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橋鎮

瀘橋鎮

瀘橋鎮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轄鎮,縣人民政府駐地。位於縣境東北部。距康定49公里,離成都315公里。面積149.9平方公里,人口1.7萬。川藏公路過境。轄大壩、挖角、瀘橋、新橋、團結、咱里、海子、山岔8個村委會和南街、北街2居委會。

基本信息

(圖)瀘橋鎮瀘橋鎮
瀘橋鎮,距州府康定49公里,離省府成都315公里。

歷史沿革

(圖)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川巡撫準在大渡河的安樂(藏語稱阿壟)修建鐵索橋,橋成後,康熙帝賜名為“瀘定橋”,“瀘”指河(修橋時誤稱為瀘河),“定”表示平定“西爐”之亂後瀘河一帶已安定。“瀘橋”之名由此而來。
1951年屬橋頭鄉,1958年隸瀘橋公社,1966年析置城關鎮,1978年更名瀘橋鎮,1985年瀘橋鄉併入。

氣候特點

屬青藏高原亞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5,4℃,1月平均氣溫6﹒2℃,最低溫度-5.0℃。7月平均氣溫23℃,最高溫度36.4℃。年降水量664﹒4毫米。年均日照時數為1323﹒6小時。無霜期278天。

農業主產

玉米、小麥、水稻。

旅遊資源

(圖)瀘定橋瀘定橋

瀘橋鎮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瀘定橋及瀘定橋革命文物陳列館
瀘定橋橫跨大渡河,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又稱大渡河鐵索橋,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建成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御筆題寫“瀘定橋”,橋東立康熙《御製瀘定橋碑記》,記載了修橋的原因、橋的規模及維修辦法等。該橋為鐵索懸橋。橋長103米,寬3米,橋兩端各有20米高的橋台,橋台內固定鐵樁,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台的落井鐵樁里,其中9根作底鏈,上鋪木板,4根分兩側作扶手。鐵鏈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全橋鐵件重40餘噸。兩岸橋頭堡為木結構古建築

自清以來,該橋為四川入藏的咽喉要道和軍事要津。1863年,太平天國起義中驍勇善戰的翼王石達開在此搶渡大渡河失利,全軍覆沒。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二師以22位勇士為突擊隊,在此消滅守敵,飛奪瀘定橋,擺脫了蔣介石的追兵,瀘定橋因而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座豐碑,聞名世界。

瀘定橋建築風貌獨特,為世界和我國所獨有。瀘定橋參觀瀏覽點由三部分組成:一是瀘定橋。二是瀘定橋革命文物博物館,館內以照片、資料、實物展出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情況,以及當時紅軍領導的題詞,著名書法家、畫家的書法、名畫。三是“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及其公園,鄧小平題寫的碑名,聶榮臻撰寫的碑文。紀念碑及其公園設計新穎,把紀念意義、地方風情、藝術博覽、旅遊觀光融為一體。

縣名來歷

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川巡撫準在大渡河的安樂(藏語稱阿壟)修建鐵索橋,橋成後,康熙帝賜名為“瀘定橋”,“瀘”指河(修橋時誤稱為瀘河),“定”表示平定“西爐”之亂後瀘河一帶已安定。置縣時便以橋取縣名。

氣候特點:

青藏高原亞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5,4℃,1月平均氣溫6﹒2℃,最低溫度-5.0℃。7月平均氣溫23℃,最高溫度36.4℃。年降水量664﹒4毫米。年均日照時數為1323﹒6小時。無霜期278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