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會館

瀏陽會館

瀏陽會館(譚嗣同故居)位於宣武區半截胡同。分前後院。譚嗣同在戊戌變法時曾住在會館主房北套間。自題為“莽蒼蒼齋”。

基本信息

簡介

 瀏陽會館舊址 位於宣武區半截胡同。 瀏陽會館舊址 位於宣武區半截胡同。

瀏陽會館即譚嗣同故居,位於北半截胡同41號。譚嗣同是戊戌變法殉難的六君子之一,清末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學家,很長一段時間他都住在這裡。

他的屋子在五間西房的北套間,自題為“莽蒼蒼齋”。他的許多詩文、信札都在這裡寫成。莽蒼蒼齋原有一幅譚同同自書的門聯:上聯是“家無儋石”,下聯是“氣雄萬夫”。後改上聯為“視爾夢夢,天胡此醉”,改下聯為“於時處處,人亦有言”。會館裡還有維新志士開會的里院北屋。

慈禧發動政變後,搜捕維新志士,國內外友人曾設法營救,勸其逃往國外,譚嗣同堅辭說:“外國變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國變法流血請自嗣同始!”決心以身殉法,喚醒國人。1898年9月24日譚嗣同在 瀏陽會館被捕,繼而被殺害於萊市口。

瀏陽會館現已有較大的改建,但當時的建築格局大多尚存

關於譚嗣同

譚嗣同(1865—1898),字更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清同治四年二月十三日生於北京宣武門外爛縵胡同。與康有為,梁啓超等一起從事變法和參與新政。1898年9月18日夜獨自到法華寺袁世凱住處,爭取袁支持變法。9月26日被清兵逮捕,28日在菜市口就義。

背景資料

北京這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傳統的文明古都,保存和新建了許多具有古都風貌和現代風格的重要文化設施,其中包括近代其他省地在京修建的會館。北京的會館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大多數分布在南城,會館在南城扎堆兒,主要由於清代實行“滿漢分居”,內城住著皇族和八旗,漢人不得入住,這就把會館推出了內城。

會館大體分為4類:工商會館、文人試館、行業會館、殯葬儀館,她們幾百年來發揮著聯誼鄉情,提供援助、為本地來京參加科考的舉子免費提供食宿,或是行業間互通信息的作用。近代史上的一些名人與會館也有著難解難分之緣,一些重大歷史事件也在此發生。

由於歷史原因,許多曾叱吒一時的老宅子已淪為大雜院。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對會館的保護力度,一批會館得以騰退和修繕,恢復了往日風采。

目前老北京的會館經過整修對外開放的有湖廣會館和銀號會館(正乙祠)兩處,陽平會館安徽會館中山會館也正在修繕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