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瘠懶猴

灰瘠懶猴

灰脊懶猴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靈長類動物之一,它行蹤詭秘,難得一見,甚至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但研究人員宣布他們首次成功拍攝到了它珍貴的照片。

基本信息

信息

中文學名:灰瘠懶猴
拉丁學名:Loristardigradusnycticeboides
別稱:斯里蘭卡山脈瘦懶猴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綱:真獸亞綱
目:靈長目
亞目:原猴亞目
科:懶猴科
屬:瘠懶猴屬
種:瘠懶猴
亞種:灰瘠懶猴
分布區域:在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的森林和沼澤林地

簡介

灰脊懶猴灰脊懶猴

灰脊懶猴是一種夜行性靈長類動物,僅僅分布在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的熱帶叢林之中。他們身長約6~10英寸(約0.15~0.25米),並且具有碗口一樣的大眼睛,這使它們得以在夜間進行捕獵。灰瘠懶猴(HortonPlainsslenderloris),也被稱為“斯里蘭卡山脈瘦懶猴”的動物1937年以來僅僅被人們看到4次,從1939年至2002年,這種動物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讓很多科學家相信,灰瘠懶猴已經滅絕了。倫敦動物學會認為灰脊懶猴面對的主要威脅是森林棲息地的破壞和不連續分布。因此動物學會建議應當立即進行山林的保護、修復和復原工作,讓分散的山林重新連線成片。

形態特徵

瘠懶猴是一種幾乎無尾的原始猴類,尾長1厘米,體長為17~25厘米,體重300~350克。它的體毛柔軟稠密,呈淺灰或黃褐色,下腹部較淺,為銀白色。口鼻短而尖,眼大耳圓,鼻粱上有一白紋,夾於兩個梨狀黑眼罩之中。

灰瘠懶猴是一種夜行性靈長類動物,比分布在斯里蘭卡或印度南部的其他瘠懶猴亞種長有更短、更粗壯的前後肢,它與其他亞種的區別正好顯示了這種哺乳動物對於寒冷山區、高地或者森林等不同生存環境的適應。它們最顯著的特徵是較短的四肢、長而濃密的皮毛,他們身長約6~10英寸(約0.15~0.25米);具有碗口一樣的大眼睛,這種非常大的眼睛結構非常適合於在夜間搜尋食物,使它們得以在夜間進行捕獵。

生態習性

瘠懶猴同其他懶猴一樣,都是棲居於熱帶森林中的樹棲夜行動物,它白天蜷身隱於粗樹杈或樹洞中睡覺,夜晚出來覓食。在樹枝上睡覺時,用手和腳抓住樹枝,把頭藏在兩腿中間,看上去好像是一個毛團。有趣的是這些懶猴都是用自己的尿來洗手,有一些生活在西半球的猴類也有這種習慣。瘠懶猴行動緩慢,運動方式為慢爬四足型,舉手投足謹小慎微,先用一隻手或腳抓牢樹枝才向前伸出另一隻手或腳。當一隻手或足沒抓牢固時,絕不會鬆開另一隻。它們無論是在樹枝上或倒掛在樹枝上行走都同樣便利。它們用後肢緊緊抓住樹枝掛在樹上,用手揀食吃。它的天敵有蛇、貓頭鷹及一些貓科動物。不過,因其體態細小柔軟,常常能順利地從樹叢中溜之大吉。有時,它乾脆縮成一團不動,使對方簡直看不清其本來面目。

種群現狀‍

1937年至今,灰脊懶猴僅有4次目擊記錄,而在1939年至2002年間則完全不見蹤影,這讓科學家們認為這種長著大大眼睛的哺乳動物已經滅絕。來自倫敦動物學會(ZSL)“生存邊界”項目的研究人員花費超過200小時在斯里蘭卡中部的山地叢林中搜尋這種晝伏夜出的靈長類動物存在的跡象。他們對於自己竟然能有幸拍到灰脊懶猴的照片感到不可思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