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烏蘭[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烏蘭,1963年生,蒙古族,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副廳長.烏蘭以弘揚祖國傳統醫學為已任,刻苦科研,努力實踐,首創了蒙醫五療科,為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基本信息

簡介

烏蘭,女,蒙古族,1963年生,中共黨員,內蒙古中蒙醫醫院副主任醫師。烏蘭以弘揚祖國傳統醫學為已任,刻苦鑽研,努力實踐,首創了蒙醫五療科,為這個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她曾榮獲“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巾幗建功標兵等稱號。

組建蒙醫五療科

烏蘭上排左一為烏蘭
1988年,從內蒙古醫學院蒙醫系畢業的烏蘭, 在心中有了全新的想法:組建蒙醫五療科!
蒙醫五療法是馬背民族的一項獨特專利,大致可分為針刺、蒙古灸、放血、敷療、藥浴等療法。雖說醫學院校設有蒙醫五療課程,但直到8 0 年代末,偌大的內蒙古自治區竟沒有一個系統而規範的蒙醫外治法科室。烏蘭以一個年輕人的勇氣,挑起了弘揚千年醫術的重任。
為了提高醫術,烏蘭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熬過了很多的不眠之夜。她邊看書,邊在自己身上反覆試針。胳膊和腿酸、麻、腫,皮膚上青一塊、紫一塊,她還不罷手。凡是自己能夠扎到的穴位,她都試過。在自己身上扎不到的穴位,她的父親和她的丈夫便成了練針的對象。兩個月後,她的針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烏蘭治好了一些患者,名聲傳開。患者多了,很多時候,到了中午還治不完。她就乾脆不回家,吃一碗速食麵或便當,就接著為患者治療。常常忙到晚上8 時多,她還沒下班。

忘我工作落下病根

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副廳長烏蘭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副廳長烏蘭
1990年,正值冰天雪地的寒冬。烏蘭臨近產期,下肢浮腫,腰部酸痛。可她還堅持上班,一早就從狹小的胡同里騎車出來,摸黑才騎回家,天天往返十幾公里。春節上午7 時,烏蘭開始劇烈腹疼,但她還惦記著中午的病房值班。她叫丈夫冒著大雪去找頂替值班的醫生,等丈夫返回醫院產科時,她的孩子已呱呱墜地。
“就是那時落下的病根。我現在腰肌勞損,不能久站,不能久坐。”烏蘭說著,又揉揉自己的腰。
烏蘭治療各類腰痛病的有效率達97 %,500多位各類腰痛患者經她治療得以康復,而她卻沒有時間為自己治病。她在醫院裡彎腰為患者針灸,起身時不得不用一隻手撐著床。她在家裡掃地,僅彎腰乾一會兒,就腰痛得難以直起來。
“我有時累得就只想躺著好好睡一天。 可是,我停不下來,有那么多的患者等著我。”烏蘭樸實的話語飽含真情。幾年來,她幾乎天天加班加點,卻從未申請過一次加班費。1 0 年來,她從未休過一次公休假。
在她這位科主任帶領下,蒙醫五療科從開始借的一張診斷床、兩名醫務人員,發展到現在的5 8 張床、2 4 名醫務人員;從開始單一的針刺、藥浴,發展到現在可套用2 0 多種蒙醫外治療法,每年為數千名患者治療各種腰病,成為目前內蒙古最大的蒙醫外治法科室。

獲獎感言

烏蘭拉開一隻黑皮包,取出幾份材料。記者看到,世界衛生組織曾派兩批蒙古國醫務人員到呼和浩特,在烏蘭所在醫院和科室研修。烏蘭撰寫的一篇論文,在世界傳統醫學大會上獲獎。
“和我周圍的無名英雄比,我沒有理由去驕傲。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有責任肩負起歷史賦予我的使命。”34 歲的烏蘭,此刻顯得十分美麗。

成就

烏蘭注重臨床實踐的理論總結與完善,使之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她系統地研究了腦出血腦血栓等多種多發病,形成了獨特的配套治療方案,有效率在95%以上。她還先後編著了《漢蒙醫學對照詞典》、《蒙醫妙方》、《中國特種針法全書》,發表了2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兩篇論文在國際傳統醫學大會上獲獎。她注意借鑑中西醫學的特長,創造性地發揮蒙醫傳統療法的特殊功效,使之與現代醫學新技術接軌,先後創造了“蒙、中藥穴位注射”、“脈絡導推”、“電蒙藥平衡浴”等療法,使古老的蒙醫重新煥發出了盎然的生機。
為了使祖國傳統醫學代代相傳,她著力搞好傳、幫、帶,毫無保留地傳授自己摸索出的技藝。在她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蒙醫外治法的學習和實踐的行列中,蒙醫五療科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成為內蒙古最大蒙醫外治法科室和蒙醫外治法學習、深造的重要基地,先後培訓了近500名蒙醫專業人員,其中包括兩批世界衛生組織派來的蒙古國研修人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