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麻樹

火麻樹

火麻樹,常綠喬木,小枝粗壯,具明顯的葉痕,髓心大。根系發達,緊扣岩石哐石縫。耐乾耐瘠薄。分布於雲南、廣西部分地區,漸危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分布在泰國、錫金、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馬來半島、越南、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8-15米;小粗壯,具明顯的葉痕,髓心大。聚生於枝條頂端,厚紙質,心形或卵形,長15-22厘米,寬15-2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深心形,邊緣具不明顯的鋸齒,兩面均有灰白色柔毛及刺毛,基出脈5條;葉柄長5-15厘米,粗壯,被柔毛及刺毛。花序單生,團傘花序腋生,被灰白色柔毛及刺毛;雄花序長達20厘米,雄花5基數;雌花序長達50厘米,雌花無梗,數朵呈一列、著生於稍膨大的花序托上。瘦果偏斜,兩側壓扁,花柱宿存。葉寬卵狀心形,紙質,先端漸尖,基部深心形,上面密被細刺毛及點狀鍾乳體,下面密被短柔毛,基出脈3-5,全緣或具不明顯的細齒。雌雄異株,聚傘花序圓錐狀,腋生,具刺毛。雌花無梗或近無梗,數花呈一列著生於稍膨大的團傘花序托上,柱頭線形。瘦果近球形,扁平,柱頭宿存而貼生。生長於海拔850-2000米常綠闊葉林中。產於西疇馬關鳳慶等縣。
如圖一所釋:

火麻樹圖一

生長習性

火麻樹火麻樹
分布區乾濕季節分明,年平均溫21-22℃,極端最高溫38-40℃,極端最低溫2-5℃,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土壤為二迭紀石灰岩發育的黑色石灰土,pH值7-7.5。火麻樹的根系發達,緊扣岩石或伸延石縫,具有耐乾、耐瘠薄的特性。花期1-2月(雲南)或9-10月(廣西),果期4-5月(雲南),結實雖多,但天然繁殖較差,林下幼樹稀見;與其伴生的樹種有閉花木Cleistanthus sumatranus (Miq,)Muel1.-Arg.、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 Poiss. ex Franch.、花雀梅藤Sagerelia pauciflora Tsai、石山九里香Murraya telramera Huang等。


帶有毒性的植物

蕁麻科在《越南植物志》有刺死小孩的記載[A-25]。

本科約45屬550種以上,廣布於熱帶至溫帶地區。中國產22屬250餘種,全國均有分布。主要有毒屬是蕁麻屬(UrticaL.)、樹火麻屬(DendrocnideMiq.)和蠍子草屬(GirardiniaGaud.),如蕁麻狹葉蕁圓齒樹火麻等多為常見有毒植物。它們通常有刺毛,使人望而生畏。其毒性是皮膚接觸後立即引起刺激性皮炎,主要症狀有搔癢、嚴重燒痛感、紅腫,有如蕁麻疹狀。異株蕁麻(U.Dioica)等植物的刺毛中含乙醯膽鹼組胺5-羥色膠等可引起皮膚刺激的物質,但主要致痛物可能是未知物。蕁麻科植物刺毛對皮膚的損傷是機械和化學作用的結合。刺毛的末端是一種帶刺的薄壁球狀細胞,細胞壁含矽,質脆,當接觸皮膚時,球狀物破裂,粗糙的末端刺破皮膚,含有多種活性成分的刺毛內含物隨之注入,從而產生燒痛、腫脹等症狀。本科部分植物的莖皮纖維柔韌,是紡織和造紙的原料,如萱麻(Boehmerianivea(L.)Gaud.)等。

分布範圍

火麻樹火麻樹
分布於雲南省南部景洪、勐臘及東南部富寧、馬關、麻栗坡及廣西省西南部龍州、靖西、德保和西部凌雲、隆林、鳳山等地。生於海拔700-1000米的石灰岩山地。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火麻樹是中國熱帶石炭岩山地季節性雨林中的建群樹種之一。隨著石灰岩山地植被的不斷破壞,火麻樹日益減少。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易危 VU A3c
依據標準:推測將來三個世代內致危因素沒有停止,種群至少減少30%
中國種群占全球比例:中國為次要分布區

瀕危及保護

保護價值
火麻樹是尊麻科中稀有的喬木樹種,生長較快,樹冠覆蓋面大,可作為裸露石灰岩山改善小環境條件的樹種。

保護措施
分布區內已建立的自然保護區,應加強管理和引種栽培。

栽培要點
有關栽培情況尚未見報導。用種子繁殖,亦可試用扦插法繁殖。

植物價值

火麻樹火麻樹
藥用價值
蕁麻科植物樹火麻的樹皮。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剝取皮後切片,切片曬乾。蕁麻科全緣葉火麻樹在中草藥名中稱為為“天下無敵手”。
性味:味淡;性涼
歸經:大腸經
功能主治:驅蛔蟲。主蛔蟲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摘錄:《*辭典中華本草》
出處: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觀賞價值
火麻樹是蕁麻科中稀有的喬木樹種,生長較快,樹冠覆蓋面大,可作為裸露石灰岩山改善小環境條件的樹種。

相關詞條

生物植物 自然 蕁麻科

參考文獻

火麻樹廣西珍稀瀕危樹種
1.廣西珍稀瀕危樹種》
作者:梁建平 主編
出 版 社: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1-8-1
2.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zhiwu/static/74/76/560.html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