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岔溝村

火岔溝村

火岔溝村,隸屬於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面積9平方公里,該村經濟落後,以紅薯加工業為主導產業。

基本信息

火岔溝村

火岔溝村位於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西北10公里處,人口564人,分為11個自然村,總面積9平方公里,單山區丘陵面積就占80%,交通閉塞,經濟落後,人均收人不足400元。2000年12月,李秀富被任命為火岔溝村黨支部書記。首先把發展的目標定在了荒山開發上。第一步棋就是荒山綠化,改善生態,在上級林業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他帶領村民開始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進行荒山綠化,兩年後荒山變成了綠嶺。2001年為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村幹部及全體村民夜以繼日的對鄉村道路進行整修。克服無資金的困難,組織民眾到山上推拉白矸土、黃碴,1500米長、4米寬的山路就靠他們一推車、一推車地墊了起來,改變了雨季泥濘不堪的狀況。接著又組織民眾投資2萬元,投工1300個,進行了村內的農網改造,戶戶安上了電燈,趁此機會又架設了電話電纜,保證了11個自然村村村戶戶的信息暢通。為了讓村民們更好的搞好農業,又修建了3.2萬餘米的水渠,使村民們用上了自來水之外,灌溉了農田,又方便了養殖業,一舉三得,村民們不亦樂乎。當年秋天,李秀富又帶領全體幹部民眾採用義務與分段承包相結合的方式,奮戰42天,改造梯田面積50多畝。次年春又種上了桃杏等經濟類果樹。在經濟發展中,這個村有人懂傳統的紅薯加工工藝。為把這一傳統產業做大做強,一方面帶領村幹部和粉條加工戶到外地參觀學習;另一方面積極主動地向上級有關部門請求幫助。在他的努力下,截至2001年底,紅薯粉條的加工戶已發展到了4家,年產粉條達48000斤,村民的收入不斷得到提高。在抓好第一產業的同時,發展村辦企業。藉助全村林木資源豐富的明顯優勢,把目標定在了板材加工上。2003年籌資70多萬元,成立了新鄉市三強板材有限公司。2006年投資近百萬元的新鄉市康迪斯酒業有限公司在該村掛牌成立,此項目的投產,不僅解決了本村及附近鄉鎮山楂、葡萄等野生水果的銷售難、運輸難問題,還為農民栽下了新的搖錢樹。由於成功的引資,企業也穩步發展,火岔溝的經濟也駛入了快速車道。現在的火岔溝是煥然一新,街道、市場、房屋規劃 合理,錯落有致、整齊優雅,村民安寧和諧,成為了一個文明祥和的靚麗小康新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忘精神文明建設,村內開展了“好公婆”、“好媳婦”評選活動,在全村營造尊老愛老敬老濃厚氛圍。積極實行殯葬改革,移風易俗,嚴禁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樹立了良好的村風民情。成立了老年協會和文藝宣傳隊,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火岔溝村民在李秀富的帶領下,正在逐步擺脫貧窮落後的舊面貌,走向文明富裕的新明天。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村黨支部一班人工作紮實,成績突出,先後榮獲了“全省五好黨支部”、“全市五好村黨支部”、“全市先進黨支部”,村被授予“信用村”、“百強文化大院等稱號。此外,該村還獲得了“林業工作先進村”、“發展民營經濟先進村”等諸多榮譽稱號,可謂是碩果纍纍、戰果輝煌。[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