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造橋

織造橋

蘇州有一座橋因康熙而赫赫有名,它就是位於帶城橋下塘,正對蘇州十中大門的紅板橋(現更名為織造橋)。因為康熙六巡江南,以織造署充行宮,出入必經此橋。可惜的是,1951年,因城建需要紅板橋被拆除。2009年9月,這座消失在蘇州人視野里半個多世紀的古橋,完成初步復建。10月正式竣工。完成初步重建的織造橋

基本概況

蘇州有一座橋因康熙而赫赫有名,它就是位於帶城橋下塘,正對蘇州十中大門的紅板橋(現更名為織造橋)。因為康熙六巡江南,以織造署充行宮,出入必經此橋。可惜的是,1951年,因城建需要紅板橋被拆除。2009年9月,這座消失在蘇州人視野里半個多世紀的古橋,完成初步復建。10月正式竣工。完成初步重建的織造橋

完成初步重建的織造橋完成初步重建的織造橋

紅板橋原址北出帶城橋下塘,正對原江南織造署大門,南出十全街,對著原織造南局,承載著不可或缺的歷史使命。當初不僅是振華女中(蘇州十中前身)的大門前通道,而且因當年蘇州織造署與如今的網師園是一家,這座橋就成了兩地相通的必經之地。而這座橋更因康熙帝而赫赫有名。1951年,由於蘇州十中學校大門改在孔付司巷,橋因此也被拆除。
為了恢復這一歷史記憶,蘇州市滄浪區建設局決定對此橋進行仿古復建。這也意味著一座飽含文化歷史意蘊的古橋將重現於世。織造橋施工者在預製梁板上進行花崗石的鋪貼,在欄板上雕刻桃花圖案,柱頂上描繪李子圖案,暗喻桃李滿天下,這也與蘇州十中的文化氛圍相楔合。另外,設計者考慮到橋樑北側直接下踏步坡長較長,影響現有的帶城橋下塘的道路通行能力及蘇州十中校門的整體協調性,橋坡採用兩側分流的踏步形式,方便人流分散。
復建的橋體位於古橋原址西側,考慮葑門已有一座橋叫紅板橋,於是在申報公示時,取名為織造橋。該橋建成後總跨10米,橋面寬3.7米,北側分流踏步水平距離7.7米,南側稍短為3.2米。織造橋橋投資近百萬元,於2009年6月底正式動工。

織造橋(竣工)織造橋(竣工)

歷史上有三處江南織造署,分別在南京杭州蘇州,目前唯一保留大量原貌遺存的只有蘇州這一處,有碑刻、龍井和瑞雲峰等歷史遺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