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瓜

春秋時,梁大夫宋就為邊縣令,與楚鄰界。梁楚邊界皆種瓜。梁人勤澆灌,其瓜美;楚人懶,其瓜惡。楚人怨梁,趁夜毀梁瓜。梁人慾報復,宋就不許,反令梁人暗助楚人灌瓜。楚瓜亦美。楚人知之,上告楚王,遂使梁楚交好。

基本信息

“灌瓜”這個典故源於《新書.退讓》。

來源

這個典故發生在戰國時期。當時魏國有個大夫名叫宋就,他曾在與楚國楚縣接壤的地區任縣令
在兩國的邊線界上都有哨亭,以防止對方人員闖入。兩國都在各自的國土上種有西瓜。由於魏國的士卒非常勤勞,他們經常給瓜地澆水施肥,所以他們的瓜長得又大又多;而楚國的士卒非常懶惰,他們既不給瓜地澆水,又不施肥,結果他們的瓜又小又少,楚縣的縣令得知這一情況後,非常惱火,他立即派人駐守邊界的亭尉叫去狠狠地訓斥了一番,亭尉遭到斥責後,心裡非常惱火,他把自己受責備的原因歸咎於魏國的西瓜長得好,於是在一個風高月黑之夜,偷偷越過邊境,毀壞了魏國的瓜地。
魏國的士卒發現後也要搗毀楚國的瓜地。魏國的亭尉知道這事非同小可,搞不好會因小失大。破壞兩國的有關係。於是他就此事前去請示宋就聽後不以為然,他對亭尉說,楚國的做法是錯誤的,如果再去效法,就有可能引起事端,為了和楚國搞好關係,我們可以以德報怨,每天晚上派一些人到楚國去幫助他們澆水施肥,而且這事一定要做得神不知,鬼不覺。結果沒用多少天,楚國瓜地里的瓜也一天天長大了,亭尉和士卒覺得非常奇怪,後來才發覺是魏國人幹的,楚縣的縣令聽到這件事後,立即派人把此事奏報楚王,楚王為魏國宋就的做法所感動,也為自己士卒所做的事情深感內疚,於是派人帶厚禮前往魏國賠禮道歉,從此兩國結為友好鄰邦。
後來,人們用這個典故來表示以德報怨。《北史李延孫傳論》就引用了這個典故:“灌瓜贈藥,雖有愧於昔賢;御侮折沖,足方賀於前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