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長江大橋

瀘州長江大橋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瀘陽草未凋,兩江飛虹花月夜,玉人橋上吹笙簫。”瀘州因水而生,因水而榮,也因“橋”而發展。2012年,瀘州已建成完工長江大橋四座,正在建設中一座,瀘州將聳立五座長江大橋。

基本信息

建設歷程

瀘州長江大橋瀘州長江大橋
改革開放前,瀘州境內長江上沒有橋,只有自古長江險,隔江如隔天。人群佇立江邊望,飛渡恨未插雙翅。那望水而興嘆的無奈讓人心酸。許多年長的人不會忘記,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瀘州的經濟面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人、車流量連年增加,給當時處於咽喉要道的藍田渡口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儘管藍田渡口配有對開的兩艘大馬力輪渡,但仍然遠遠滿足不了汽車渡江的需要,經常發生嚴重堵塞。尤其是在洪水期,兩岸待渡汽車每天像一條長龍躺在江邊,翹首待渡,長隊排上二三公里是平常事。許多駕駛員吃在渡口,睡在渡口,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又飢又渴,飽受煎熬之苦。因此兩岸有車單位的車輛利用率很低,嚴重影響了生產的發展。客運渡口也同樣緊張。遇到洪水霧天,過江更是難上加難,使做生意的遭受損失,上班的人常常遲到,真是苦不堪言。因而有人用打油詩描述:走遍川南路,最難藍田渡,要過藍田渡,自備吃和住。瀘州人民殷切地盼望彩虹飛架,改渡為橋。

1977年,這時的瀘州,修橋成了頭等大事。市委有關領導曾三上成都,向省里黨政領導及有關部門匯報情況,提出儘快修建瀘州長江大橋,這是發展瀘州經濟的生命線。費盡了種種周折,瀘州長江大橋終於被列入四川省公路建設規劃的重點工程,並下撥資金4800萬元,作為建橋經費。1977年10月5日,開工剪彩大會召開那天,瀘州市委向全市發出了“人民大橋人民建,人人為橋作貢獻”的動員令。

橋樑建築

長江一橋

長江一橋長江一橋
瀘州長江大橋,是四川省交通部門在長江上直接施工的第一座公路大橋,也是當時全國在長江上修的最長的公路大橋。它具有基礎施工水深、流急、覆蓋厚、上下結構多樣、技術複雜、要求高的特點。工程規模宏大,是一項戰天鬥地、非常艱巨的工程,面臨沒有深水作業技術和經驗、設備簡陋、物資缺乏等一系列嚴峻考驗。儘管存在的風險和壓力巨大,但英雄智慧、不屈不撓的瀘州兒女,硬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迎著困難上。指揮部還提出人民大橋人民建、四面八方來支援、群策群力排萬難、雙管齊下的建橋方針。

組織了數千名的義務勞動大軍,每天到工地參加義務勞動,運沙石、抬水泥、挖坑基,為大橋出力流汗。水下施工急需的直徑20米的沉井鋼圍堰、主橋墩施工用的鋼滑模、安裝定位導向船的萬能桿件、深水橋墩高樁承台基礎、沖孔成柱使用的直徑2米特大鑽頭等,指揮部一時無法解決,都是由當時的瀘州船廠、西南駐瀘建築五公司、瀘州柴油機廠、長江挖掘機廠等單位趕製出來支援的。大橋建設缺少運輸工具,省運輸公司29隊、33隊將自己的大貨車交給指揮部無償使用。當時電力緊張,瀘州供電局堅持滿負荷供給,以滿足大橋施工的用電需要,使大橋建設呈現出八方支援的轟轟烈烈場面。

長江二橋 

瀘州長江二橋屬於G76廈蓉高速隆昌至納溪段上的一座跨越長江的特大型橋樑。該橋全長1408米,寬25米,主橋上部結構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該橋於2000年11月建成通車。

長江三橋 

瀘州鐵路長江大橋(瀘州長江三橋)是全國地方鐵路建設中的第一座橫跨長江的鐵路大橋,是隆(昌)敘(永)鐵路隆納段的一個關鍵工程,該橋全長1445米,墩高53.5米,主橋由一連五跨長達602米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組成,最大跨度達144米。該橋於2000年11月開工, 2001年11月21日晚9時該橋曾於因大風發生了一起坍塌事故,2002年12月主橋合龍。該橋主體已於2004年2月竣工,目前等著與隆(昌)敘(永)鐵路全線一起通車。

長江四橋 

瀘州泰安長江大橋(瀘州的第四座長江大橋)全長1573米,主跨270米,主橋採用預應力砼獨塔雙索麵非對稱斜拉橋,主塔高157.3米,主橋在同類型橋樑中,跨度為亞洲第一。瀘州泰安長江大橋是瀘州繞城公路的重要交通樞紐,於2003年9月開工,2008年10月1日通車。

長江五橋

瀘州國窖大橋(瀘州的第五座長江大橋)連線江陽區白招牌和茜草街道,大橋主線全長1190米,其中跨河主橋約504米(主跨248米),西側引橋全長374米,東岸主線引橋全長312米,主橋寬34米,雙向六車道,其中車行道淨寬23米,兩側人行道各寬3米,採用矮塔斜拉橋方案,設計時速60公里。已於2012年6月,讓市民前往茜草、沙灣不再經過長江大橋繞行。

長江六橋

瀘州市江陽區黃艤鎮長江大橋

重要意義

滬州長江大橋滬州長江大橋
長江大橋從1977年10月開工到1982年10月竣工,整整5年的時間裡,全體建橋職工和瀘州人民一道,發揚了人定勝天的大無畏精神、不怕艱難險阻的英雄氣概,以沖天的幹勁,克服種種無法想像的困難,終於在長江上建起了一座深水高墩,主橋長1252.5米,輔橋(引橋)長4676米的公路大橋,使長江的歷史在這裡濃縮,民族的精神在這裡弘揚。從此,彩虹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不但民生受益,也給瀘州的發展和繁榮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尤其是對瀘天化、赤天化兩大化工企業的穩步發展,茜草工業園的形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每當我乘車從橋上經過之時,便會深感自豪和驕傲。瀘州長江大橋的落成,加快了瀘州由地轄市轉變為省轄市的步伐,也是瀘州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

服役使命

長江大橋逐步增加,技術含量逐步提高。期望補不久的將來,有更多是瀘州長江大橋橫跨長江,讓瀘州的長江兩岸徹底從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融為一體。

四川境內的長江大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