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暑清涼

無暑清涼

如意洲之門殿,是一組三進庭院的主體建築,南闊5間,進深1間。殿本身“廣廈洞辟,不施禁止”,四面皆水,景色秀美,夏日涼爽清幽。門殿題額“無暑清涼”,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三景。康熙稱此處“三庚退暑清風至,九夏迎涼稱物芳”。

基本信息

簡介

無暑清涼無暑清涼
如意洲從環碧北行,過橋即達山莊的一個大島,是塞湖中最大的洲島,面積為35,000平方米,因該島形狀頗似如意,故名如意洲。如意洲西南接芝徑雲堤,南與月色江聲相連。建築均為康熙年間所建。殿閣樓亭,姿態各異,古樸秀雅,是一組宮廷式的建築,有山莊康乾七十二景中的十二景,現尚存八景,即:無暑清涼、延薰山館、水芳岩秀(樂壽堂)、一片雲、觀蓮所、淪浪嶼、金蓮映日、法林寺(般若相)。康熙五十年前,如意洲是宮殿區,是清帝接見文武大臣和少數民族王公首領,批閱奏章,處理朝政的地方,正宮落成後,此處成了苑景區的重要景區,是中線的高潮。
門殿 名無暑清涼,五楹面南,進深一間,前後設廊,硬山,左右有廊廡與其它建築相通。殿本身“廣廈洞壁,不施禁止”,四面皆水,景色雋美,夏日涼爽無比,康熙帝因此題名,為康熙三十六景第三景。門殿北為正殿,名延薰山館,面闊七楹,進深兩間,前有五槐抱廈,前後設廊,單檐歇山。有聯“雲移溪樹侵書幌,風送岩泉潤墨池”。後殿名水芳岩秀,七楹,進深兩間,前有抱廈五楹,後有抱廈三楹,為康熙三十六景第五景。四周鏡波繞岸,庭中瑤石依欄,此景以水為題,借景發揮。蓋山莊內泉水甘冽,位於塞外諸泉之首,飲之少疾而體質敦厚,故康熙詩有“岩秀原增壽,水芳可謝醫”之句,因題此名。明間正中面南懸康熙題“水芳岩秀”匾,面北懸乾隆題“奉三無私”匾。有聯“自有山川開北極,天然風景勝西湖”。另一聯“波漾書林來自九天甘雨,花浮墨沼長看四季祥雲”。此殿曾為康熙帝寢宮,後為皇太后寢宮。乾隆年間,皇太后搬進松鶴齋,改水芳岩秀為樂壽堂,乾隆為此殿題匾“樂壽堂”。皇帝每駐熱河,逢七月七日,皇太后帶領皇后、妃嬪、公主在此舉行乞巧盛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