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定橋

瀘定橋

瀘定橋又稱鐵索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大渡河上,相傳康熙帝統一中國後,為加強川藏地區的文化經濟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橋,並在橋頭立御牌。該橋始建於1705年,建成於1706年,是中國古代橋樑建築的傑作,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瀘定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台落井裡,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全橋鐵件重40餘噸。瀘定橋兩岸的橋頭古堡為傳統木結構古建築,為中國獨有。 瀘定橋自清以來,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這裡,以22位勇士為先導的突擊隊,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鐵索橋上匍匐前進,一舉消滅橋頭守衛。“飛奪瀘定橋”,打開了紅軍長征北上抗日的通道,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和世界軍史上“驚、險、奇、絕”的戰爭奇蹟,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紀念地。 2016年12月,瀘定橋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瀘定橋俯瞰 瀘定橋俯瞰

瀘定橋兩岸的橋頭古堡為傳統木結構古建築,為中國獨有。該橋始建於清康熙44年(1705年),建成於康熙45年(1706年)。

康熙御筆題寫"瀘定橋",並立御碑於橋頭,兩岸橋頭堡為木結構古建築,風貌獨特系國內獨有。

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紀念地。

1961年,瀘定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左右兩邊各2根,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每根鐵鏈由862至997個熟鐵手工打造的鐵環相扣,總重量達21噸。底鏈上鋪滿木板,扶手與底鏈之間用小鐵鏈相連線,這樣就13根鏈為一個整體。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修築原因

瀘定橋 瀘定橋

清朝康熙時期,藏族和漢族的物質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轉 渡。有時不能及時渡河,大渡河兩岸經常貨物堆集如山,一些鮮活食品(比如說野味、肉菜等)因無法過河而腐爛,而軍隊的頻繁調動在這裡也成了梗阻。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為了國家統一,解決漢區通往藏區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橋樑,經過一年的修建,大橋於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瀘水”(即大渡河舊稱“沫水”,康熙錯以為“瀘水”)、“平定”(平定西藏準噶爾之亂)之意,御筆親書“瀘定橋”三個大字,並立御碑於橋頭,碑文正文為“瀘定橋”,而橫批為“一統河山”。從此瀘定橋便成為連線藏漢交通的紐帶,瀘定縣也因此而得名。

民俗傳說

飛奪瀘定橋歷史圖片  飛奪瀘定橋歷史圖片

滬定橋西有噶達廟。相傳修橋的時候,13根鐵鏈無法牽到對岸,用了許多方法都失敗了。有一位自稱噶達的藏族大力士,兩腋各夾1根鐵鏈乘船渡過西岸安裝,當他運完13根鐵鏈後,因過於勞累不幸 死去。當地人修建此廟,以紀念這位修橋的英雄。

當然,傳說終歸是傳說。實際上,在修建此橋時,滎經、漢源、天全等縣召開研討會後,能工巧匠雲集於此,共商牽鏈渡江之計。最後採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繫於挺符合兩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個短竹筒,再把鐵鏈系在竹筒上,然後從對岸拉動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繩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連帶鐵鏈拉到了對岸。

歷史事件

飛奪瀘定橋在1935年5月25日,面對國民黨追兵的緊追不捨,5月26日上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王稼祥、林彪、聶榮臻、羅榮桓、羅瑞卿當即作出了奪取瀘定橋的決定。

部署是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一軍團一師和陳賡、宋任窮領導的幹部團為右路軍,由中央縱隊及1、3、5、9軍團為左路軍夾河而上攻取瀘定橋。左路軍由王開湘、楊成武率領的紅二師四團為前鋒攻擊前進。5月28日。接令後紅四團後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於29日晨在瀘定橋西岸並與敵軍交火。

當時的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約八十餘米的橋板,並塗上了機油,並以機槍、炮兵各一連於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中午紅四團在沙壩天主教堂內召開全團幹部會議,進行戰鬥動員,組織了由連長廖大珠、指導員王海雲率領的22名奪橋突擊隊。下午四點,22名紅軍身掛衝鋒鎗,背插馬刀,腰纏十來顆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索鏈向東橋頭猛撲。三名戰士在王友才的率領下,緊跟在後,背著槍,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

當紅軍突擊隊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放起大火、以烈火阻擊紅軍奪橋。紅軍戰士與敵人展開白刃戰,飛奪瀘定橋戰。此時政委楊成武率領隊伍衝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占領了瀘定城,迅速撲滅了橋頭大火。整個戰鬥僅用了兩個小時,便驚險地奪取了瀘定橋。 瀘定橋因此而成為中國共產黨長征時期的重要里程碑。

評價

百年前四川老照片現疑似大渡河鐵索橋 百年前四川老照片現疑似大渡河鐵索橋

瀘定橋建築風貌獨特,在國內獨有。陳運和用詩《瀘定橋》評價“人間從未望見這種橋 一座如此簡陋的橋 一座十分驚險的橋 一座跨越激流的橋 一座飛躍峽谷的橋 一座用毛澤東詩詞築起萬代牢固的橋 一座被新中國曙光照亮千秋永存的橋”。

旅遊信息

遊覽提示

瀘定橋參觀瀏覽點由三部分組成:一是瀘定橋。二是瀘定橋革命文物博物館,館內以照片、資料、實物展出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情況,以及當時紅軍領導的題詞,著名書法家、畫家的書法、名畫。三是“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及其公園,鄧小平題寫的碑名,聶榮臻撰寫的碑文、紀念碑及其公園,設計新穎,把紀念意義、地方風情、藝術博覽、旅遊觀光融為一體。

康定旅遊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