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燭夜讀

題名: 說苑·卷三建本 所屬文學時期:秦漢文學 所屬朝代: 漢代 作品體裁: 記敘文

基本信息

出處

題名:說苑·卷三建本
所屬文學時期:秦漢文學
所屬朝代:漢代
作品體裁:散文
內容摘要
漢朝學者劉向採集傳記百家,正史雜著所載古人行事之跡,編成君道、臣術、建本、兵節、貴德、復恩等二十卷,“欲以為法戒”以闡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倫理觀點。本書廣徵博引,文字生動。其中所記錄的大量故事傳說和寓言,具有一定的文學色彩。不僅對於歷史科學具有一定的文獻價值,而且也對中國文學,如古代小說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具有代表性。

原文

炳燭①夜讀
晉平公⑨問於①師曠②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③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④其君乎?”師曠曰:“盲臣⑤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⑥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⑦乎?”平公曰:“善哉!” ——《說苑·建本》

注釋

①炳燭:點燃蠟燭 ②於:向,對 ③師曠,字子野,春秋晉國人,著名樂師,目盲。④戲:對……開玩笑。⑤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盲臣。⑥而,能夠,又能。⑦昧,昏暗。行,此作並列、行列。昧行,在黑暗中行走。⑧安:怎么

譯文:

晉平公向師曠問道:“我年齡七十歲了,想要(再)學習,恐怕已經晚了。”師曠說:“為什麼不點燃火把(學習)呢?”平公說:“怎么有作為別人的臣子(的人)戲弄他的君主的呀?”師曠回答:“我哪敢戲弄我的君主呀!我是聽說,年輕時喜歡學習,如同升起的太陽;壯年時喜歡學習,如同中午的太陽;年老時喜歡學習,如同點燃火把的明亮。點燃蠟燭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一個(更好)呢?”平公說:“好啊!”
含義 
好學,總不嫌晚。師曠對晉平公說的一番話,對任何時期,任何年代想要學習的人都是忠言激勵。如今,世界發展很快,變化很大,過去學會學精的東西,今天並不一定適用、貼合;今天出現的新事物,還需要繼續學習、理解。社會在不斷進步,競爭尤其激烈,要迎頭趕上,與時俱進,除了學習,增添新知識,增進新技能,沒有別的再佳的選擇。少年如此,壯年如此,老年也不能例外。古人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例如從計畫經濟轉為市場經濟,一些年歲較大的人,思想跟不上形勢發展,往往感到不很習慣,甚至反感。這中間,情況是複雜的,但是,對當今社會新生事物,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學習,不足重視,不去接觸乃是主要原因。所以遇到問題,困惑多多,就如師曠所說的,不去取得炳燭之明,容易陷入昧行。

道理:

1.讀書學習無論對什麼人來說都有益。
2.讀書不在於年齡,而在於有沒有心
3.要虛心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
4.活到老學到老。
5.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閱讀答案

晉平公擔心學不好的理由是(晉年七十) (每空不超過五個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