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

黃河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名勝風景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北約三十公里處,北臨黃河,南依岳山。雄渾壯美的大河風光,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這裡是黃河地上“懸河”的起點,黃土高原終點,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等一系列獨特的地理特徵形成了博大、宏偉、壯麗、優美的自然景觀。她處於中華民族發源地的核心部位,景區歷史古蹟豐富,文化遺產深厚。黃河風景名勝區綠樹滿山、亭閣相映、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著名景點有炎黃二帝石塑、五龍峰景區、岳山寺等;曾獲“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提名單位、國家環保局和建設部授予“全國環境綜合治理先進單位”、“鄭州市十大旅遊景區”等稱號。

基本信息

簡介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
黃河是一條雄渾壯闊的自然之河,一條潤澤萬物生靈的生命之河,一條亘古不息奔騰渲泄的文化之河!
走近黃河,感觸黃河,擁抱黃河——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為您提供了理想場所!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分布著“炎黃二帝”、“哺育”、“大禹”、“黃河兒女”等塑像,黃河民俗風情苑、黃河碑林等景點,《紅樓夢》、《西遊記》等古代名著大型磚雕,浮天閣、極目閣、開襟亭、暢懷亭、依山亭、牡丹亭、河清軒、引鷺軒等亭台樓閣,以及低空索道、環山滑道、黃河氣墊船、高速快艇等現代化遊樂設施。每年吸引著上百萬中外遊客,被譽為萬里黃河上一顆璀燦的明珠,成為黃河之旅的龍頭。

景點介紹

炎黃二帝廣場

炎黃巨塑景點包括炎黃二帝塑像、廣場和紀念壇三部分。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高106米,其中山高55米,像高51米。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太行山真石,其中毛石7萬多方,景石3萬多噸。巨塑內部為雙子座樓東側10層,西側11層,實用面積8000平方米。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比美國自由女神像高8米,比俄羅斯的母親像高2米,是世界最高的雕塑之一。並肩矗立的二帝像是名副其實的巨人,眼長3米、鼻長8米,兩張巨大的臉合在一起就有1000多平方米. 山體右下方是范曾教授為炎黃二帝塑像親筆手書長達485字的長33米,寬3.3米《炎黃賦》碑刻。
炎黃廣場按中國傳統手法,布置為中軸線。廣場長500米,寬300米,從同盟山前一直延伸到黃河老灘,總面積15萬平方米。相當於20多個足球場那末大。 為了慶祝炎黃二帝塑像的建成,2007年4月18日,在景區的炎黃廣場隆重舉行了炎黃塑像落成慶典, 3萬餘海內外嘉賓參加了慶典,慶典開始前,整個景區大霧瀰漫,炎黃二帝塑像周圍煙霧繚繞,猶如仙境,直到慶典開始,大霧散去,炎黃二帝塑像真容初現,讓人嘖嘖稱奇。落成慶典在海內外產生了強烈反響,許多海內外遊客慕名前來瞻仰炎黃二帝巨型塑像。

五龍峰景區

五龍峰景區是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的中心景區,這裡三面環山,五峰攢簇。山坡上8根粗大的管子,尤如8條巨龍盤繞在山腰間,通過24.5公里的人工水渠,流入市區,這個現代化的中型提灌站每天從黃河提取50萬噸河水,除供給鄭州市生活和工業用水的65%以外,還灌溉著附近的10萬畝農田。把人們“五龍吸水”的願望變成了現實,人們形象地把這裡比喻為“鄭州人民的生命線”。在五龍拱衛的山麓平地中,是繁花似錦的小花園,花園正中心矗立著一座漢白玉雕刻成的塑像——“哺育”。“哺育”塑像座落於一個碩大的梅花池中央,高5米,重12.5噸,通體呈乳白色,“母親”發束魏髻,身裝唐裝,懷抱甜睡的嬰兒,形態凝重而高潔,表情安詳而慈惠,她背依巍巍岳山,面向滔滔黃河,在壯麗山河的映襯下更顯得端莊、惠美。“母親”是黃河的象徵,黃河是母親的化身。塑像形象而生動地表達了黃河與華夏民族的血肉聯繫和母愛親情。塑像主題構思奇妙,造型逼真,人物傳神。“哺育”塑像曾作為省、市電視台的開播畫面,走進了千家萬戶的螢屏,是景區的標誌性塑像。

駱駝嶺景區

駱駝嶺景區位於五龍峰景區西側1.5公里處,因山體形似駱駝故名駱駝嶺。駱駝嶺北靠黃河,滔滔黃河在此流入華北平原。南側是典型的黃土丘陵地形,棗林桑木,窯洞瓦房,一派淳樸的田園風光,位於駱駝嶺主峰之上的大禹塑像以他非凡的氣勢尤為引人注目。全塑高10米,重150噸,以鋼筋混凝土鑄塑,於 1984年5月建成。塑像坐西朝東,面向黃河及東部平原。大禹頭戴斗笠,身穿粗衣,右手持耒,左臂揮揚,形象樸實莊重,充滿智慧型和力量。像座由粗麻石砌成,正中嵌有一碑,鐫刻“美哉禹功,名德遠矣”八個大字。遠觀塑像形象高大,氣勢非凡。尤其是在濃雨雲霧之時,雨霧、河濤聯成一片,大禹像更顯凝重偉岸,栩栩如生。他似乎在號召人們向自然鬥爭,興利除害,造福人民。登駱駝嶺,瞻大禹像,常使人追憶古代治水英雄“過門不入,誕子不親,終使洪流歸大海;善言是拜,寸明是惜,長留典範育斯民”之功德。

岳山寺風景區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
走進黃河風景名勝區的南大門,迎面是高聳的岳山寺。據《滎澤縣誌》記載,這裡曾是茂林修竹,松柏蒼翠,寺觀遍布,香客如雲。
1952年,毛澤東主席在此視察黃河,在岳山寺的小頂山上凝望黃河,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號召。為了紀念毛主席視察黃河,黃河風景名勝區在毛主席誕辰111周年之際,在毛主席視察黃河的地方安放一尊主席坐像,青銅鑄造,塑像高3.8米,毛主席塑像神采奕奕,面向黃河,再現當年視察黃河的風采。在主峰區飛鳳嶺上,有規模宏大,風格獨特,高36米三層塔式建築——浮天閣。閣內壁雕彩繪,閣頂系一古鐘,數十里可聞“古剎鐘聲”。
在岳山斷壁峭崖間,一座長40米,高35米的臥虹橋騰空而去。橋下公路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橋兩端莊嚴、典雅的牌樓巍然屹立,塔柱楹聯一旁是“春風拂我騰雲過,秋山迎賓駕霧行”,楹額是“縱行雲上”。一旁上“有志當行雲中路,無膽且看天上人”,楹額是“人在天中”。

文化底蘊

華夏文化的發祥地,偉大的母親河--黃河
黃河,中國第二大河,全長5464公里。"覽百川之弘壯,莫尚美黃河。發崑崙之峻極,出積山之嵯峨"(晉成公《綬大河賦》)。在她的哺育滋潤下,炎黃子孫
得以繁衍生息,華夏文化得以起源發展。黃河,一直被當作偉大中華民族的象徵而聞名於世。據此,在黃河風景名勝區中心景區的五龍峰山腰建起了一座象徵黃河哺育中華民族的漢白玉"哺育"塑像。在駱駝嶺上,還建有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巨塑。他既是中華五千年科學文明進步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不畏艱險英雄主義精神的體現。黃河在這裡闊瀉出山,平注中原,其中下游的地理分界線也就在附近的桃花峪,山下河面可達七八里寬,居山巔而瞰大河,上遊河床狹窄深邃,如絲如線;下遊河床闊沙浩渺,濁浪深沉。其雄渾的氣勢,壯觀的激流,讓人不僅感嘆"黃河之水天上來",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歷史文物景觀景點如詩如畫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
黃河風景名勝區內,名勝迭出,引人入勝,儼然是黃河燦爛文化歷史的縮影。唐代著名八景之一的昭成寺所在地桃花峪;距今數千年的秦王仰韶文化遺址;明清時代就已聞名遐邇的黃河古渡、鴻溝暮雲、隋堤煙柳、岳山聳翠等等都分部在風景區內或其周圍。在漢霸二王城景區,有舉世聞名的廣武古戰場,漢霸二王城和楚漢中分天下的"鴻溝"。屹立於點軍台上的"戰馬嘶鳴"鑄鐵塑像無疑啟示著人們重溫歷史篇章,吸取歷史的營養。
偉大領袖毛主席視察黃河,留下永遠的紀念
1952年10月31日,偉大領袖毛主席視察黃河,信步登上小頂山,坐在土坎上凝神良久,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現在,在毛主席登山途經的一所農家小院,建起了"光榮洞",小頂山上,也建起了毛主席視察黃河的大型紀念銅像供人們觀瞻緬懷。
緬懷英烈的“報國亭”
黃河南岸是軍事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四十年代,著名的38路軍新編35師,曾在此和侵華日軍殊死鏖戰,直至決戰勝利。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1990年10月,在小頂山東南隅建起了"報國亭"亦成為對後人,尤其是青少年進行革命歷史教育和愛國教育的極好教材。
記載著兩個時代的新舊黃河鐵路大橋
緊靠著風景名勝區的京廣鐵路大動脈,有兩座橫跨黃河天險的鐵路大橋格外注目。兩橋分別建於清朝末年的1899年和新中國時期的1958年。老橋是清政府請法國、比利時資本家聯合承建,歷時五年零一個月。新橋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僅用了兩年零一個月,是黃河建橋史上的一個奇蹟。老橋歷經了中國近百年的興衰經歷,新橋則目睹了解放後中原大地的蒼桑巨變。現在,老橋已完成歷史使命被拆除,留下南端5孔約200米供參觀教育的橋頭遺址。在橋頭最近又修建了毛主席視察黃河和周總理親臨指揮黃河防汛搶險的紀念亭,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治害為利,"引黃入鄭"的大型供水工程
位於景區中心的“引黃入鄭”水利工程,是鄭州市人民改造自然、發展生產、改善生活的巨大工程,碩大的沉沙湖,粗大的吸水管每天把大量的黃河水輸至鄭州,對鄭州的經濟發展起著支柱作用,是鄭州工農業生產的"生命線"。它不僅是全市人民艱苦創業、拼搏會戰的成果,也是人類征服黃河、變害為利的水利建設楷模。
除此之外,風景區內還有記載著鄭州市人民綠化荒山,保護生態的"鄭州市全民義務植樹紀念碑"和"鄭州市綠化基地榮譽碑",有記錄著和平、友誼的"中日友好紀念林"、"亞太青年友好會見紀念林";有歌頌燦爛黃河文化,歌頌社會主義光輝業績的黃河碑林;有堪稱中原一絕的民間工藝美術精華--磚雕館;還有凝聚四海炎黃子孫民族感的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所有這些,都是對人們尤其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很好素材。

交通指南

自駕車路線:

本市(1)鄭州市南陽路----北環立交橋----江山路-----景區

外地(2)連霍高速惠濟站出口向北沿江山路直達景區

公交路線:

(1)16路公交:鄭州火車站—大石橋----南陽路—老鴉陳---景區

(2)18路公交:北環陳寨---索凌路—老鴉陳---江山路---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