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西坡

長白山西坡

長白山西坡位於白山市撫松縣松江河鎮地域內,是最為壯觀、最具典型的火山地貌風景區,主要景點有天池、玉柱峰、王池、玉藍瀑布、錦江大峽谷、高山花園。

基本信息

簡介

西坡西坡

長白山的西坡景區開發相對較晚,正因為如此,西坡完整地保留了長白山的原始風貌,可以看到北坡看不到的高山花園,白樺林,可以看到北坡沒有的梯子河錦江大峽谷。西坡是最為壯觀、最具典型的火山地貌風景區。到天池頂和北坡可以相互遙望。山頂和朝鮮相連,有中朝界碑,不用簽證就可以去朝鮮了。

生態產業

從2007年起,松江河鎮通過加大投入,推進產業化經營等措施,狠抓生產發展和環境整治,新農村建設工作成績斐然。特色產業向專業化、規模化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公司+基地+協會”的生產模式初步形成。養殖業蓬勃發展,已建成4個標準化生態牧業小區;養殖業“三戶”大幅增加,養殖大戶發展到3戶,模式戶發展到56戶。豬存欄達到12800頭,鹿存欄達到2200頭,雞存欄51000隻,羊存欄達到450隻,奶牛存欄22頭,長白山特種野豬已發展到238頭。全鎮共有林蛙養殖戶102戶,年產林蛙200餘萬隻。山雞、狍子、貉子等野生動物家養項目也成功實施。養殖業年產值已達到2000萬元。特色種植業快速發展,新建藍莓基地4處,總面積達500畝;五味子等中小藥材基地已發展到2200畝。農業產業化工作成效顯著,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3個,帶動農戶275戶。全年累計投資150萬元,修建鄉村道路25公里,栽植綠化樹4500株,改造柵欄3100延長米,美化牆面1050平方米,新增綠地987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主要景點

天池

在西坡要爬上1500多級的樓梯才能看到天池,,從這個方向看去要相比起南、北坡的天池更加的秀麗優美。在這裡將可以看到一個最美的天池。

玉柱峰

位於天池以西,東北距白雲峰一公里,又名青石峰,此峰海拔2664米,山峰高聳,像一根擎天的玉柱,頂天立地,可謂白雲峰之輔弼。

王池

位於長白山西坡,背依玉雪峰,面對錦江,與神奇美麗的高山花園攜手相依。池面海撥1850米,直徑200米,面積約2000平方米。

玉藍瀑布

位於西坡,由於距離中心景區較遠加之交通不便,一般的遊人很難欣賞到它的英姿。它像一座滾水壩,儘管不很高,但相當寬,藏在密林深處。

錦江大峽谷

這裡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火山岩區峽谷地貌,被譽為“火山天然熔岩盆景園”。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神話般的微地貌景觀頗具幽、奇、秀、美之特色,在國內外罕見,是長白山最新的旅遊景觀。

高山花園

高山花園高山花園

每年六月底七月初,在長白山西坡的高地上,百花爭艷,花朵之多,面積之廣,無不令人稱奇。這裡人跡難至,景色絕佳,人們認為是神仙活動之地,故稱天堂里的花園、天使散步的地方。

喘氣坡

這裡過去是徒步登山觀賞天池必經之地。 由於山坡陡,坡度大, 中間又無平坦之處,遊人必須一直攀登,加之雜木叢生,視野不開闊,使人喘不過氣來。這一段登山路故有喘氣坡之名。

旅遊攻略

西坡地帶完整地保留了長白山的原始風貌。區內視野寬廣、大氣、渾厚,坡度斜緩,但攀爬、徒步行走處較多。

1、遊覽車和徒步結合的最便捷的路線:

山門、喘氣坡、老虎背、天池、老虎背、喘氣坡、梯子河、錦江大峽谷、高山花園、王池、女媧暇寐、山門。

2、專業登山愛好者的徒步路線:

山門、長白臥佛、高山花園、喘氣坡、老虎背、梯子河、鴛鴦地、鴛鴦池、王池、玉蘭瀑布、錦江大峽谷、梯雲峰、玉柱峰、天池、山門。

費用說明:210元/人(門票:125元/人;遊覽車來回:85元/人)

遊覽指點:長白山是中朝兩國的界山、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5A級風景區、關東第一山。長白山的西坡景區開發相對較晚,正因為如此,西坡完整地保留了長白山的原始風貌,可以看到北坡看不到的風景。西坡風景相對北坡需要更好的體力,西坡攀爬徒步處較多,稍微會比較累,所以遊玩之前要做好一定的準備。

學生門票半價,七十周歲以上老人免票。

氣候條件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氣候屬於受季風影響的大陸山地氣候,氣候受地勢高低影響大,冬季漫長寒冷,夏季較短,溫暖濕潤。年平均溫度-7℃至3℃之間,嚴冬時最低氣溫可達-40℃,日照時間每年2300小時,無霜期一般100天,在海拔較高的地方僅60天,降水很豐富,年平均降水量700——1400mm,其中60—70%集中在6—9月份,在海拔較高的山峰,降水主要以雪的形式存在,冬天雪的厚度一般50cm,有的地方超過70cm。長白山主峰夏天平均氣溫5℃——7℃,在冬天可達零下20℃——30℃。

土壤構成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的土壤分布規律是伴其地貌、植被、氣候等自然因素的變化而不同,大體可分為暗棕色森林土、棕色針葉林土、山地生草森林土、山地苔原土和沼澤土、草甸土等。

暗棕色森林土(山地暗棕色森林土):

海拔在720-1,100米之間,地貌為熔岩台地。土壤為白漿化暗棕色森林土。植被以闊葉紅松林為主。除紅松外,還有椴樹、大青楊、水曲柳、蒙古柞、春榆、白樺和少量灌木,草本植物主要是山茄子、透骨草等。在二道白河東側,海拔在800米階地的剖面是:0-5厘米,暗棕色、團塊狀、淺灰色、砂壤、無結構,植物根系漸少;30-40厘米,淺棕色,塊狀結構,植物根系少;40厘米以下,棕色或褐色的火山噴出物。

棕色針葉林土(山地棕色森林土):

海拔在1,100-1,700米之間,地貌屬傾斜熔岩高原。岩底有多孔的玄武岩,黑曜石,粗面岩等。上部都復蓋有火山灰,部分地區有火山礫和火山彈。受河流的切割,河谷多呈“U”型隘谷。土壤為棕色針葉林土。植被以雲、冷杉和魚鱗松為主。混有臭冷杉、岳樺及長白落葉松。草本層的蓋度約40%。這些含有單寧物質的森林殘落物在表層,引起了真菌的分解,使土壤進行灰壤化過程。一般土層較薄,大約在20-30厘米,最厚不超過一米。雖然土層較薄,但土壤剖面層次較清楚。在海拔1,15米階地的剖面是:0-1.5厘米,枯枝落葉為未分解的針葉;1.5-3厘米,灰色、無結構、有根系並有真菌;3-13厘米,灰白色、砂質、無結構,在根系;13厘米以下,黑色火山灰夾碎石。

山地生草森林土(山地草甸森林土):

海拔在1.700-2.000米,平均坡度20度以上的長白山火山錐體下部。

地貌為火山錐體。土壤屬山地生草森林土。植被以岳樺矮曲林為主。並有少量耐寒的長白落葉松,低洼及溝谷處有赤楊分布。地被物主要有牛皮杜鵑、篤斯越桔、貝加爾野碗豆及禾本科植物和蘚類。這種土壤土層薄,腐殖質含量比長白山其它幾種土壤略高。

山地苔原土(亞高山苔原土):

海拔在2.000米以上,火山錐體的中、上部,為岳樺林以上的無林處。土壤系山地苔原土,土壤母質主要是火山灰。植被有高山罌粟、圓葉柳、仙女木、松毛翠、篤斯越桔、各種杜鵑和地衣、苔蘚等。每逢八月盛夏,這些植物爭芳吐艷,但好景不長。由於秋風、霜凍摧殘,月余時光,大量植物落葉集聚在地表面上。每當春夏之交,積雪熔化時,此地的冰層尚未解凍,地被物較厚,使土壤溫度增加較慢。嚴重影響著地被物的生長。植被生長期短,微生物分解被低溫和高濕所抑制,有機我質分解特別緩慢,大量積累,則形成泥炭質。土壤剖面的特性是:土層薄,剖面層次不明顯,有厚薄程度不同的泥炭層存在,腐殖質含量呈酸性反應。全剖面均夾有火山噴出的岩碎石。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的土壤,除上述有規律的、成垂直地帶性分布外,還復區(局部低洼地區)分布的沼澤土和草甸土等。

1、沼澤土:其所在的地形部位和植被類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分布在落葉松甸子和莎草甸子的較高處,土層一般較薄。這種土壤層次發育不好,並有潛育化的現象。

2、草甸土:分布在岳樺、落葉松疏林之間,地形多為緩坡的平坦地域。氣溫較低,降水豐富。植被以小葉樟、山牛蒡等為主。土壤剖面特點,生草作用較明顯,剖面夾有碎石,母質是玄武岩和火山礫等,並有微度潛育化影響。土層總厚度,一般在20-30厘米。植物根系較為密結,澱積層呈棕黃色,質地從中壤到砂壤,結構是小團粒到粒狀。

地形地貌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地質、地貌可分為三種類型,即:火山熔岩構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冰緣地貌。長白山是東亞大陸最大的一個火山作用區,火山活動時間長;噴發次數多;活動規模大;爆發性強;火山地貌形成複雜,類型眾多。長白山中心火山錐體屬於複合層狀截頂火山錐體,是一座休眠火山,長白山火山錐體是多次火山岩漿噴發物迭加而形成的,在這一巨型火山錐體上,還分布著寄生的小火山體,史料記載長白山在近代有過三次大型噴發,分別發生在1597年、1688年、1702年。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是以長白山中心火山錐體、山麓傾斜熔岩高原和熔岩台地三大地貌單元,大致圍繞火山中心,呈同心環狀分布。長白山中心火山錐體中部,海拔高度1700米以上,錐底部半徑20公里左右,是一座複合式休眠火山。圍繞長白山天池有16座山峰它們分別是:白雲峰、天豁峰、天文峰、龍白峰、芝盤峰、玉柱峰、梯雲峰、臥龍峰、三廳峰、玉雪峰、華蓋峰、白岩峰、孤隼峰、紫霞峰,冠冕峰和織女峰,海拔都在2500米以上,其中白雲峰為最高,海拔2694米也是我國東北部最高的山峰。從錐體低部向下,地勢呈台階狀向下傾斜,高度漸低,坡度漸緩。向下過度到山麓傾斜熔岩高原和熔岩台地。

水文情況

由於環境、地勢、氣候的影響,在長白山火山錐體和熔岩高原上發育了很多河流、瀑布和湖泊。長白山

是松花江、圖門江和鴨綠江三江之源,三江源頭髮源長白山天池周圍的就有5條:北坡是松花江正源二道白河、二道白河西坡是松花江西源頭頭道松花江的漫江、錦江;東南坡是圖門江的正源紅丹水;鴨綠江的南源虛川江。發源於長白山天池周圍的河流還有老黑河、槽子河、松江河、頭道白河、露水河、頭道白河等,它們都分別流入三江。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內分布著很多大小不等的湖泊,其中較大的有:

長白山天池、銀環湖(小天池)、天池浴躬池(圓池)、王池鴛鴦泡。其中長白山天池為最大、最著名,長白山天池位於長白山主峰火山錐體的頂部,是一座火口,經過漫長的年代積水成湖。長白山天池海拔2189.1米,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天山天池高209米。天池略呈橢圓型,南北長4.4公里,東西寬3.37公里。集水面積21.4平方公里,水面面積9.82平方公里,水面周長13.1公里,平均水深204米,最深處達373米。總蓄水量20.4億立方米。天池水溫為0.7℃——11℃,年平均氣溫7.3℃。由於複雜的地質結構,形成了位於長白山瀑布北約900米,落筆峰北倒石堆下側,分布著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的溫泉群,較大的泉眼有十處之多,各泉水溫不等,一般在60°C以上,最高達82°C,泉口的湧水量,一般為1.8-3.6噸/小時,最大可達5.96噸。

水文情況水文情況

長白山天池四周奇峰環繞,北側天文峰與龍門峰之間有一缺口,池水由此缺口溢出,穿流在懸崖峭壁之間的乘搓河(又稱白河、天河)向北流經1250米處的斷崖飛流直下,形成落差68米高的瀑布,這就是蔚為壯觀的長白瀑布。乘搓河水流不大,但水流湍急:它上與天池相接,下通二道白河,是松花江的正源。

動植物資源

松江河鎮區域內森林覆蓋率為89.2%,林地面積1.7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370萬立方米,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是世界難得的生物遺傳基因貯存庫。

植物資源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不僅植物類型複雜多樣,而且種類十分豐富。截至2013年已知有野生植物2277種,分屬於73目246科。其中:真菌類植物15目37科430種;地衣類植物2目22科200種;苔蘚類植物14目57科311種;蕨類植物7目19科80種;裸子植物2目3科11種;被子植物33目108科1325種(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志,1990)。 根據國務院環委會1984年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在2277種野生植物中,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5種。

其中:人參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刺人參、岩高蘭、對開蕨、山楂海棠、狹葉瓶兒小草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長白松、長白柳、鑽天柳、水曲柳、朝鮮崖柏、黃鳳梨、胡桃楸、天麻、玫瑰、黃蓍、野大豆、刺五加、草蓯蓉、平貝母、松毛翠、天女木蘭、牛皮杜鵑、苑葉杜鵑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紅松、偃松、崩松、長白松、鑽天柳、東北紅豆杉、西伯利亞刺柏為吉林省一級保護植物(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志,1990)。同時,植物區系成分複雜。在這些植物中,不僅有生存衍化幾千萬年的第三紀孑遺種,如紅松、雲杉、冷杉、紫杉、水曲柳、黃鳳梨、胡桃楸、椴、榆等;又有第三紀末第四紀初隨大陸冰川南移而滯留的極地和西伯利亞植物種,如高山篤斯越桔、圓葉柳、倒根蓼、赤楊等;有在冰期帛歐洲東移的植物種,如石松、林奈草;有間冰期隨暖溫帶北移而遺存的植物種,如小花木蘭、北五味子、山葡萄、獼猴桃等;有的屬於朝鮮和日本等東洋植物種。還有許多為長白山特有的植物種,如挺拔秀麗、婀娜多姿的長白松;被人們譽為爬山冠軍、一直分布到長白山最上部的高山罌粟;有柳樹世界的“侏儒”長白柳。這些孑遺的“本地種”和南下的、北上的、東進的、特有的眾多植物種類、各區系成分交匯在一起,構成了長白山特有的綠色植物世界,使其成為難得的生物遺傳基因貯存庫。

動物資源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已知有1225種,分屬於73目189科。其中:森林昆蟲害蟲6目48科387種,森林昆蟲天敵7目29科94種;園口類1目1科3種;魚類2目4科11種;兩棲類2目6科13種;爬行類1目3科11種;鳥類18目48科277種另4亞種;哺乳類6目19科51種;脊椎動物30目61科370種(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志,1990)。 在1255種野生動物中,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9種,

其中:東北虎、金錢豹、梅花鹿、紫貂、黑鸛、白鸛、金雕、白肩雕、丹頂鶴、中華秋沙鴨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豺、麝、黑熊、棕熊、水獺、猞猁、馬鹿、青關(斑羚)、鶚、鳶、蜂鷹、蒼鷹、烏雕、禿鷲、鵲鷂、游隼、燕隼、紅隼、雕、鷹、白琵鷺、大天鵝、小天鵝、松雀鷹、普通、毛腳、白尾鷂、白頭鷂、灰背隼、紅腳隼、黃爪隼、黑琴雞、蓑羽鶴、花田雞、紅角、領角、褐角、烏林、長耳、短耳、赤頸、黃嘴白鷺、黑臉鷺、灰臉鷹、長尾林、花尾榛雞、斑頭秋沙鴨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

植被分布

長白山的五個自然植物分布帶,在這裡表現的最為明顯,它們分別是:

1、落葉闊葉混交林帶:

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這一區域河乾寬闊,常形成衝擊型扇狀平原、平川,是主要的旱田、水田種植區;山崗上是梨樹、蘋果樹生長帶。主要樹種是蒙古櫟、糠椴,色木槭、胡桃楸、黃鳳梨、山楊等闊葉樹木,散生於山坡或山脊的岩石縫隙中,樹幹挺直,生長緩慢,但草本植物發達。

2、紅松混交林帶:

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之間,這裡的山地是玄武岩苔地,氣候溫和,降水豐富,土壤多為暗棕色森林土,是長白山植物生長最繁茂的地帶,以紅松為代表性植物樹種,尚有魚鱗松、臭松、樟子松,東坡地段分布有成片的紅豆杉、朝鮮崖柏,它們高大繁茂形成林中的第一層植物群。林間分布著稀疏的榆木、水曲柳、核桃楸,在潮濕窪地上長著暴馬子丁香,形成林中的第二層植物群;針葉林樹灌部分的灌木層比較發達,尤其是榛柯、藤類植物繁茂,形成了第三層植物群;地面上腐殖質豐厚、土壤潮濕,苔蘚漫布,蕨類植物茁壯,形成了第四層植物群。這裡氣候濕冷,冬寒夏涼,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東北虎、珍貴稀有的野生梅花鹿和我國特產鳥類“中華秋沙鴨”等動物生活的樂園,也是東北三寶之一的紫貂生活集中地。

3、紅松、雲冷杉林帶:

1100--1500米之間,這一區域氣溫較冷,空氣濕度較大,土壤為火山礫沖積形成的弱灰化棕色森林土。樹項整齊,樹木高大、筆直,喬木層高度多在28米之上,主要有魚鱗雲杉長白變種、臭冷杉。林下生長著杜鵑、石松、草蓮等低矮植物;這一地帶溪流眾多,水系發達,水泊眾多。

岳樺、冷雲杉林帶:

分布在海拔1500米--1700米之間,這一區域氣候陰冷,土壤為棕色針葉林土,樹木以岳樺、紅皮雲杉、臭冷杉為主,林相通常是兩到三層的林冠亞層,形成垂直的鬱閉形態,林間幽暗。由於復層異齡林的結構,中小徑樹木眾多,密度較大,鬱閉度一般為0.9;由於林木密度較大,灌木和草本植物發育較弱,只有花楸、大葉薔薇等變種植物,地面腐殖質肥厚,土層灰褐色。

4、高山嶽樺林帶

分布在海拔1700米--2000米,是火山錐體的下部,這一地帶氣溫低、降水多,濕度大,風力強;土壤為山地生草灰化土,並混雜有火山礫。大型樹種只有喬木岳樺林,在特殊的物候條件下,林木稀疏、矮小彎曲,常有松樹攜伴生長,形成了具有風情的送樺之戀。林下灌木有常綠的、雪中開花的牛皮杜鵑等低等植物。這裡沒有長居的野生動物,但在酷暑來臨之季,是黑熊、野豬、馬鹿等動物的避暑勝地。

5、高山苔原帶

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是火山錐體的中、上部地帶,屬於嚴寒帶氣候,一年中有近九個月時間覆蓋積雪,植物生長期只有2-3個月,是長白山低濕氣候中心,植物生長具有典型的苔原特性。在石塊、石礫層上形成的山地苔原土,土層薄、有機質分解緩慢,有生草化、泥炭化和潛育化的現象。隨著海拔的升高,植物分布逐漸稀疏,種類逐漸減少,植株具有特殊生活耐力,低矮呈現匍匐墊狀,根系肥大、紮根深廣,花序大型、色澤鮮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