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葉南蛇藤

灰葉南蛇藤(學名:Celastrus glaucophyllus)為衛矛科南蛇藤屬的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湖南、四川、湖北、貴州、陝西、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700米至3,7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混交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灰葉南蛇藤是一種中藥。

基本信息

藥名

灰葉南蛇

漢語拼音

huiyenansheteng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CelastrusglaucophyllusRehd.etWils.

功效

散瘀止血

科屬分類

衛矛科

主治

跌打損傷;刀傷出血;腸風便血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700-3700m的高處的混交林中。

採收和儲藏

秋後採收,切片曬乾。

資源分布

分布於甘肅湖北湖南四川貴州

用藥禁忌

孕婦慎服。

動植物形態

灰葉南蛇藤藤本灌木,小枝具疏散皮孔。葉互生;葉柄長8-12mm,葉在果期近革質;葉片長方寬橢圓形、倒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5-10cm,寬2.5-6.5cm,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到寬楔形,邊緣疏細鋸齒,葉背面灰白色。花序腋生、側生及頂生,生及側生者多3-5花,頂生者成總狀圓錐花序,長3-6cm;花梗長2.5-3.5mm,關節在中部或偏方;雄蕊花萼半裂或較深,裂片卵狀橢圓形,長1.5-2mm;邊緣具稀疏不整齊小齒;花瓣倒卵長方形,長4-5mm;花盤肉質,裂片近半圓形;雄蕊稍短於花冠;退化雌蕊長約1.5-2mm;雌蕊較雄花稍小,退化雄蕊長約1.5mm,雌蕊長約3mm,子房近圓形。果實球形,直徑9-10mm,果梗長5-9mm。種子黑色,橢圓形,長4-5mm。花期3-6月,果熟期9-10月。

功效分類

散瘀藥;止血藥

性味

辛;平

藥材基源

為衛矛科植物灰葉南蛇藤的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敷。

出處

《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