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陽雪梨

灌陽雪梨

灌陽雪梨,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縣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農產品地理標誌)。灌陽雪梨果大質優、外形美觀、果皮薄、肉質細嫩、汁多風味濃、香甜可口、清脆化渣、果心小、可食率高,被專家認定為中國最優質的砂梨之一。傳說曾得到乾隆皇帝誇獎。由於品質優良,灌陽雪梨在民國初就暢銷香港、澳門及東南亞一帶。

品質特點

灌陽雪梨為中國南方梨的優良品種,是廣西灌陽縣的名特優水果,其果大質優、外形美觀、果皮薄、肉質細嫩、汁多風味濃、香甜可口、清脆化渣、果心小、可食率高,因其果肉雪白細嫩而得名。灌陽雪梨三月上旬開花八月成熟。經測定可溶性固形物達13.6%,無機鹽,類有潤肺心、化痰止咳和清熱解毒等功效,深受人們的青眯。

榮譽認證

20世紀中期,《廣西年鑑》(第二回)稱“灌陽雪梨質清脆,可與天津雪梨比美”。由於其品質優良,灌陽雪梨在民國初就暢銷香港澳門東南亞一帶。《廣西壯族自治區果樹品種志》(1959年版)將其列為全區同類果樹之首。20世紀80年代經有關專家鑑定為中國最優質的砂梨之一,堪稱“梨中之王”。1991-1993年又經區水果辦、廣西農大、農科院、農業廳、柑桔研究所的專家重新鑑定為廣西最優質的砂梨品種。灌陽雪梨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汲取營養,不斷提升品位,灌陽縣通過技術改造,又選育出灌陽雪梨1號、2號、3號等優質良種,並且摸索出花芽嫁接矮化密植早結豐產栽培技術。2005年灌陽雪梨生產基地通過了區農業廳無公害產地認定,同年灌陽雪梨獲“廣西名牌產品”稱號;2006年灌陽雪梨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09年獲準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

相關傳說

相傳,“灌陽雪梨”之名還是乾隆皇帝起的。乾隆年間的某年中秋,一位叫孫康的老漢裝著一馬車灌陽雪梨,千里迢迢趕到杭州西湖邊銷售。杭州人那時常吃的是鴨梨,哪裡知道有灌陽雪梨。孫康忙扯開嗓門吆喝:“好甜的灌陽雪梨,天下第一!”旁邊一位賣鴨梨的小販過來斥責道:“鴨梨出自京都,自然天下第一。灌陽山野之地,能產出天下第一的梨?”孫康聽後笑著說:“物以質分優劣,我賣的灌陽雪梨,削皮之後,果肉白如雪,吃在口裡甜如蜜,而且削皮的梨隔夜不變色、不變味!怎不可稱天下第一?”此時,人群中站出一中年漢子,朝圍觀的人說:“兩種梨孰優孰劣,何不打賭驗證,請二位各削一梨,懸於此店門口,到明天自見分曉,劣者不準在此賣梨。”次日天亮,眾人一看,只見灌陽雪梨依然色白如雪,咬一口,清香撲鼻,而那鴨梨變為黃黑色,咬一口味道大減。這時,中年漢子說:“好!灌陽雪梨好!可稱天下第一。”這位中年漢子就是微服私訪的乾隆皇帝。從此,乾隆指定灌陽雪梨為貢品。

生產情況

灌陽雪梨雖然已有幾百年的種植歷史,但根據《灌陽縣誌》記載,它是“外來品種”,由清朝時期的灌陽知府夏加民從浙江寧波引進種植。為推進灌陽雪梨產業化進程,灌陽縣委、縣政府自20世紀90年代起,不斷提升雪梨在灌陽農業經濟中的地位,引導農民連片規模種植雪梨,通過大力推廣整形修剪、冬季清園、花芽嫁接、安裝頻振式殺蟲燈、疏花疏果、病蟲害綜合防治、測土配方施肥、無公害標準化栽培等技術,使雪梨產量、品質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10年,灌陽縣組織成立了桂林灌陽千家洞水果產銷專業合作社,並註冊了“千家洞”商標。為確保外銷產品質量,合作社實行科學種植、科學採摘,統一包裝、統一標識,為雪梨遠銷區外及東協國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到2011年,灌陽雪梨種植面積擴大到3.5萬畝,產量大增。

地理標誌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縣農業局水果技術推廣中心站申請對“灌陽雪梨”農產品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和公示,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程式和條件,農業部決定於2009年7月14日準予登記。

保護範圍

灌陽雪梨生產地域範圍包括灌陽縣灌陽鎮黃關鎮新街鄉新圩鄉水車鄉文市鎮觀音閣鄉洞井鄉西山鄉等9個鄉鎮,其中主產地是灌陽鎮、黃關鎮、文市鎮和新街鄉。灌陽縣位於廣西東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0°43′16″-111°20′13″,北緯25°10′32″-25°45′37″。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

國家標準:AGI2009-04-00166。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