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廣場

炎黃廣場

4月5號,炎黃二帝塑像“站”在了炎黃廣場上。 《炎黃賦》的“金身”。 炎黃二帝塑像位於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高106米。

4月5號,炎黃二帝塑像“站”在了炎黃廣場上。
九鼎“歸位”
“九鼎各歸其位,意味著將作為丁亥年拜祖大典活動的重要部分--炎黃二帝塑像落成典禮儀式準備就緒。”
鼎是此次拜祖活動中的重要禮器,繼上周四尊大鼎在廣場上安家後,剩餘四尊大鼎也到位才算“廣場工程'功德圓滿' 此次運抵的四尊大鼎同樣出自千里之外的浙江永康,布置在廣場祭壇以南30米寬、80米長的壇道西側草坪之內,計畫用1天時間安裝完畢。
“安頓”下來後,它們將與東側四尊大鼎以及2001年安放的主鼎--炎黃鼎合成九鼎之數,意為九州炎黃子孫共祭先祖,更象徵祖國領土完整,繁榮昌盛,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龍生九子,鼎也有九種龍紋”。此次運抵現場的四鼎,兩方兩圓,其中,方鼎口長3.5米,圓鼎直徑3米,鼎高均為4米,重1噸。
炎黃賦》現“金身”
《炎黃賦》的“金身”。炎黃二帝塑像腳下的碑刻《炎黃賦》於3月8日開始雕刻,經過十幾位能工巧匠的日夜趕工完成。
該碑刻材質為紅砂岩板,高3.3米,長30米,全篇總計485個字。
作為丁亥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祭壇邊沿刻著56個民族圖騰
炎黃二帝像下方祭壇邊沿的浮雕上刻者56個民族的圖騰, 每組浮雕巨石長2米,寬2米,吉祥物依據官方慣用的順序排列。從北面台階向東為單數編號,往西為雙數編號,東西各28個。每兩個吉祥物之間有隔離裝飾。
這寓意著各民族文化,體現民族團結。
[相關連結]
炎黃二帝塑像
炎黃二帝塑像位於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高106米。該工程從1987年開始醞釀籌備。於2007年4月18日(3月初4)舉辦竣工儀式。
炎黃二帝塑像面向黃河,背靠黃土(邙山),能夠集中展現炎黃二帝與山河同在、與日月齊輝的恢弘氣勢,達到“黃土、黃河、黃帝”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突出體現“依山造像,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工程包括塑像祭壇炎黃廣場三部分。主體工程--炎黃二帝塑像,單面部面積1000多平方米,鼻高8米。祭壇占地8100平方米,共分三層,呈金字塔狀。廣場共設九鼎,象徵九州統一,江山永固,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另設炎黃賦(范曾)石碑,鍾與鼓,喻:鐘鼓長鳴,炎黃子孫戒驕戒躁,再創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