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褐色森林土

灰褐色森林土即“灰褐土”,是溫帶山地旱生針闊葉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內蒙的大青山、寧夏的賀蘭山、甘肅的祁連山及新疆的天山和西崑侖山等山地。將它作為褐土與灰黑土間的過度類型。土壤肥力較高,適宜發展林業,是我國西北山地重要的林業生產基地。

灰褐色森林土即“灰褐土”,是溫帶山地旱生針闊葉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內蒙的大青山、寧夏的賀蘭山、甘肅的祁連山及新疆的天山和西崑侖山等山地。其成土過程表現為中性或鹼性環境下的腐殖質累積,石灰的淋溶與澱積以及較明顯的粘化作用。剖面分化明顯,地表為一較厚的森林殘落物層,腐殖質層厚約20—30厘米,黑褐色或棕褐色,粒狀或團塊結構,並有白色霉狀物;澱積層厚約30—80厘米或更厚,暗棕或淺褐色,質地較粘,緊實,塊狀或棱塊狀結構,結構體表面有時有黑褐色腐殖質塊;向下一般過渡到鈣積層,石灰多呈白色假菌絲狀。表層有機質含量10—20(25)%,胡敏酸與富里酸之比大於1.5;全剖面呈中性至微鹼性,pH值7.0—8.0,陽離子交換量為20—60毫克當量,膠體為鹽基飽和,且以鈣離子為主;剖面中部粘化層粘粒含量比上下層高出0.5—1倍以上,土體矽鐵鋁率4.6—5.2。在分類上,將它作為褐土與灰黑土間的過度類型。土壤肥力較高,適宜發展林業,是我國西北山地重要的林業生產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