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洋村

烏洋村位於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浮洋鎮,古稱鳳翔村。距鎮政府北3公里,在潮汕公路北段東側,東鄰三勝,南與韋駱接壤,西界西郊和鳳塘吉林塘邊二村,北與楓溪西邊、英塘、洋頭相望。聚落呈塊狀。明代陳氏衍慶堂由福建蒲田遷此創鄉,以始祖風翔故宅,因境內有烏洋山,後以山名村。

基本信息

烏洋村  

初居劉、毛、何、許、肖、蔡、程、林、李、黃、陳等十餘姓,後除陳、黃、林三姓外,他姓盡外遷,現陳為主姓。古屬海陽縣大和都,1914年屬大和區古洋鄉,建國初,屬潮安九區西鳳鄉,1953年屬潮安九區吉林鄉,1957年初劃屬浮洋鄉。村地勢平坦,屬沙壤土,受北關引韓水渠灌溉。烏洋農貿市場為該村自辦,位於村西側,潮汕公路兩旁。因地處潮汕公路交通要衝,市場繁榮。建國前有國小1所,學生百餘人。由於深受革命的薰陶和影響。學生富有革命思想。大革命時期。學生多參加地下兒童團,執行放哨貼標語、散傳單任務。抗日戰爭前夕,學校曾組織抗日宣傳隊,帶啦叭、銅鼓到鳳塘、玉窖等地宣傳抗日道理,燒毀日貨。明代已有村民陸續出國謀生,僑居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印尼、美國、香港等地,約1800人,僑屬占全村戶數50%,海外僑胞熱愛桑梓,多次捐資支援家鄉辦福利事業。1980年旅泰僑胞陳榮錦捐資人民幣8萬元興建“俊烈學堂”1座(即烏洋國小),幼稚園1所。烏洋村是大革命時期的革命根據地。1928年共產黨地下領導人方方(原名方思瓊)和蔡麗真常住村民陳鳳蘭家中,指導及組織地下革命鬥爭。抗日戰爭初期,日軍屢次進攻烏洋山,村民為抗日部隊當響導、運彈藥,支援守軍抗擊日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