯紗時,稱紗組織。當絞經每改變一次左右位置織入三根或三根以上奇數緯紗時,稱羅組織。部分夏令衣料、窗簾、蚊帳、篩絹等織物均採用紗羅組織織制。

大花紋組織

大花紋組織也稱大提花組織。這種組織的特點是,一個組織循環的經紗數和緯紗數一般都數以乾計,大多以一種組織作為地部組織,以另一種組織顯出花紋圖案。也有用不同的表里組織,不同顏色的經紗和緯紗,在織物表面顯出彩色大花紋。大花紋組織必須在提花織機上織制。大花紋組織分為簡單大提花組織和複雜大提花組織兩類,前者採用一種經紗和一種緯紗,選用原組織和小花紋組織構成花紋圖案。後者的經紗或緯紗在一種以上,選用二重組織、雙層組織、毛巾組織、紗羅組織等,單獨或與其他組織配合形成大花紋組織。提花毛巾被、提花毛毯、絲織物中的許多提花織物等都採用大花紋組織織制。

針織織物

針織大圓機針織大圓機

針織織物可以分為兩大類:A經編針織布:是經向(直向)由一組或以上之經紗成圈編織的針織布。B緯編針織布:是從緯向(橫)起圈套圈編織而成的針織布。

緯編機-圓筒機和扁機

圓筒機分為單面機和雙面機,單面機分為平紋布,雙位衣機,毛巾機,吊線機,自動間機及提花機,雙面機分為互鎖機,羅紋機,自動間機和提花布。

1.扁機:扁機一般較圓筒機粗針,多用於毛衫織片上。另外,在針織領及袖也常常使用扁機,因為它可以織出所需之尺碼,無須裁剪。扁機領及袖其實是羅紋組織,常用有12G和14G兩種,領袖之長度極限是決定於扁機之長度,一般可織至30幾寸。一般扁機可織兩色之橫間領袖,而間距則可隨意控制。至於提花領則須要有提花設備之扁機方可織到。

2.單面機:單面機只有下盤針及針葉進行織造,所以它的織物有著明顯的底面之分。

3.平紋機:平紋機主要功能是織平紋類的織物,如平紋,排間平紋等。如能配合紗咀之設計,則可織絲蓋棉平紋,如配有含針稜角及針腳排列則織單珠地,雙珠地及單位衣,新型之平紋機設有四級之稜角,可以排列四種不同高低之針腳,再配合含針及收模稜角,便可以織一些小提花之布類。

4.雙位衣:雙位衣的結構較為特殊,稜角有特殊之設計,所以此種機只可織雙位衣及珠地雙位衣,如將稜角及針葉環更換,是可以織平紋布等。

5.毛巾機:毛巾機及剪毛機同屬一類,嚴格來說是有分別的,毛巾機與普通平紋機分別在於針葉之設計及導紗器。

6.吊線機:吊線機是平紋機加上吊線設備後的新品種,它也可以織普通的平紋布。

7.自動間平紋機:自動間平紋機分為電腦間,機械間兩種。它主要用來織一些橫間布類,而其循環及每色間之長度理論上是無限長的。自動間機之所以能夠織出由模數所規定的間距,主要是由於每模紗咀均設有四雙手指,每隻手指是連線上不同顏色的紗支,當配合上手指的選擇後,便能控制每行之顏色變化。由於每模只有四隻手指,所以只能織上四色或以下的顏色組合。至於織四色以上則要看其間距的排列加上排紗之方法才可決定。

8.提花平紋機:是指兩種或以上不同顏色之紗線所織造不同圖案的機器。一般的提花平紋機是以用花碟花鼓等送針為原理(大部分都是這樣的)。另外還有全電腦提花機,所謂電腦提花機就是預先將圖案資料存在電腦磁碟中,再將磁碟放入織機的電腦,由電腦來控制進行織造。

9.雙面機:雙面機是指有上下針盤的圓筒機,並不是一般所指的互鎖機,它只是雙面機的一種。

10.互鎖機:由於互鎖組織是一種基本組織,互鎖機的結構是專為此種組織而設計的。此種機種除左織互鎖組織及一些排針組織外,不會有太多的變化。新出的一種配合含針應收稜角,也可織打雞布和雙面布。

11.羅紋機:羅紋機與互鎖機最大的分別在於前者的上下盤針槽是互相間著排列的,而後者則是對立排列的。羅紋機所能織的布類比互鎖機多,它可以織1*1羅紋,2*2燈芯布,打雞布及珠地布,或兩者之混凝土合及隨意的排針組織。

12.自動間機:自動間雙面機主要是一些自動間的互鎖組織,偶爾也會織一些排針的組織,它可分為電腦間及機械間兩種。

13.提花雙面機:提花雙布機的品種繁多,其選針原理大致是相同的。提花雙面布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用不同顏色的紗線所織成的有圖案提花布,稱為間色提花布,另一類是用坯紗,利用不同之線圈排列及結構所組成的提花布,稱為淨色提花布。

經編機

經編針織機經編機種類繁多,一般根據其結構特點、用途和附加裝置進行分類,主要可分為特利柯脫型經編機、拉舍爾型經編機以及特殊類型經編機(鉤編機、縫編機、管編機等)三大類.其中廣泛使用的是前兩類.目前槽針(複合針)已經成為主流,現代經編機大部分配置了槽針;舌針仍有一定的套用,多見於雙針床經編機;鉤針在現代經編機上已較少採用,逐漸被槽針所取代.儘管可以製造圓形針床的經編機,但目前使用的基本均為平形針床經編機.經編機的主要技術規格參數有機型、機號、針床。

經編機經編機

經編針織機寬度(可以加工坯布的寬度)、針床數(單針床或雙針床,可分別生產單面或雙面織物)、梳櫛數(梳櫛數量越多,可以編織的花型與結構越複雜)、轉速(主軸每分鐘轉速,一般每轉編織一個線圈橫列)等.一、特利柯脫型經編機二、拉舍爾型經編機結束一、特利柯脫型經編機特利柯脫型經編機的特徵,其坯布牽拉方向1與織針平面2之間的夾角β在90°~115°範圍.特利柯脫型經編機梳櫛數較少,大多數採用複合針,機號較高(常用E24~E32,最高可達E44),機速也較高(最高已超過3000r/min),針床寬度通常在3302~5334mm(130~210英寸)範圍內

.一、特利柯脫型經編機儘管特利柯脫型經編機有單針床和雙針床兩類,但絕大多數為單針床.單針床特利柯脫型經編機有普通型(2~4梳櫛)、多梳型(一般9梳櫛以下)、彈性織物型、毛圈型、全幅襯緯型等.返回二、拉舍爾型經編機拉舍爾型經編機的特徵如圖10-7所示,其坯布牽拉方向1與織針平面2之間的夾角β在130°~170°範圍.該機多數採用複合針,少數為舌針.其梳櫛數較多,機號和機速相對較低.針床寬度通常在2134~6604mm(84~260英寸)範圍內.拉舍爾型經編機也分單針床和雙針床兩類.單針床拉舍爾型

二、拉舍爾型經編機經編機包括少梳高速型(4~5梳櫛)、普通多梳型、花邊窗簾用多梳型(一般20~65把梳櫛,最多可達95把梳櫛)、襯緯型、賈卡提花型、雙軸向和多軸向型等.而雙針床拉舍爾型經編機有普通型、短絨型、長絨型、毛圈型、袋型、圓筒織物型等.第三節經編針織機儘管經編機的種類繁多,但它們的基本構造與組成部分是相似的.圖10-8顯示的是一種普通經編機的外形.卷繞有經紗的經軸1配置在機器的上方,一般有幾把梳櫛就對應有幾根經軸.在經軸旁側的送經機構2將經紗輸送至編織機構3.編織機構包括針床、梳櫛等機件.編織機構的

經編針織機旁側是梳櫛橫移機構4.編織機構編織的織物經過牽拉卷取機構5(位於梳櫛橫移機構4的下方)的牽引,最後繞成布卷6.7是控制箱與操縱面板.整機還包括傳動機構、機架、輔助裝置等部分.。

採用經編方式織出來的針織布就叫經編針織布。經編與緯編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所形成的線圈沿垂直方向或經紗方向排列,由相鄰的紗線相互套接而成。經編所用的機器看上去有些像織機,所有的紗線均卷繞在經軸上,經軸位於編織區的後方和上方,所有的紗線同時餵入編織區。在套接過程中,每根紗線都由單獨的針控制。但是,導紗梳櫛控制著紗線的位置,每次成圈時所用的針可能會變化。可以使用提花機構實施對針的控制,以生產花型複雜的經編織物。鑒於經編所採用的工藝、供紗裝置的位置以及平行紗線間的相互套接等特點,有時人們把它稱為經編織機。

從根本上說,經編是生產平幅織物的加工系統。織物具有直的側邊,生產速度高,產量較大。經編織物可以按使用的設備和織物的特點進行分類,其主要類型有:特利科脫、拉舍爾、米蘭尼斯和辛普勒克斯,最常見的是特利科托和拉舍爾。

針織的原理

A手織成圈過程:無論機械與手織的針織物,其成圈原理是完全相同的。其中一支針是用來穿著一排舊線圈,另一支針剛穿過舊線圈,並把剛繞過入的毛線牽引出來,形成新線圈。 B機械成圈過程:圓筒針織機的織針,一般以舌針為主,其成圈過程如下:1。開始是線圈在針鉤內,織針開始升起,線圈便把針舌打開,並滑入針桿內。2。織針繼續上升,直至線圈完全脫離針舌。3。織針上升到一定程度開始下行時,紗線就餵進針鉤內。4。當織針繼續下行時,舊線圈相對地升起,並把針舌關上,餵入的紗線拉成弧狀,最後,由於針舌關上了,針鉤從舊線圈滑出並把引進去的紗線穿過舊線圈而形成新的線圈。

圓筒針織機的結構

A紗棚:紗棚是一種金屬架,用來乘載紗支,並引出紗線往織機供織布用。形式又分為二種,第一種分類頂紗棚,它是坐立在織機的頂部,形式較為節省地方,但其弊端是駁紗困難,加上高速機模數多,紗只隨著增多,頂棚的負荷便會出問題。第二種分類坐地紗棚,坐地紗棚占地較多,但好處是駁紗方便,有足夠地方作駁紗之用。

註:每隻紗的尾端通常均有幾寸紗線露出紙筒,是翻紗時故意做成的。所以一隻紗在織完前,可將其尾駁在另一隻新紗的紗頭,這樣就可以減少紗供應而引起的停機次數。

B頂掣:頂掣位於織機紗棚的頂部,每一條紗由紗只引出後,均經過一個頂掣,當紗線張力過大時,紗線便拉動頂掣並立即把織機制傍;當紗線漏駁(放飛機)或張力過輕時,頂掣也可制停機器,以避免由於紗線張力過大而引起的爆吼或斷紗。

C輸送:分為積極輸送和消極輸送。

1.積極輸送是利用輸送帶來控制紗線餵入織機的速度,(控制布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達到各模數的紗速均在控制之列,來提高產品的品質。

2.消極輸送是由織針自由地從紗只抽取紗線入機,對於一些不能用固定餵紗速度的布類,如色織間提花布,剛較為常見。

D中途掣:紗線進入紗嘴前,必須經過中途掣,當紗線張力過小或斷頭時,立刻發出訊號把織機制停。

E紗咀(鋼梭子,導紗器):紗線是穿地紗咀後才進入織針之針鉤內,它是固定紗線入機角度和位置,對於織針能否勾紗線占有一個重要的地位,除香港製造的土炮機外,紗咀還能防止針舌的跳動而關閉針勾,令織針不能勾著紗線。

F針筒:針筒或針盤有上針盤和下針筒之分,單面機的名由來就是因為只有下盤而沒有上盤。下盤是一圓形的金屬筒,而上盤是一個圓形的金屬牒,兩者的直徑相同,而其直徑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織機寸數,如26G30”等。不論上或下針盤均刻有很多坑,每條坑可藏一支織針,而針腳則露出針筒外,下盤針的排列是垂直地面,而上盤針平行地面的。

稜角和模數

稜角是用來控制織針的上落位置,時間和動程的。它位於針筒的外圈,幾乎與針筒接著,而在面對著針筒的一邊開有一條坑道可供針腳藏在裡面,而這些坑道形狀就如小山峰,所以又名三角。當針筒轉動時,針腳就會沿沿著稜角的坑道做上下運動,從而達至勾紗及脫圈等必要的過程。 在一台圓筒機上,針的上下動作所占的距離只是整個圓周的十分之一,如果一台機只有一個稜角,那么圓筒每轉一周只能織上一行線圈。如在第一個稜角旁邊加上一個稜角,這第二個稜角可承接著第一個稜角所織的線圈來過行另一個新線圈,這樣就可以不斷增加稜角數目直至把整個針筒圍住,如果可以圍住至96個稜角並加上96個紗咀,那么針筒每轉一圈,就可以織上96行線圈。我們日常所說的模數就是指織機上可進行織造的稜角數目。排間布類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在各模配上不同顏色的色紗來織成橫間,間距是直接受著織機模數的限制,對於一些間距較窄的排列,可能要減模數才能達要求的間距。減模會直接影響生產速度,如96模機收至64模時,產量只是正常的三分之二,而減模的意思就是把一些稜角收起(就是當織針經過一些稜角時是不會升進行織造的。)

布架和卷取

布的卷取是由兩條圓形的金屬棍(取布棍)把布夾下來送到卷布棍之上。取布棍和卷布棍一般是隨機的動作而轉動,但有些機器是設有自動馬達,它的轉動是決定於布匹的張力而自動調節的(卷取速度是預先調節的)。由於有取布棍,布匹會由一圓筒形變為扁平形,於是從筒至棍的距離上各處有不同的張力(棍尾處較松),所以就需要一個裝在針筒下的布架,從布內把布撐開,使布的張力較為均勻,不會有拋布的情況出現。(拋布就是指形成的紗圈不能順利形成布匹而阻礙生產)

織造橫間布時,布架的設計和調節甚為重要,它直接影響橫間布的扭曲程度。(情況嚴重時定型也不能令扭曲情況回復正常。)

針數和總針數

針數是指在針筒的圓周上,一英寸可容納多少支針,如果一英寸有18條針坑那就是18針,寫為18G。當知道一台機的針數後,便可以計算出整個圓周共有多少針(總針數)。例:18G30寸的總機數=30*3.1415926*18=1696.464總針數在實際上沒可能會有小數出現,這個計算純屬理論,但這個數字與實際數字相差不多,18G30寸總針數為1680針。

同一針寸數和針數的織機,總針數未必相同,最常見的是18G30寸平紋機有1740、1680、1656三種針數,總針數最小與2/3/4整除才可以。

布封

布封是指布匹的闊度,圓筒布是是邊至邊的闊度,而開邊定型以定型機在布邊上形成的針孔距離為準(平時稱實用布封)。至於邊至邊和實用距離的差別要看布匹的結構而定。卷邊性強的布匹如平紋布一般的差別較大。正常差別在兩英寸內,在一個合理的定型條件下,布封主要決定於以下幾個方面:

A原料

由滌綸等合成纖維可以熱定型,混合成纖維和其混紡的紡織噪可以被定型面拉闊一些而不會引起縮水率過大的情形。

B支數

粗支紗較幼支紗布封會闊一些,因為粗紗支所占的空間較多一點。

C總針數

在固定緯向密度WPC(WALESPERCM)環境下,封度就是總針數除以WPC,總針數越大,封度就越大。同針數的織機而總針數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布封,相反,有些織機不同針數,但總針數是相同的,如18G26寸和16G30寸,總針數都是1500針,這些機種偶然會相互間使用的。不過就不代表在總針數相同下,就可以織出同樣的布匹,18G機的密布是16G機織不到的,針數越大,織的布就會密一點。當轉換針數時,首先確定此疏密對於另一針數的可織性。如客戶有坑位效果要求,就不是隨意改動針數。

D疏密

當疏密有變動時,緯向密度就會變動,它的變化就是布封的變化。疏布的WPC較密布WPC小,封度會闊一些,但差別不會好大(幾英寸以內)。

E結構

不同的布的結構會形成不同的WPC值,如珠地布總是比平紋布闊好多。

F克重

克重是指在固定面積範圍內的布片重量,常見的有GM/M2、GM/YD、OZ/YD。

GM/M2=OZ/YD/0.00022/(封度2) OZ/YD=GM/YD*0.0352 GM/M2=OZ/YD的平方*33.906

G疏密

疏密是指布身線圈的排列緊密程度。排列越緊密就稱為結,反之就叫疏。

1.布的疏密就是線圈的大小,而線圈大小就決定於形成線圈的長度。量度的方法就是量度線圈長度。先是布辦上畫上50或100針位距離,然後從刻線沿線剪下,並拆下二至三條完整的紗線來量度長度,得出的數值除以線圈數目(針位數)就是線圈長度,結果較為客觀的準確,缺點就是量度較為費時,對於提花布就比較困難。

2.拉支數把布辦橫向拉至極點,一英寸有多少個直行線圈,就是所拉的支數。線圈長度與拉支數是成反比的,拉支數大,線圈長度小,布身就越緊密。量度較為方便,省時,不過由於每個人拉支數時的力度不同,只適宜同一個人來比較兩塊布的疏密,好多時都是校機時使用。調教疏密,目的就是控制成品布的克重,沒有線圈長度和支數資料時,坯布的重量就會作為成品布克重的依據。坯布在落機後會不斷收縮,其重量會隨時間而改變,約二至三天后才能達到平衡狀態。紗線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坯重只能作為一個參考數據,要配合線圈長度才能有實際意義。對於提花布,用線圈長度來控制重量較為複雜,用坯重控制較為容易。

線圈長度與布封,克得的關係

線圈長度有所變化時,布封和克重都會為之改變。變化因素決定於很多因素,如上述。對於一些基本組織如平紋,羅紋,雙面等,一般來說有以下關係:布封與線圈長度成正比(布疏);克得與線圈長度成反比(布密);克重與布封成反比。

例:一塊辦布的疏密和封度,克重,現把線圈長度增加5%,封度會增大5%,克重會變輕(約只有原來的95%)。注意:就是已知的資料與要求的數據不能相差太遠,才能有相當程度的準確性,因為它們不是真正的線性關係,所以一般不超過5%。

線圈

線圈分為三種:

A食紗圈是所有針織布的最常見織法,平紋,羅紋,雙面幾類布都是全部由食紗圈織成,由於機械結構的組合產生不同的布類。

B含紗圈不能如食紗圈一樣單獨成布,要配合食紗圈才有織布,最常見的布類有單珠地和又珠地布,含紗圈在雙面提花布上的位置較重,含紗圈的用處在於增加重量,布紋效果和在單面提花時減少浮紗圈的長度。

C浮紗圈也不能單獨成布,浮紗圈常見於位衣布,它與含紗圈組成位衣布的耳仔。

在織提花單面布,肯定會有浮紗圈。浮紗圈也有增加重量,製造布紋效果,不過太長就會鉤紗。

這三種紗圈配合就可以織出各種類形的布種,由於其排列變化多,一般用符號來表示各種線圈和其對應的位置。

針織組織

1、緯平針組織

A.3羅紋組織ribstitch

正反面線圈縱行,以一定組合相間配置而形成的緯編組織。

2羅紋組織

A.4雙反面組織purlstitch

正面線圈橫列和反面線圈橫列,相互交替配置而成的緯編組織。

3雙反面組織

A.5編鏈組織chainstitch,pillarstitch

經紗始終在一枚針上墊紗成圈形成的經編組織。

4編鏈組織

A.6經平組織tricot,tricotstitch

經紗在相鄰的兩枚針上輪流墊紗成圈,串套而成的經編組織。

5經平組織

A.7經緞組織satintricotstitch

經紗順序墊放在兩枚以上相鄰的針上,形成線圈至一定位置後,依次返回的經編組織。

6經緞組織

A.8重經組織doubleloopstitch

每根經紗在同一橫列中形成相鄰兩個線圈的經編組織。

7重經組織

A.9變化組織derivativestitch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原組織複合而成的針織物組織。

A.10雙羅紋組織interlockstitch,interlock

由兩個羅紋組織相互交錯,在一個羅紋組織的線圈縱行間,配置著另一個羅紋組織的線圈縱行而形成的緯編組織。

8雙羅紋組織

A.11三針經平組織(經絨組織)cordstitch

由兩個經平組織組成,經紗在相間的針上交替成圈,而形成的經編組織。

9三針經平組織

A.12花色組織fancystitch

改變原組織或變化組織上的線圈結構,或配合附加纖維、紗線而組成的針織物組織。

A.13集圈組織tuckstitch

在針織物的某些線圈上除有一個封閉的線圈外,還有一個或幾個未封閉的懸弧,形成的針織物組織。

10集圈組織

A.14半畦編組織halfcardiganstitch

正面的單列集圈線圈縱行與反面的平針線圈縱行,一隔一配置而成的雙面集圈組織。

11半畦編組織

A.15畦編組織fullcardiganstitch

正反面全部線圈縱行都由單列集圈線圈縱行一隔一交替排列,形成的雙面集圈組織。

12畦編組織

A.16胖花組織blisterstitch

按花紋要求在雙面緯編的地組織上,進行單面編織,使線圈凸起,形成具有凹凸花紋效應的針織物組織。

13胖花組織

A.17添紗組織platingstitch

由地紗和添紗形成成全部線圈或部分線圈的花色針織物組織。

14添紗組織

A.18襯緯組織weftlaid–institch

線上圈圈乾之間或在圈乾與延展線之間,周期地緯向墊人一根或幾根不成圈紗線的花色組織。

15襯緯組織

A.19襯墊組織laying–institch

一根或幾根紗線按一定比例在織物的一些線圈上形成不封閉的圓弧,而在其餘線圈子呈浮線停留在織物反面的一種花色組織。

16襯墊組織

A.20提花組織jacquaredstitch

將紗線墊放在按花紋要求所選擇的工作針上進行編織成圈的花色組織。舊線圈只在紗線成圈時才從針上脫下。在紗線不成圈處,以浮線狀留於織物反面或兩層紗層之中。

17提花組織

A.21毛圈組織terrystitch

由附加紗線在針織物表面形成毛圈結構的花色組織。

18毛圈組織

A.22長毛絨組織plushtitch,pilestitch

用附加纖維或紗線與地紗一起編織而形成具有絨毛,突出於表面的花色組織。

19長毛絨組織

A.23移圈組織(紗羅組織)lacestitch

在原組織的基礎上,按照花紋要求將某些線圈進行移圈形成的針織物組織,移圈處線圈縱行中斷,外觀呈現孔眼效應,或線圈相互移圈,外觀呈現扭曲效應。

20移圈組織(紗羅組織)

A.24波紋組織rackedstitch

在橫機編織的雙面緯編組織上,通過移動針床,形成傾斜線圈,並呈波紋狀分布的花色組織。

21波紋組織

A.25經平絨組織locknitstitch

後梳編織經平組織,前梳編織經絨組織所形成的雙梳經編組織。

22經平絨組織

A.26經絨平組織reverselocknit

後梳編織經絨組織,前梳編織經平組織所形成的雙梳經編組織。

23經絨平組織

A.27雙經緞組織atlasstitch

兩梳以對稱墊紗方式編織經緞組織所形成的雙梳經編組織。

A.28變化經平-編鏈組織queen′scord

後梳編織變化經平組織,前梳編織編鏈組織所得的雙梳經編組織。

A.29缺墊(經編)組織miss-lappingstitch

某些梳櫛有規律地墊紗和不墊紗,開成的經編花色組織。

24缺墊(經編)組織

A.30缺壓(經編)組織miss-pressingstitch

經編組織上某些橫列或某些橫列上的部分線圈不脫圈,而隔一個或幾個橫列進行脫圈,使針織物表面呈現拉長線圈的花色組織。

25缺壓(經編)組織

A.31壓紗(經編)組織fall-platestitch

在經編線圈的圈乾下部繞有襯墊紗線並使針織物表面形成凹凸效應的花色組織。

26壓紗(經編)組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