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廟[鄭州]

火神廟[鄭州]
火神廟[鄭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火神廟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環翠峪風景區肖溝自然村河溝,傍依汜河源頭河道。始建於明朝[中國歷史朝代]後期,重修多次。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正月初七廟會,是當地民間文藝活動場所,熱鬧非凡。

基本信息

簡介

火神廟又稱九柏火神廟,,從前叫肖溝火神廟。是1988年環翠峪被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遊覽區後才叫起來的。歷史悠久,始建於明朝後期,重修多次,廟旁石碑記載的最早修繕時間在清朝光緒十七年,最近一次在公元2000年春。坐北向南,廟宇三間,藍瓦飛檐,供奉火神、關帝、龍王三尊神像,金碧輝煌,香火不斷。廟前戲樓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遺址猶在。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正月初七廟會,是當地民間文藝活動場所,熱鬧非凡。

主要景點

屋頂九柏

屋頂上生長著九棵柏樹,大的比碗口還粗,高三四米,小的也比鋤把粗,高有兩米多。柏樹在浮戲山中很常見,雖然在山坡石縫中,遇土即生,質實耐旱,但此樹生長緩慢,成材柏樹至少要生長數百年以上。廟宇的房坡之上、藍瓦之下薄薄的一層泥土,居然能夠不規則地自然生長(周圍柏樹成蔭,也許是柏籽落在瓦縫裡所生)出九棵柏樹,真是一大奇蹟,不可理喻的現象。據當地村民估計,房坡上最小的柏樹生長期約50年。九柏火神廟的名字由此而來。

水患不侵

大凡廟宇都是建在高崗之上,顯眼之處,而這座火神廟卻建在山溝谷底,狹隘之地,周圍山擋樹遮。此處山溝河道是南北走勢,且十多米長的廟宇是坐北向南,西頭的房山緊挨山岩,東頭的房山下不足一米深就是河道,河道僅僅兩米多寬。上百年來暴雨不知降過多少場,山洪不知發過多少次,聽當地老人講,大水卻從來沒有淹沒過廟院,沖毀過廟宇。據傳,這座火神廟裡有龍王的一席之地,才有水(龍王)火(火神)木(柏樹)融洽相容,和諧共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