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燭之明

炳燭之明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基本信息

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註解

1。晉平公:春秋時晉國的國君。

2。暮:晚。

3。炳燭:點燃蠟燭照明;炳,點,點燃。

4。而:錶轉折。

5。安有:哪有。

6。為人臣:做臣子的;戲:戲弄。

7。盲臣:師曠是盲人,故自稱是“盲臣”。

8。好:喜歡,喜好。

9。陽:光亮。

10。壯:壯年,古時稱三十歲為壯年。

11.。孰與:XX和XX相比較而言更XXX,固定形式。可以解釋為:與……比哪個(誰)更……。例《鄒忌諷齊王納諫》。孰: 誰,哪個人或哪些人。

12。昧:黑,暗。引申意為“愚昧”。

譯文

晉平公詢問師曠說:“我今年七十歲了,想再學習,恐怕為時已晚了!”

師曠說:“您為什麼不點燃蠟燭來照明呢?”

晉平公說:“哪裡有作人臣子,卻敢戲弄自己的國君的人呢?”

師曠說:“我盲臣哪敢戲弄國君您啊!臣下聽說:少年時愛好學習,就像在早晨溫和的太陽下學習;壯年時愛好學習,就像在正午的烈日陽光下學習;老年時愛好學習,就像將蠟燭點燃,散發光亮來學習。在點燃蠟燭的亮光下(行走)和在黑暗愚昧中行走(哪一個會更好呢)?”

晉平公說:“好極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