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斑鳩

灰斑鳩

灰斑鳩(拉丁名:Streptopelia decaocto)屬於“三有”保護動物。中等體型32厘米,為鳩鴿科斑鳩屬的鳥類,分布廣范,但種群數量稀少,不常見。全身灰褐色,翅膀上有藍灰色斑塊,尾羽尖端為白色,頸後有黑色頸環,環外有白色羽毛圍繞。虹膜紅色,眼瞼也為紅色,眼周裸露皮膚自包或淺灰色,嘴近黑色,腳和趾暗粉紅色,中國分布於華北和西北地區,也有見於長江下游和華南地區的記錄。國外分布於歐洲東南部、中亞、印度、緬甸和日本等地。亞種stoliczkae分布於新疆喀什及天山地區;指名亞種由華北、四川至印度;xanthocyclus為迷鳥偶然出現在安徽、福州及雲南。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灰斑鳩面貌特徵灰斑鳩面貌特徵

灰斑鳩額和頭頂前部灰色,向後逐漸轉為淺粉紅灰色。後頸基處有一道半月形黑色領環,其前後緣均為灰白色或白色,使黑色領環襯托得更為醒目。背、腰、兩肩和翅上小復羽均為淡葡萄色,其餘翅上復羽淡灰色或藍灰色,飛羽黑褐色,內側初級飛羽沾灰。尾上復羽也為淡葡萄灰褐色,較長的數枚尾上復羽沾灰,中央尾羽葡萄灰褐色,外側尾羽灰白色或白色,而羽基黑色。頦、喉白色,其餘下體淡粉紅灰色,胸更帶粉紅色,尾下復羽和兩脅藍灰色,翼下復羽白色。

大小量度為:體重雄性170~200克,雌性150~192克,體長雄性285~340毫米,雌性250~320毫米,嘴峰雄性14~17毫米,雌性15~17毫米,翅雄性169~183毫米,雌性165~183毫米,尾雄性135~150毫米,雌性124~145毫米;跗跖雄性20~23毫米,雌性21~24毫米。

中文名: 灰斑鳩
學名: 灰斑鳩:Streptopelia decaocto(Frivaldszky)
英文名: Collared Turtle Dove,Ring Dove
中文目名 鴿形目
目名 COLUMBIFORMES
中文科名 鳩鴿科
科名 Columbidae
中文屬名 斑鳩屬
屬名 Streptopelia Bonaparte,1855
階元等級 亞種
引證信息 Columba risoria L.var.decaocto Frivaldszky,1834—36(1838)。K.Magyar TudosTarsasag Evkonyvi,3:183(模式標本採集地:土爾其)。

基本資料

灰斑鳩灰斑鳩

鳥種:灰斑鳩

學名:Streptopelia decaocto

英文名:Eurasian Collared Dove

分類:鴿形目、鳩鴿科、斑鳩屬 ,也像雞形

亞種:

S. d. decaocto

S. d. stoliczkae

S. d. xanthocyclus

叫聲:響亮的三音節coo-cooh-coo聲,重音在第二音節。

物種信息

描述:中等體型(32厘米)的褐灰色斑鳩。明顯特徵為後頸具黑白色半領圈。較山斑鳩以及體小得多的粉色火斑鳩,其色淺而多灰。

灰斑鳩灰斑鳩

虹膜-褐色;嘴-灰色;腳-粉紅。

叫聲:響亮的三音節coo-cooh-coo聲,重音在第二音節。

分布範圍:歐洲至土耳其斯坦、緬甸及中國。

分布狀況:相當常見,尤其在分布區北部。亞種stoliczkae於新疆喀什及天山地區;指名亞種由華北、四川至印度;xanthocyclus為偶然迷鳥出現在安徽、福州及雲南。

習性:相當溫順。棲於農田及村莊。停棲於房子、電桿及電線上。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生活習性

灰斑鳩灰斑鳩

成年灰斑鳩在樹上築巢,在樹枝編織的巢中產下白色的蛋。孵化需要14-18天

,幼鳥在15-19天后會羽翼豐滿。這種鳥對人類並不戒備,在人類的居住區周圍經常能發現它們。

灰斑鳩是群居物種,在穀類等食物充足的地方會形成相當大的群落。灰斑鳩的叫聲是“咕咕-咕”,第二聲較重,並重複多次。因為它的叫聲聽起來像是希臘語的decaocto(十八),因此得到這個學名。偶爾它也會發出大約2秒鐘的巨大刺耳而又呆板空洞的鳴叫聲,特別是在夏季著陸時。

灰斑鳩和粉頭斑鳩(Streptopelia roseogrisea)被論證是家養環鴿(Streptopelia risoria)的野生祖先。其中一個原因是此種鳥可以與環鴿交配並繁殖。

分布範圍

灰斑鳩分布於歐洲南部、亞洲的溫帶、亞熱帶地區及非洲北部;中國除新疆北部、東北北部、台灣等地外幾乎均有分布。棲息於平原、山麓和低山丘陵地帶的樹林中,亦常出現於農田、果園、灌叢、城鎮和村屯附近。多呈小群或與其他斑鳩混群活動。主要以各種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也吃草籽、農作物穀粒和昆蟲。

虹膜-褐色;嘴-灰色;腳-粉紅。

繁殖狀況

灰斑鳩的繁殖期為4~8月。或許一年繁殖2窩。通常營巢於小樹上或灌叢中,也在房舍和庭園果樹上營巢。巢甚簡陋,主要由細枯枝堆集而成。距地高度多在3米以上,巢外徑14~20厘米,內徑8~13厘米。每窩產卵2枚,卵的顏色為乳白色,形狀為卵圓形。卵的大小為29~34×23~26厘米,重7~9克。主要由雌鳥孵卵。雄鳥多在巢附近休息和警戒。孵化期14~16天。雛鳥晚成性。孵出後由雌雄親鳥共同餵養,大約經過15~17天的餵養,幼鳥即可飛翔離巢。

亞種分化

灰斑鳩指名亞種(拉丁亞種:Streptopelia decaocto decaocto)。

灰斑鳩新疆亞種(拉丁亞種:Streptopelia decaocto stoliczkae)。

灰斑鳩緬甸亞種(拉丁亞種:Streptopelia decaocto xanthocycla)。

保護等級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地理分布

灰斑鳩分布圖灰斑鳩分布圖

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埃西亞,賽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埃及,愛沙尼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冰島,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韓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黎巴嫩,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摩爾多瓦,摩納哥,黑山,摩洛哥,緬甸,尼泊爾,荷蘭,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領土被占領,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俄羅斯聯邦,沙烏地阿拉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斯里蘭卡,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

分布擴張

灰斑鳩在中國相當常見,指名亞種(S. d. decaocto)分布於華北和四川,亞種S. d. stoliczkae分布於新疆喀什和天山地區,亞種S. d. xanthocyclus作為迷鳥偶然出現在安徽、福建福州和雲南。

灰斑鳩在20世紀時遍及歐洲全境,1953年首次到達最西端大不列顛島,1956年首次在英國大量繁殖,不久之後到達愛爾蘭島。灰斑鳩也棲息於北極圈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

1970年代灰斑鳩被引入巴哈馬,1982年傳播到美國佛羅里達州。這種鳥在北美的聚集地仍是墨西哥灣沿岸,南至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西至加利福尼亞州,北至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和五大湖。其對本土物種的影響仍是未知的;它們似乎占據了哀鴿和原鴿間的生態位;一些情況表明其擴張代表了旅鴿滅絕所留下的生態位被其占用。

灰斑鳩在日本的擴張,有一種說法是江戶時代引入家養,放生後成為當地的野生動物。當時灰斑鳩的棲息地是在關東地方東北部(千葉縣北部、茨城縣西北部、埼玉縣東部)一片不大的區域,因此灰斑鳩被指定為日本自然遺產。近期確認群馬縣南部也有灰斑鳩棲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