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油

烏桕油

烏桕油是指存在於烏桕胚珠外殼的蠟質油脂,和存在於胚珠殼內的液狀油脂,簡稱烏桕梓油或桕油。可用作食用油源、工業油源,又可作為動力油源。此外,在中國,人工炒茶的時候,需要在鍋里抹些烏桕油起到潤滑作用。

基本信息

簡介

烏桕果實烏桕果實

秋末冬初,烏桕枝頭掛果纍纍,蒴果球形,褐色三裂,種子三顆,表面附有一層白色蠟質,叫做“皮油”或“桕蠟”。用種子榨的油叫梓油或青油,淺黃到暗褐色,它的物理化學性質可跟桐油媲美。《天工開物》中說:“鳥桕種子榨出水油,清亮無比。貯小盞之中,獨根心草燃至天明,盍諸清油所不及者。”

製作工藝

大戟科烏桕屬植物烏桕的果實烏桕籽,經過清理,蒸子,進入桕白脫白機剝下桕白,分離可得到桕籽(要求脫白率達到99%以上)。桕籽再經對輥破碎機剝殼(要求剝殼率達95%以上),得到梓仁。梓仁經粉碎機打粉後,蒸坯,榨餅,然後用榨油機進行榨油,過濾可得桕油,商業上稱為梓油,以區別於烏桕子表面包裹的白色蠟狀物,後者則稱為皮油或桕白。

成分

主要成分為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的甘油酯,並含有少量2,4-癸二烯酸棕櫚酸

性狀

烏桕油外觀白色、微黃、不透明。色澤6-10*,雜質≤0.06%,游離脂肪酸3%,相對密度(25/25℃)0.936~0.944,折射率(25℃)1.481~1.484,酸價≤4mgKOH/g,碘值169~190,皂化值202~212mgKOH/g。折光指數(n20D1.4829~1.4855,水分揮發物/%≤0.4,鏇光度[α]20D為+5.0°。

純皮油是無毒,皮油富含18種蛋白質、多種維他命,營養豐富、無異味,對人的身體生長發育、新陳代謝具備特殊功能。但梓油因含2,4-葵二烯酸,有毒,不能使用,一般的提取方法很難將皮油與梓油分隔,所以只能出產經濟價值較低的蠟油等原料產物。

產地

原產於中國,以中國東南地區為最多。

用途

炒茶

古時就有用烏桕油炒茶的習慣,但現代有學者在研究野生油脂過程中,發現了炒茶用烏桕脂中梓油含量較高,油脂本身的酸價、過氧化值等質量指標亦都超過國家標準,因此不宜作為炒茶用油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